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明杰 《视听》2018,(11):96-97
隐喻是电影叙事的重要策略。影片《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以叙事主题、主角人物、城市景观为喻象,对美国梦进行了影像化抒写,成功地建构了美国梦的隐喻,值得对比、研究、阐释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伍玥  曾伟 《声屏世界》2017,(1):36-37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详细分析了黑泽明创作的影片《梦》中八个梦各自代表的含义,将梦境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相结合,以便分析《梦》背后的深层意义以及黑泽明通过它的影片所要表达的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类种种愚行的谴责.  相似文献   

3.
温燕琴 《新闻世界》2014,(7):291-292
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画面不仅仅局限于镜头的运用与处理,分切和组接,场面、段落的组接及转换,而是通过对画面光影与色彩的微妙变化,更深刻地表达电影的主题思想,刻画人物的鲜明性格,营造虚幻的气氛,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以及塑造整个影片的风格。影片通过众多色彩象征手法和光影烘托手法构建了一幅浑然天成的色彩与光影交织的画卷,展现了一个"美国梦"由开始到幻灭的过程。本文对影片的色彩意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徐君 《视听》2022,(8):128-129+148
电影《桃姐》通过长镜头、蒙太奇和场面调度等艺术手段,细致、舒缓地铺陈出一个老人与死亡为伴的最后时光,温情脉脉地展现出一段超越阶层与代际鸿沟的暖暖情谊。影片所呈现的少爷罗杰与家佣桃姐之间的人世情,极具情感张力,为观众带来对生命的感怀和思索。桃姐守护罗杰成长,罗杰用行动反哺年老的桃姐,影片用冷静克制的表现手法呈现了这段人间佳话,诉说了人性的爱与善,令观众产生深刻共鸣。  相似文献   

5.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的影片,导演李安借助于电影特技手段和大量的隐喻成功地将文字作品转换为影像符号,使整部影片充满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味。从影片的主人公派的名字,到动物角色选择、场景设置都暗含了深刻的符号意义。影片所叙述的虽然是两个意义相悖的故事,但在某些情节设置上这两个故事却可以相互补充。本文深入地分析这几个叙事要素在影片中的含义,以增强对影片表达意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药神》采用了"英雄之旅"的叙事模型,讲述了一个法外英雄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英雄的角色命运被有意识地与英雄叙事对立。这一对立强化了影片的戏剧性,增强了英雄形象的崇高与悲剧性,同时使得影片具有更深刻的对现实生活的关涉。  相似文献   

7.
钟少华 《今传媒》2011,19(1):85-86
根据所反映的生活年代,故事片可分为历史题材影片和现实生活题材影片;按照所反映的生活领域,它可分为工业题材影片、农村题材影片、军事题材影片等;按类型,它可分为喜剧片、惊险片、武术片等。但是无论如何分类,一部优秀的故事片通常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完整的形式。"回归三部曲"不仅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生活的真实面貌,而且帮助观众认识到许多生活真理,激发观众的深度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李娅 《中国新闻周刊》2013,(9):I0006-I0009
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事实上,“中国梦”深刻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脉络,饱含深情地描绘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尤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未来,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幻化成真。  相似文献   

9.
任陇婵 《声屏世界》2013,(10):15-17
所谓“大片”.最初专指1994年原国家广电部批准的每年统一进口的10部好莱坞影片。后来。该“专属名词”被一些国人擅自“挪用”。冠之以一些投资、制作规模较大的国产电影头上,再“挪用”至电视业.将电视剧、电视娱乐节目及电视专题片(纪录片)都包进来.遂成为大投入、大制作的影视作品之统称。“大片梦”一直是本土电视人的梦想,狭义地讲,“大片梦”作为“电视梦”最具标识意义的组成部分,曾几乎是“电视梦”的同义语或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杨媛 《新闻爱好者》2011,(5):134-135
完整的电影过程应该包括影片之前及影片的制作,即编码的过程,还应该包括在信息到达受传者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反馈。本文试从信息传播的过程来解读《乱世佳人》这部经典的著作,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其在电影传播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媛 《新闻爱好者》2011,(10):134-135
完整的电影过程应该包括影片之前及影片的制作,即编码的过程,还应该包括在信息到达受传者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反馈。本文试从信息传播的过程来解读《乱世佳人》这部经典的著作,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其在电影传播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4,(9):69-69
★《现代启示录》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精心力作。影片具有一种“大歌剧”般的风格,夸张而华美,带有强烈的表演色彩。这部影片不仅是对人性本质的探讨,也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这部在商业上遭到惨败的影片,却为科波拉赢得了左翼艺术家的声誉。★《造雨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96年的作品。影片深刻地控诉了现代法律社会所造成的不平等,以及法律与正义的背离,是喜好法律电影的影迷不可错过的佳片。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已经闭幕。世界上所有关心中国、甚至曾经怀疑中国的人都在回想与这一届奥运有关的一切传奇、历史与是非。中国人则有更深刻的感受。人们普遍这样形容,中国圆了百年之梦。这个百年梦,当然不仅仅是指奥运会。当人们说百年奥运梦的时候,其实所指的是中国人的百年富强梦。  相似文献   

14.
曾超 《东南传播》2022,(11):67-69
侯孝贤的电影作品《最好的时光》拍摄了三段不同时代的爱情故事,分别聚焦于“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三个主题。电影叙事、主体表达、意义内核建构了该影片的文化表征:在电影叙事上,块茎书写与气韵剪辑的技法使三场“梦”之间产生了内蕴的耦合,并衍生出新的意义;在主体呈现上,镜式隐喻与边缘人的处理方法使电影人物具有以小见大的群体留影功能;在意义内核的探索上,侯孝贤为观众提供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凝视”他者,并借以“梦”与现实的互文关系触发了观众共情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传媒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在影视传媒中突出奇观、影像、动作和欲望的生产,不断建构着消费主义的神话和观念。随着辛亥革命百年的到来,国内影视界涌现出《十月围城》、《百年情书》、《辛亥革命》、《第一大总统》、《竞雄女侠秋瑾》等一系列优秀影片,成为辛亥传奇的影像再现,引发社会和受众的广泛关注,赢得高度的收视热潮。本文以辛亥革命影片为研究对象,试论影片中呈现出的消费主义取向和消费主义在意识形态培养中的建构,并发现消费主义取向已成为重要的市场法则。  相似文献   

16.
程实 《报林求索》2012,(4):72-72
<正>澳大利亚影片《不一样的奇遇》讲述了一个超现实的现实故事:平庸的泥瓦匠在一次平常的家庭聚会中突发奇想,坐在气球椅上飞离了自身平庸的轨迹,他鼓起勇气放弃世人陈见中稳定、传统的生活,收获了另一段不可思议的美妙人生。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比名声斐然的"蝴蝶效应"更加清新,也更加深刻地  相似文献   

17.
张雨洁 《新闻传播》2023,(16):122-124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用微观视角展现宏大叙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平凡人为切入口,真实地展现中国的乡村面貌,具体而又深刻地诠释了每一个普通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从纪录片的选题、叙事以及传播价值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索其创作理念与传播策略,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树立良好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内容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提起画外音,多数人都知道,是电影画面之外的旁白。许多影片为了更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而采用它。这使观众对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认识得最加明确、更加深刻。同样,我们写新闻,特别是写人物,也离不开类似画外音的表现手法,即作者的直  相似文献   

19.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三周年之际,专门讨论"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我认为,把当今中国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做一番探讨,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追求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一"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自己梦想特别是美好社会理想的民族。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相似文献   

20.
梦是虚的又是实的;是恍惚的又是真切的。梦使人烦恼,也使人欣慰;使人畏惧又使人追求。写作者发现了这一点,写出了梦幻,就更好地反映人生,更深刻地揭示内心,这就是写作中的梦幻法。梦幻法,就是通过对梦境幻景的描写或以之立意,曲折而又深刻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它包括梦和幻两种。幻,是人们的幻觉,虽非梦,但与梦有同等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