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涛 《今传媒》2009,(7):57-58
时政新闻是十分重要而又具有较大信息量的一种新闻类别,但总在市民的重视和认同上一直存在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媒体的取向、记者的作风等因素外,从认识和技术层面讲,媒体和记者观察新闻、表现新闻的角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广播》2013,(9):93-94
一、报道视角:民生关怀时政新闻报道的题材往往具有重要性和显著性的新闻价值。具体来说,时政新闻要以民本意识、民众话语和民生内容为报道视角,关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注社会群体等在参与国家生活和国际社会方面的活动,对百姓生活产生具体影响,让“天下事”与“身边事”相融合。时政新闻的民生关怀视角,  相似文献   

4.
《浙江日报》周咏南、袁艳在2011年第8期《新闻实践》刊文,认为时政新闻报道要从难点上突破,从深入上挖掘。破难之一:会议报道挖信息,在富矿中炼真金。首先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字数,尽量缩减领导指出强调的内容,尽可能以较多的篇幅提供百姓感兴趣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5.
提起时政新闻,人们感觉最深的就是这是围绕政治活动而产生的新闻,其大多是领导活动、会议报道或成就性报道,说教味浓,形式也较呆板。殊不知,就是这些在一般人眼中看似“冷”“硬”的新闻,却蕴含着大量的政策信息,其中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普通受众最关心和关注的。那么,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让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为普通受众所接受,并...  相似文献   

6.
王珊珊 《新闻窗》2011,(4):59-59
时政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是党报发挥主要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报都非常重视。对时政新闻的报道,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路,如会议新闻等,很容易给人以千篇一面的感觉。从读者来说,容易造成阅读疲惫和乏味;从记者来说,  相似文献   

7.
王磊 《视听》2012,(5):27-28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时政新闻主要的功能是唱响主旋律,引导舆论,自然宣传的"味道"较重。从媒体影响力的角度看,收视率是衡量一个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现在,各地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相比,收视率普遍偏低,这令肩负着"重任"的时政新闻处在了尴尬的境地。然而,笔者认为时政新闻是一个待开掘的"富矿",它所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旦得以开发,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下面,笔者结合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报道要"接地气",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新闻媒体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联系群众,了解群众,重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常运用平民化语言,善于利用新媒体。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新闻报道才能踏踏实实,深入人心,真真正正地做到"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工作要坚持人民性,即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  相似文献   

9.
我们必须继续推动"三时转型",即时政报道、时政部门、时政记者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新时政新闻”的意义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市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特别是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成为了制约新闻改革与创新的因素。其实,地方台的时政新闻也可以借用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技巧,转换报道的角度和形式,增强其深度和广度,时政新闻也能做出好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每当我向同行解释“时政新闻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的重要性时,总有人会开玩笑地说:“原来你们是白宫记者”。作为一名专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电视记者,我深刻地体会到,时政记者是一个国家命运与个人经历高度契合的职业,既有荣誉,又有历练,更有责任。一条新闻,特别是电视时政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国家形象片。回顾六年来的工作经历,更让我深深感到,只有重塑时政新闻的创新体系,才能让时政新闻报道变得更接地气,更具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肖菡 《新闻窗》2013,(4):14-15
时政报道“无小事”,这是长期在时政新闻报道中“摸爬滚打”的许多老记者们对后辈的忠言。“无小事”是指,在所有领域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以其特有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规范性等重要特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时政新闻的地位和影响力,使之往往成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之源、权威性之本。  相似文献   

13.
万群 《新闻窗》2009,(5):19-20
新闻传媒靠新闻安身立命,时政新闻因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与公众的关联性所决定,自然应该担当起更大的责任。而当下的时政报道常遇尴尬:一是人人都说重要,但实际上存在轻视趋向。二是认为时政报道好写,其实很难,自主发挥很少,非常讲究规矩,审稿程序严格。三是由于种种原因,时政报道的现状是党和政府极为关注,不少受众却缺乏阅听热情。  相似文献   

14.
破难之一:会议报道挖信息,在“富矿”中炼“真金” 政治报道的“规定动作”一般是指各地党政领导机关指定的必须报道的内容,比如重要会议、领导活动、一定时期配合中心工作的报道等。相对而言,“规定动作”报道可读性较差,特别是会议报道一直是改革创新的难点。然而,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5.
荆利 《新闻爱好者》2012,(16):80-81
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被认为开了电视民生的先河"。[1]此后,"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电视新闻传播模式风靡全国,它以平民视角切入,关注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备受百姓的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八项规定"以来,会风、文风正在发生显而易见的转变,这给一些地市报带来了不小的影响。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领导改进工作作风、媒体改进政务新闻报道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中央领导身体力行,《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在政务报道上率先示范,压缩领导活动篇幅、版面,转变版面重点和文风,掀起了一股自上而下的报道新风尚。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正在传播界卷起一股热潮。党报与民生新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党报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性质使然,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民生新闻的选取和报道中党报更有自己的独特视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报道改革是党报新闻改革的一个瓶颈.深圳报业集团编委会在实践中提出"四个还原"理念:时政新闻报道要挖掘出会议中的新闻,把会议还原成新闻;要摒弃程序化的条条框框,把工作议题还原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要避免空话、套话,将领导人还原为普通人;要善于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将工作难点还原成舆论监督的主题.总之,时政新闻报道要放下"架子",脱去"官腔",还原新闻本质.  相似文献   

19.
姚雷  肖冬梅 《中国记者》2012,(8):109-110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走出"围城",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树立更好品牌形象,是行业报普遍面临的挑战。《国家电网报》注重从国家大局、能源行业和百姓民生的大视角创新新闻报道,走出一条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