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停顿和连接在播音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运用停连是对播音员提高语言功力和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地方台的播音实例,指出停连不当的具体表现、分析造成停连不当的原因、提出正确运用停连的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地方台的播音质量、更好地为基层听众服务.  相似文献   

2.
孙丽萍 《新闻前哨》2012,(11):55-56
抑扬顿挫,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就播音工作而言,它是指语言表达过程中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正确运用。这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要真正把抑扬顿挫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让播音声情并茂,还需要下番功夫。一、正确停连是抑扬顿挫的基础停连,包括停顿和连接,二者是有  相似文献   

3.
徐惠 《今传媒》2016,(11):138-139
民生新闻的播报有别于联播体新闻播报,说好民生新闻有几个关键点:用好语气、重音、停连很重要.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叫重音.重音在播音创作的过程中,较常用.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就是重音;停连,有声语言语流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统称停连.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与书面的标点符号有密切的联系.而播出的文字稿件中的标点符号是停连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篇以及停连、语气、节奏,同属于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一、重音的概念停顿和连接,着眼于作品内容构成的分合:重音,则是解决作品中词语关系的主次。什么是重音呢?我们知道,一篇作品,是由许多的词、词组构成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负有表达思想感情的任务,有各自的语言作用.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它们中间哪些是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篇属于播音工作的外部技巧. 一、顿歇的概念在播音中,稿件各部分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语句之间、词或词组之间,有声语言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时间长短不同,这都属于顿歇的范围,是有声语言表达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所谓停连,就是停顿和连接。停顿和连接在播音语言表达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于从事播音工作的同志已不言而喻了。不过,在收音机和电视中播放的大量语言播音节目里,还存在着不少停连不当甚至停连错误的情况。这样的播音,往往概念模糊,意思含混,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因而破坏了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文章内在的逻辑联系;这样的播音,很难从听觉上使听众保持整体识记,是播音员语言语流的“非理性”习惯所致。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播音中的情感停连是有声语言显示语意、抒发情感的方法,也是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情感停连是播音技巧中非常重要的表情达意的手段之一,如果情感停连不当,常常给听众、观众造成一种概念棋糊、文章破碎、语句语意含混不清之感。成功的情感停连往往给作品增添一种艺术美、韵律美、和谐  相似文献   

8.
在对西方广播电视节目的引进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在借鉴西方的一些播音主持语言样式.但是,汉语有声语言表达可否随意模仿英语有声语言表达的样式,从汉英这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人手进行研究还是有必要的.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一种非形态语言,而英语属印欧语系,是典型的形态语言,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洪堡特论到汉语时曾写道"从所有语言的语法差异来看,汉语可以说自成一类,而不是某一具体语言的亚种",它"在语法构造上几乎完全不同于一切已知的语言".①我们认为,至少是汉语的非形态性这一点,不可能不对有声语言表达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有声语言,在影像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传播功能,“留白”则是运用播音中的停连技巧,通过语言再创作,传播出有声语言外的无声信息.本文以个案分析为样本,对播音主持中的停连内容进行定性分析,从传播学出发,具体分析不同的声音留白所传递出的信息功能,从而找到声音传播中的“留白”技巧,即运用停连,传播有声语言以外的无声信息.  相似文献   

10.
假如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再会”与“再见”都不是句子,也不是词组,而仅仅是个无多大差别的同义词。但它们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在不同人那里,却可用有声语言的不同艺术技巧,表现出细微而丰富的不同思想感情。 若单就这两个词的有声语言的语调和停顿而言,也有其多种表现形式。中央电视台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节目,她的“再会”一词就说的颇有诗意,耐人寻味。“这次节目就到这儿了”,“下次节目再会”。它的读音听来好象都是轻声,甜甜的。特别是“了”字,轻轻一带。因此,作为听众的我们,心中不由的产生一种浓浓的依依不舍的…  相似文献   

11.
房艳凡 《今传媒》2013,(4):123-124
有声语言传达着自身的魅力,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是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情景再现、对象感、内在语构成了其内部技巧,本文将论述有声语言的外部表达技巧之一——重音,并着重分析重音的分类、重音的强调方法,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只有掌握了语言表达技巧,才能更好得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负载着人类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语言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而有声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要工具,情感则是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3.
出镜记者有声语言的表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钟新 《编辑之友》2015,(9):81-84
出镜记者的传播方式是人格化、全息化传播,在该传播系统中,有声语言表达是出镜记者的立身之本,具有风格的独有性、语体的口语化和叙述的贴近性等特点.基于电视媒介的线性传播、拟人际传播特征,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在策略上需兼顾三种关系:表达准确与恰当使用模糊语言的统一、语言简练与适当信息冗余的统一、有声语言与非言语传播的统一,以此提升出镜报道的有声语言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表达不重要,天天练发音也没必要,甚至认为播音、主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节目主持人只能来自优秀的记者和编辑.这种观点是将有声语言当做了“思维的附属品”,对有声语言创作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无论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主持什么节目,运用了哪些技巧,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高、思维品质有多好,最终呈现给受众的都要落实到有声语言的表现上,没有语言表达,思维也没有实际的意义.中国播音学的奠基人张颂教授不断强调“语言功力”的重要性,并指出: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须的功底,和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邹巧  卫涛 《声屏世界》2009,(3):38-39
每一档电视节目的主题思想都需要主持人用有声语言来精心表现,并进行二度创作。因此,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已成为节目流程中举足轻重的关键环节。如何做好这个环节呢?笔者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从自身素质着手,把握有声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完成节目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6.
赵军 《新闻前哨》2000,(10):28-28
众所周知,节奏是诗歌 的灵魂。其实,除了诗歌、散 文,像小说、文章、广播电台 的新闻节目等,它们在有声 语言表达时都离不开节奏。 就连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也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也就失去了语言的生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节奏是一切有声语言的灵魂。 新闻播音是新闻稿件的文字语言经由播音员再创作而成的有声语言,它同样具有“节奏”方面的要求。 节奏是韵律,节奏是色彩。当我们对播音的吐字、发声、呼吸等等多种技巧都已经掌握了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节奏”在新闻播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闻播音员在平时工作中,接触到…  相似文献   

17.
朗诵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再创作,它以文字稿件为依据,经由创作者的感受思考,运用内外部技巧将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鲜活的语流,给予受众相关的启发与感悟,从而达到传受双方的愉悦共鸣。做到传者和受者之间谐和的审美享受,离不开创作者在朗诵中对其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范畴,它最早出现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之中。现如今意境已经融入各大艺术门类当中,成为我国美学史中重要的美学和艺术学范畴。作为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朗诵艺术是创作者对于文稿的二度创造,经稿件内容出发融入了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除了规范的表达之外更需要创作者情景交融地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融合,创作出触动人们灵魂的作品。本文试从朗诵中有声语言表达的播音学视角和意境在艺术学中的美学视角进行融合,对有声语言朗诵中意境的营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培养电视节目主持人,并非简单地在广播节目主持人训练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上镜练习。在电视媒介中,有声语言表达和形体语言表达共同支撑着主持人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从1963年初创播音专业至今,长期致力于探寻有声语言传播的规律,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提出有声语言大众传播,实际是相对于有声语言人际传播而言的。脱胎于人际传播的大众传播,肩负着把人们带入规范空间的重要责任。从语言发生学角度看,"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杭育杭育派",其内在动力显然有着协作合力、共同完成劳动任务的目的。大众传播中的有声语言表达样式的多样化,却  相似文献   

20.
方丽荔 《今传媒》2013,(6):134-135
有声语言表达是通过播音主持连通信息与受众之间的桥梁,是传播语境的重要工具。作为播音主持的主要渠道,有声语言表达与信息的真实性有着很大的联系,更会使受众对信息的认知产生极大的影响。信息与播音主持以及受众三者作为相对单一的个体,本身没有一定的关联,而正是由于有声语言表达与传播语境作为载体,才构成了当代庞大的有声语言信息传播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