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问题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主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矛盾是贯穿美利坚民族发展史的基本民族问题。这一基本民族问题反映在美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领域的基本问题就是教育权利的斗争。少数民族教育权利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表现为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具体问题,诸如蓄奴制与少数民族教育权利,种族隔离与少数民族教育权利,优惠政策与“逆向歧视”等。  相似文献   

2.
白乌彝族教育的成功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与教育的成功长期以来 ,教育人类学家们 (Ogbu 1987;Erickson 1987)一直关注着不同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少数民族学生难以获得与优势民族学生们同样的学业成绩②。在早些时候 ,人类学家们便提出了被Ogbu称之为的“文化中断假说”。根据这个假说 ,导致少数民族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上与文化上的障碍 ,或者说是少数民族的家庭环境与期望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优势民族价值观念的学校环境之反差。少数民族孩子不仅要使用不同的语言或说各种方言 ,而且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体现出了一系列特殊问题:教育经费缺口巨大;民族教育专款种类多与数量小的矛盾突出;“三免”政策背离民族教育实际情况;民族文化差异引起的教育成本太高等。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我国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应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的体制和“按生拨款制度”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的扩招,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成为高校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在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与汉族学生有些差异,从而冲突与矛盾也时常有之。处理好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矛盾,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的少数民族优惠招生政策是美国大学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措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白人的权益是否受到不公正待遇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2003年发生在美国高等教育中颇有影响的詹尼芙诉密歇根大学本科生院案和芭芭拉诉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案使人们重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思考.文章从这两个案例的判决中审视美国大学少数民族招生政策的微妙取向,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民族院校的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既有普通大学生一般的心理特点,也有民族院校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特殊的心理矛盾与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民族院校要建立一个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机构并逐渐建立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开设选修课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培训班级心理健康信息员等方式构建起一套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和控制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以下简称“民族成人教育”)一般是指对成年土著少数民族、移民等在文化方面处境不利的群体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美国民族成人教育的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特点。一、当代美国民族成人教育发展的背景和原因对于民族成人教育,美国历史上长期不予重视,即使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基本上是使用主体民族的模式以达到同化少数民族的目的。但是,在当代,由于以下原因,民族成人教育已经日益受到关注,其特点开始突出。(一)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及社会角色的变化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的增大是民族教育受关注…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当前教育中的“多元”、“一体”矛盾,着重分析了开展多元化教育、落实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尤其强调了不能由简单“民族教育”所取代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多元性;进而论述了“多元”、“一体”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指出了确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的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少数民族文化作文化哲学阐释 ,既是解决“世界历史”、交往“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深刻矛盾及生存前景的需要 ,是促进强势民族与弱势民族相互理解和协作以共同应对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需要 ,同时也是深化民族文化研究、细化文化哲学并使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更具解释力和适用性的需要。云南省的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厚 ,应该在这一领域率先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双语教育既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和主流民族交流与合作的必要途径。但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各国在双语教育政策制定和采取的教育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本文从文化多元论角度入手,对比研究了美、中两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是如何影响美国印第安和我国彝族双语教育目的的确定和模式的选择,从而得出结论,中国彝族双语教育主要是“维护多元文化型”,而美国的双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过渡型”,最终将印第安文化融入并同化到主流的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文化。  相似文献   

1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教师和家长在批评和教育孩子时常用的一句话,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逆耳”的“忠言”往往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行,特别是汉族老师的一些话有时会伤害少数民族学生的自尊心和民族感情,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甚至引发师生冲突。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由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国家。自17世纪早期至今,大批移民纷纷不断涌入这个国度,带来了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使得美国语言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了适应这种局势,双语教育应运而生,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模式在美国各州广泛推广,然而美国双语教育过渡的本质决定了其“惟英语”的特征,其目的是通过过渡的方式同化少数民族语言,以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英语主流社会,最终达到使英语成为美国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13.
构建蒙语授课学生“三语”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族高校蒙语授课学生“三语”教育现状。 “三语”教育是指我国少数民族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民语、汉语和外语三种语言和文字的教育,是在双语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民族教育”概念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民族教育”是一个囊括中国各个民族的不同类型教育的概念,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只是其组成部分。中国各民族由于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大背景,在教育方面必然具备同一性,这同一性就是教育上的中国特色。在借鉴国外的教育理论及认识之时,必须对中国民族教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成功借鉴国外成果的基础,也是中国民族教育获得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如何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写作教学?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从事民族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当前,写作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民族院校的写作教学质量,就不能不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我们担任少数民族学生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同志,似都应该从“假如我是一位少数民族学生”和“假如他们都是我的亲弟妹”,这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解放前,少数民族学生的祖  相似文献   

16.
汉语是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共同语。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素质的客观需要。少数民族学生成才,必须要过“语言关”。  相似文献   

17.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下简称“活动”),使各民族青少年从小树立起“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对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年来,云南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一年好过一年。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上,云南省有三个先进集体、两个先进个人受到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表彰。总结几年的工作,我们的感受是:要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  相似文献   

18.
双语教育是特指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掌握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教育。这是一项既有利于个人,又有利丁:民族,也有利于国家的重要教育政策。双语教育不仅能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得到繁荣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而且是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开发民族智力、加速人才培养、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迅速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加快四化进程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不仅是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以甘肃省高考成绩和招生优惠政策为个案的研究发现,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距更大;社会调查研究表明,公众认为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增进共同性,同时也感知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强化差异、降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和完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但需适时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发展为“差别化支持政策”,遵循增进共同性、公正性、精准性和协调性原则,实施区域与个体精准的差别化支持政策,注重从“结果”的差别化支持向“过程”的差别化支持转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指的是少数民族青少年作为民族个体成员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形成与发展,是民族个体成员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写道:“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是天生的。而是深受他们所生活社会的政治、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