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随着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的不断深入,国内不少教师开始关注并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写作,以期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表达数学及应用数学的能力,探索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性的评价。那么,什么是数学写作呢?简单地说,就是以“写作的活动”来带动数学学习。因此,写作活动就是制造机会让学生产生反思、分析或陈述活动。下面我们就数学写作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以及写作类型三个层次进行阐述。一、数学写作的理论基础1.写作的历程与解题的历程相对应。波亚(Polya,1957)在“如何解题(Howtosolveit)”一书中探讨关…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一个真实有效数学教学过程是鲜活的、生动的、动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情感,凭借着已有的知识,生活的经验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都会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积极热情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3.
赵桂兰 《青海教育》2006,(12):41-41
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而“学什么与怎样学”是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所应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形成学生自已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改进数学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朱泽华 《考试周刊》2014,(31):59-60
WebQuest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WebQuest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能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本文结合《数列的应用——房贷问题》这一教学案例,对WebQuest在数学教学中的57735应用和实践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WebQuest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WebQuest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能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本文结合《数列的应用——房贷问题》这一教学案例,对WebQuest在数学教学中的57735应用和实践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积极地创设和谐的课堂教中应积极地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中学习数学,让每一位学生都爱上数学。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7.
李娴 《云南教育》2008,(7):47-48
《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将动手操作这一“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呢?笔者在这里谈淡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的职业技术教学过程中,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可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经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新知的重要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索性学习方式能使数学充满活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意识,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从而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就能不时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四则案例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吴瑞英 《考试周刊》2011,(27):88-8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汉语词典》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体验,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励和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样才可以将有效体验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2.
程紫金 《湖北教育》2005,(10):49-51
《数学课群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使用者。”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实践与探索”增动课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实践与探索”素材,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独立思考问题精神等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学会与人沟通,使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充分感受到数学经历和情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领悟,促进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下就此谈谈对“实践与探索”课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努力把握课内、课外的各种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地关注学生数学的有效学习,把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有效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生受原有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的影响,对数学课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美国数学教师、教育家在数学写作方面作了多年尝试,发现数学写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反思工具,它可以彰显学生个性、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传播数学文化、构建有效的师生评价体系、构建和谐教育教学环境.然而,数学写作在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少,在中职教学中更是无人问津.因此,有关中职数学写作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表达能力作为前提。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几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经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新知的重要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索性学习方式能使数学充满活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意识。所以笔者改变传统的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二、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梯形的认识》的教学案例中,我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使用微课,效果不错。我谈谈以下运用微课,助力数学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