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相信大家对"饮鸩止渴"这个成语一定不陌生吧,它是指用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那你知道"鸩"是什么吗?它的毒性有多强呢?鸩鸟的传说在我国的古代传说中,鸩是一种神秘的毒鸟,它们由于喜欢双宿双栖,被人称为"同力鸟",雌鸟叫"阴谐",雄鸟叫"运日"。阴谐一叫,阴雨连绵;运日长鸣,大旱不止,均预示了死亡的来临。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遇到“两头蛇”是凶兆。在古籍中有一则《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宰相孙叔敖少年时“尝杀两头蛇埋之,归泣告其母。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我今见之’。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必有阳报。子不死矣。’”  相似文献   

3.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上“缺陷”之事处处有,不可能事事皆为十全十美。可如果遇到“缺陷”之事后,能不甘于受其致弊,逆用出新,升华出“饱满”来,那就堪称是一种智慧出击了……  相似文献   

4.
有一条非洲津巴布韦里兹贝克种的母狗,名叫尼约卡,尼约卡在当地的斯瓦希里语是“蛇”的意思,这是条漂亮的深褐色的狗,它身量很大足以用来捕猎野兽。它的主人给它配种后,产下了16只小狗。有几只狗崽出生后不久就死了。有一只幸存的小母狗天生发育不良,主人很可怜它,亲自把它放到其母亲的身边想让它能吃上奶。  相似文献   

5.
话蛇     
(一)澄清“杯弓蛇影”之类的观点蛇是向来为人们所害怕的一种爬虫动物。古时候,人类常受蛇的騷扰,所以在见面的时候,第一句问话,便是:“无它乎”?(按它即古蛇字,後来才借作他字用的。)於此可见蛇的可畏,常围绕在人们的心头。但是有些人一看见  相似文献   

6.
<正>在这座城市的夜空中游荡着一个幽灵,叫做“睡不着”。城市里差不多每个人都见过它,其中大约十分之一的人更是被它缠上了。那些被它缠上的人,谈到“睡不着”幽灵的时候害怕极了,他们感受深刻,因而口口相传:“睡不着真是太可怕了!”“我最怕睡不着了!”“我觉得睡不着比死都难过……”“睡不着让我很虚弱,会患很多疾病……”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的元曲里有一段唱词:“我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这话对人来说当然是个比喻,但自然界中确实有一种超级细菌,就像这样的一粒铜豌豆。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界,尊敬“父母”和爱护“子女”在一些动物中蔚然成风。其中“母子鸟”的故事最为动人,被传为佳话。这是一种生活在位于地球最北端的格陵兰岛的鸟类,“母子”互相牵挂,千里相随。如果母鸟被逮住,那么用不了多久,它的“子女”一定会飞来寻找鸟“妈妈”。无论藏在哪里,总要想方设法与其“团聚”。倘若雏鸟被抓,鸟“妈妈”必定四处寻觅。  相似文献   

9.
说起跳蚤,令人生厌。它传播鼠疫,危害人体健康。鼠疫又叫黑死病。1347年热那亚的居民身上出现淋巴腺肿大,皮肤长了深色的疙瘩,很快就有大批的人死亡,灾难持续了3年,共夺走了2 500万人的性命。直到1908年,科学家才弄清了老鼠—鼠疫杆菌一跳蚤一人体之间的关系。我国电曾流行过大鼠疫。1792~1793年(乾隆年间)死亡人数之多,从当时诗人师道南的一首赋《死鼠行》中,可窥见一斑。“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多如鼠”。最后连诗人也被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只神秘的“圣鸟”。它在东太平洋躁动、在南美洲人百年来的祈祷和膜拜中躁动……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它巨翼的冲击力。今年4月下旬,国家海洋局召集气象、海洋专家,在厦门专题研究“圣鸟”何时飞临中国大陆。5月22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90年代以来已“发威”3次、并于今年三四月份重新孕育生成的“圣鸟”,预计在  相似文献   

11.
墨离  余韵图 《科学大众》2011,(11):22-25
在一首《蓝知更鸟》的诗歌里这样写道:蓝知更鸟,是一种神奇的鸟,看到的人会幸福的。如果世界上有一只,我希望它停留在你的窗口,永不离开……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饮水鸟”的玩具,造型象一只长脖子鸟,鸟脖子安根轴,支承起来可以摆动。把饮水鸟的头部按住,将鸟嘴浸在盛水的容器里,手一离开,这饮水鸟就会时而昂起头,时而把嘴浸在盛水容器里,自动连续不断地饮水,直到把容器里的水饮完为止。饮水鸟的构造是这样的:用一根玻璃管连接一大一小两个玻璃球,抽成真空,灌装乙醚一类低沸点液体,通常由于身子比头部重(重心  相似文献   

13.
迷信常被形容为盲目、愚昧 ,似乎完全是后天形成的。但美国加州大学生理学家彼得·布罗戈博士在对人类和动物进行长期研究后证实 ,迷信还可能与脑部构造有关 ,确切地说 ,与脑部一小块专司学习和分析来自外界信息之职的名叫“海马”的部位有关。而罗戈的这项研究是由首先发现鸟类比人类更易有迷信行为而触发的。在试验过程中 ,他将一些鸟关在笼子里 ,由电子喂食器每过 1 0秒钟喂食一次。某次喂食时 ,有只笼鸟恰巧单腿站立着 ,于是它“想当然”地认为 :单腿站立与食物出现之间有着“有机联系”。此后它便频频提起一条腿以便食物更多地出现。布…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遇到一个难题--蜘蛛究竟吃不吃死苍蝇?   我从花园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候政治家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会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想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两头蛇呢?古代关…  相似文献   

16.
葛致远 《百科知识》2023,(16):40-41
<正>《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ǐ)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一种生活在华夏大地上,外形似龟,却长着鸟头、蛇尾的生物,它会发出似劈木头时的叫声,被人们称为“旋龟”。在《山海经》描写的众多动物中,“旋龟”可能是最接近现实存在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它是曼妙的“香娘子”,是“着赤衣,状如美女”。的“髻”,是“灶神”,摇身一变,它又成了“偷油婆”、“黄贼”、“灶马子”;它散播病菌,又是一味良药;它让人作呕,唯恐避之不及、杀之不尽,又被一些人视为宠物……它就是有史以来最具争议的昆虫——蟑螂。  相似文献   

18.
鸟中诸葛     
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说过这样的话:“人只有死了才能见到真正的战争结束。”而随后的历史也支持了他的观点。“人类会永远结束战争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原因无非是:“好战是人性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人类的基因里”……果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20.
酒文化源远流长,无所不在,以驱寒功效显著,故而苦寒之地嗜酒者尤众,久之便升华为一种文化传统。俄罗斯大地冰坚雪厚,居民豪爽率直,酒助其寒中寻暖,人与酒难解难分。他们认为,男人不饮酒,就不是真正的男人;甚至有“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之豪言壮语。在俄罗斯,见面常以“喝了没有”来打招呼,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异曲而同工。不过他们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因酒是其最爱,所以,最佳美酒伏特加常被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而俄罗斯女子亦近朱者赤,大有不让须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