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第56~58页。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一具体情境,引出等式28+17=17+28,然后要求学生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通过对这些等式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共同规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一规律表示出来,揭示加法交换律。接着,通过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情境,同理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然后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6至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5.
楚科新 《小学生》2010,(1):20-21
1说教材 【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相似文献   

6.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四则运算里的基础定律,为学生以后学习简算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加法结合律与交换律之间却有着微妙的关系,要想彻底厘清两者,需要从定义开始追溯。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的基础上,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乘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在学习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培养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 ̄29页例1、例2。【教学目标】①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②凭借贴近生活的学习材料,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验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并能进行简便运算。2.使学生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修订本)第81~83页例1、例2.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的4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这是老师周末的一次骑车出游记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课件出示:家16千米动物园18千米中华梨村32千米松溉古镇)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教师  相似文献   

14.
课堂学习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怎样有效把握和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与准备、教学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整体把握教材结构,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全面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有意义可参与的各种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想: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教学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课堂学习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怎样有效把握和发...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能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生活经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们进行数学探索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唐彩红 《现代教学》2011,(10):57-57
运算规律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渗透进教学的,之后教师要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分别讲授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这样安排教材内容无疑是点状的,也是割裂的。如果教师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缺乏对所有的运算规律的整体感悟及其之间的联系比较,缺乏相应的归纳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