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教育》2014,(5):19-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一册P36-37。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长方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体验计算中的最优策略及组合立体图形表面积的最优策略。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  相似文献   

3.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案例1——最初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活动一:直观感知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体积…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17~118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容积)及其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合理、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计算特殊的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剪刀、学习研究单。【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在给朋友送礼物时,我们都会精心地包装一番,包装里面也有学问,也要用到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苏瑜 《河北教育》2006,(7):40-41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教学目标】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学具"这一任务驱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正确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经历"学具"的设计、切拼、包装等活动,沟通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丰富对形体的认识,发展他们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7页第12题。【教学目标】1.会从面的特点入手,结合长(正)方体的特征确定思考路径,在不同规格的长方形中选择合适的方案围成长方体。2.会用分类列举的方法探索围成长方体的所有方案,并有序排列。3.会根据需要,选择合理方案,体验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与所需制作材料的关系。4.能把探索长方体围成方案的策略类推到其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五年级下期数学课本273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形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2.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培训动手操作、有序观察的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3.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通过团结协作、讨论交流和竞赛活动等形式,培训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组织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物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教学准备】圆柱、圆锥、长方体、魔方等实物。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发现并理解在非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会应用植树问题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一一对应"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38~39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1~5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3.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根据表面积的变化,我们可以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例1】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可以得到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48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思路分析】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得到一个正方体,  相似文献   

16.
类比推理是逻辑推理素养中一类重要的推理形式.在数学学习中,类比不仅有助于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还有助于数学的发现,是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常用的方法.通过将无盖长方体盒子与"三边矩形"类比,得到了无盖长方体盒子容积最大值以及通过剪拼制作无盖长方体盒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8页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继续体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丰富解题策略。2.清晰地认识连减同数的问题,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为今后学习除法做好铺垫。3.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圆形纸片、纸袋、印有例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仔细观察,发现信息。  相似文献   

18.
【评析】该教学片断设计有三个特点:1,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直观演示。首先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为进一步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且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原则。2.充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教材通过学生熟知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引领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并发展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能正确判断具体图形中的长、宽、高,发展空间观念.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根据大纲、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法,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并应用观察法、实验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