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小说不仅情节曲折生动 ,内容含蓄深刻 ,而且结尾的艺术性也极强 ,给我们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示范。引人深思的首尾照应。《一件小事》是这样结尾的 :“独有这一件小事 ,却总是浮  相似文献   

2.
一部文学作品,除了好的开头可以引人入胜之外,一个好的结尾,也是展示作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结尾,会意味深长!鲁迅小说的结尾,表现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高超的技艺。本文认为,鲁迅小说的结尾有如下特点:(一)结尾余音袅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二)首尾呼应以突现人物、深化主题;(三)结尾保持与全篇作品格调一致性,以加浓、加深作品的悲剧气氛或喜剧色彩。其技艺产生的原因,与当时的时代与鲁迅唤醒民众的思想及其拿来主义的精神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文章的结尾起到照应开头、总收全文、彰显主旨的作用,使文章底蕴丰富,情深意长,留给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韵。恰如"豹尾"劲扫,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用精炼的语言,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响亮有力,引起读者心灵上共鸣。精妙的结尾,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和谐统一,使文章的主旨深刻鲜明、启迪人心,能够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使文章大放异  相似文献   

4.
一篇优秀的文章,其结尾往往给人一种言尽意无穷的感觉。让你在品味咀嚼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其实,一堂语文课结尾时也应追求此等境界,即要有极强的艺术性。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的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呢?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不仅思想博大精深,在形式上更是大胆革新,极具开创性。多种叙述视角的尝试,不同视角间的形式转换,使他的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视角相对单一、叙述不够直接深入的缺点,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开创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晓苏小说结尾以意趣取胜,在这意趣之中,小说的意义也随之浮出水面。晓苏小说擅长制造悬念,通常在结尾揭开谜底,这谜底往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富有戏剧性;有些小说的结尾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渲染一种情调,传达一种趣味,起到探讨人性升华主题的作用。晓苏小说的结尾艺术使小说既好读又耐读,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同时赋予了作品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对话式”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对话式”教育中,弗莱雷认为对话建立的基础是平等、爱、谦逊和信任,其实质是反思和行动的辩证统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控制关系.教学过程是双方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被教师操纵的灌输过程,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强迫学生记住“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小说的结尾方式是实现其“冰山原则”的策略之一。他小说的结尾方式可以分为主观描述式、议论式和客观描述式三类,客观描述式结尾又可以细分为对话式、行动式、景物描写式和内心独白式四种情形。评论界关于海明威小说结尾的界说有欠妥当。“零度结尾”只能指称客观描述式结尾,而且仅概括出它形式技巧上的特征。“萧索的晚秋”只道出了其思想内容方面的悲剧气氛。  相似文献   

9.
所谓悖论式结尾,就是小说中的结尾与实际生活是相矛盾的,按常理应该这样,但结果却是那样,表现出一种相互矛盾的情况。在沈从文小说中,悖论式结尾与开放式结尾一样,也是一大亮点,并体现了沈从文小说叙事艺术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结尾在章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高明的结尾技巧的运用能够打动人心深化主题。本试从作品情节的发展思路的前后关系上总结了小说常见的几种结尾方法:求异式,求同式,留白式,提问式,情景式,点睛式。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小说的结尾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悬疑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意境式结尾和对话式结尾。其美学价值极高,具有空灵美、意境美和神秘美。沈从文博取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尾方式,不仅类型多、富于变化,而且独具特色、别具魅力。在结尾艺术上,他可以和鲁迅、莫泊桑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相媲美;而在结尾之美上,则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学生操行评语的写作,贵在具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对评语已经司空见惯,如果教师评语写得缺乏新意,他们往往熟视无睹,瞧都不会瞧上一眼,因此高年级的班主任更要注重评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对于鲁迅小说《药》一文结尾出现的乌鸦在文中究竟有何作用和意义 ,多年来学界有较多的争议。有的认为“乌鸦”象征反动势力 ,乌鸦飞去 ,象征反动黑暗势力的消失。有的认为乌鸦没有按照夏四奶奶的希望飞上坟顶 ,有反迷信的作用。有的则认为象征革命者战斗的雄姿 ,乌鸦飞去又给读者以前程万里很有力量的感觉 ,这种景致的描写是作者战斗精神的渲染或烘托。还有的认为“乌鸦”没有任何象征意义 ,只是景物的实写 ,因为民俗认为乌鸦是不祥之物 ,在坟地常有出现 ,并有“乌鸦叫 ,死神到”之说 ,不可能象征革命者。但对此又有人质疑 ,如果不象征革命…  相似文献   

14.
鲁迅多方面的综合创造,尤其是在小说上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极其宽厚的基础,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其深邃的思想深度、敏捷的洞察力,赋予小说表现深切的特点,独特的小说样式则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另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课堂结尾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因此,我们也要重视对结尾的"用墨",讲求"凝练""有用""深刻".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反讽”,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点。反讽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一种语言错位,即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与人物、观点、情调、文体等不相契合一致,存在较大反差。成功的语言错位,给读者提供一条缝隙,让读者看到隐藏在叙述语言与叙述对象后的真相。它的艺术效果往往比一般对位叙述要强烈得多。《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失业后做了封建军阀杜师长的顾问,在写给“我”的信中说,“快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在艺术作品中,好的开头,有如青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好的结尾,有如嘴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首尾照应,相映生辉,则更得艺术之三昧,臻结构之佳境。然而,所谓好的开头,绝不是攀奇就怪,故作惊人之语,倒往往趋于简朴、平实,在平实简朴中透射出一种魅力。鲁迅杂文的开头正是这样。例如: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一篇文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现在,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文艺运动,其实就是…  相似文献   

18.
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来看,人名在作品内涵中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过了代号所起的作用:好的人物取名,如同形象塑造,情节安排一样充满令人心醉神驰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浑名也不易。”这就说明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号决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安”的,而是蕴含着作者独具魅力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过《社戏》、《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已》、《药》、《祝福》、《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节选)等八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弦,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感染和教育,永远不能忘怀。本文试从题材、人物、结构、思辩、写实与象征、讽刺和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一、自觉选择反映时代风云的题材鲁迅称自己的创作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先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遵奉的命令。”“五四”前后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上发端,又在鲁迅手上成熟,鲁迅小说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鲁迅留下的文学遗产包括与文言小说迥然不同的语言风格,颇具现代意味的叙事视角,对于形而上学的人生思考,戏剧化以及实际的表现,都是后世作家可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