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可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进行研究,提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扶持农村基层图书馆,结成"一对一"共建单位;利用假期、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活动;对农村基层图书馆,进行业务指导;构建服务网络,多途径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建立培训制度,大力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促进乡村先进文化的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等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以职业教育为龙头培养新型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娟 《职教论坛》2008,(11):50-52
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广大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而职业教育培训则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广大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而职业教育培训则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最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民”的定义分析,具体阐述了如何以职业教育为龙头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动力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为了促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必要构建一种能够推动农民和相关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动力机制,即促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倒逼机制。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机制,形成良好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舆论环境和完备的法律政策环境,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和谐社会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为了促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必要构建一种能够推动农民和相关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动力机制,即促进新型农民教育培圳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倒逼机制。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机制,形成良好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舆论环境和完备的法律政策环境,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和谐社会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奋斗目标,成人高等教育理应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要转变观念,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参与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培养新型农民。近年来,我们改变过去在县或乡镇办班的模式,把农广校的教学班办到农村里,把课堂搬到农民的家门口,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实现了农业教育与广大农民的“零距离”接触。使教学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增强了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送教进村,广泛开展培训教师进村,教学媒体进村,培养人才进村的“三进村”活动,是加快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是大规模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得力举措。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农村最缺的就是新农民,培养造就新一代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应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全面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在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的基础上,还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工作,从整体和长远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谈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新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县级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为乡镇村图书馆(室)建设好参谋、把好关,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生存发展能力,增强农民的文明意识和文化观念是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揭示了新农村建设与提升农民素质的内涵和实质,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其核心是造就新一代的新型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揭示了新农村建设与提升农民素质的内涵和实质,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其核心是造就新一代的新型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素质问题。让农民的素质发展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农民的素质提升与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可持续发展之间息息相关。数字乡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特征是该群体能够成为数字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掌握数字技术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但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策的局限性、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都给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政策体系,并和数字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以开放教育为主导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企业课堂"是在新型高职教育机制下运行的教学模式.课程、师资、生产条件和教学条件是"企业课堂"的要素,"企业课堂"课程建设过程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的实施过程、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考核标准.构建"企业课堂"需要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在生产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企业指导教师的授课能力.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群众文化无疑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不了农村文化建设.而农村文化建设根本在树人,在造就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工、新型企业家和基层干部.必须用和谐文化来凝聚广大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应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实践的切入点,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所要探讨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应然要求,既是与农业经营相连的系统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也是对原有农业经营体系的继承和提升。以农户为主的多元经营主体,及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特征。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时应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经营中的基础性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以农民的利益为重,以提高农业的综合能力为核心。通过培育和发展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有利于提升农民家庭经营品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的不断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包括个人基本素质属性、职业价值属性以及生产经营模式选择属性。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不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而且丰富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培训途径和模式。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提升需要依托农村信息化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综合素质培训体系建设以及基于信息系统的技能体系与实践培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鉴于河南农民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市场营销观念较为落后、法律意识不强、卫生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培育新型农民,必须采取以下对策:结合农村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着力繁荣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强力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美化村居环境,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市场经济的参与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农民即具备学习能力的新型农民。学习能力是培育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新型农民的基础。在培育学习型农民的过程中,要坚持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素质相对偏低,有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但建设新农村,为提升农民素质,再造中国农民,创造了历史机遇和条件。基于培养新型农民的战略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应大力实施"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综合改革,提升质量"、"强化保障,支撑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