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反比例这部分内容,按教材顺序是,教完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后,再教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最后才综合练习。这样教学,课内外练习的内容都是本节例题的派生,容易养成按例题套解,不动脑筋分析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为什么学生在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时,一般能够顺利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正确地解答正比例应用题,但到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时,就开始混淆,判断不准的原因。听课中,我也发现一些教师也注意比较,反复讲解,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选择了部分学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正、反比例教材重新组织,抓住变化规律,突出分析比较,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正、反比例的意义,一般采用分别教学的方法。这样教的弊病是:讲正比例意义时,学生学得头头是道,讲反比例意义以后,就出现概念上的混淆,经常在判断正反比例时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把正、反比例意义的教材组合在一起,分两节安排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发展和深入,我们觉得应改变现行教材中“比→比例→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意义→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程序,提倡“比→比例→正、反比例意义→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综合教学顺序,通过几年的尝试,效果很好,既省时间又省力,也帮助学生减少了学习上的困难,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新组合教材,即在正、反比例意义教学后把练习十七和练习十九交融练习,在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后,把练习十八和练习二十交融练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数量关系,这样既能使学生从认识相关联量到判断两量关系及运用比例概念解答应用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积极思考、认真判断的动态之中,又能使学生克服套用模式猜测题的不良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4.
过去,按教材编排的顺序,教学正反比例,都是先教正比例,再教反比例。学生刚开始学正比例时,比较顺利,但学到反比例时,就有些辩别不清,当把两种比例并在一起综合练习,就更易混淆了。针对这一情况,我把这部分内容重新组合,同时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由于练习内容多样,学生要通过分析、对比才能作出判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还能缩短课时,收到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反比例应用题一般采用分开教的方法。我们感到这样做,教正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正比例应用题,教反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反比例应用题,但是把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就会出现混淆,导致错误。因此,我们把五年制小学课本第十册中67页例4和75页例4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出现,进行对比教学,既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又区别它们的不同点,效果较好。一、首先判断几组数量的正反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比例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相似文献   

6.
新编小学数学第十册《比和比例》中正、反比例两节,根据我的学习体会,教材的重点要放在使学生建立正、反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正、反比较中X、Y的变化规律上。教材在引入正、反比例概念以后,安排了大量判断正、反比例的题目,意图是在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观察X、Y的变化规律,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安排了一些用比例解应用题的例题和练习题,这些应用题的练习,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中的两种相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与教法分析正、反比例实质上是两种函数。所以,教学时,我们应提两种量成正、反比例关系。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而且反比例不是一个比例,解正、反比例应用题时,应说成“列方程得”,不应说成“列比例式得”。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除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外,还应重点建立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按六年制教材上的编排顺序教学正反比例,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知识也能掌握得很好,但综合练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用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来定义正、反比例,学生由此判断正、反比例往往比较困难,而且这种判断方法和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不一致,解比例应用题的书写格式和步骤又比较繁琐,学生学起来也有困难。现行教材用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一定或积一定来定义正、反比例,抓住了正、反比例关系的本质特征,判断比较简便。由于学生已有简易方程的基础,在解正、反比例应用题时,根据正、反比例的定义就可以直接列出方程,这样既简单明了,又节省了教学时间,学生易学易懂。 在本单元教学中,从判断正、反比例到解应…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的小学实验课本《数学》第十册中,正、反比例的教学内容与现行教材有着不同的编排方式。现行教材是先出现正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应用题,再出现反比例意义和反比例应用题,而实验教材则是先集中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教材先分别通过具体例子出现正、反比例的意义,再把两种情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认识。然后,再编排比例的应用等教学内容。两种不同的编排方式,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九义”六年制数学教材第十二册(下同)关于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能用比例解答有关的应用题,教材第31-32页例1和例2先用旧知识解题,然后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正、反比例关系,列出议程解比例应用题,这样做,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教学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说课”──我教反比例应用题吴忠市利通一小常淑萍一、教材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简易方程、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复习要求]巩固判断正反比例的知识,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过程]一、出示课题。提出本节要求(略)。二、复习解题关键和判别方法:1.解题关键。问: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答后板书:解题关键——正确判断)追问:根据什么去判断?(正反比例的意义)再追问:正反比例意义各是什么?指两名学生回答。2.判断方法。师:成正、反比例的两种量,它们扩大、缩小时,各有什么规律?如何根据这种规律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呢?答后出示  相似文献   

13.
比例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学生在解比例应用题时,最困难的是正反比例的判断,下面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教学体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通过比较,弄清正反比例的异同,使学生认识到:正反比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小学数学十二册第四单元的正、反比例的教学,通常是先教正比例的意义,然后教正比例应用题,再教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这样的教学顺序,学生学起来容易发生练习仿套和知识混淆现象。由于正、反比例知识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重新安排教学顺序,改为先教正、反比例的意义,再教正、反比  相似文献   

15.
九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系列讲座(之十)比例应用题的○教○学刘北荣比例应用题是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用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  相似文献   

16.
比例应用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进一步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而熟练地解答。 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解题方法一般是:先判断题目中给出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用X代替一个未知量的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求出X的值。由于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较为特殊,而且比较抽象,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基础,运用迁移规律进行启发、引导。根据比例应用题的结构,将应用题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再根据数量关系(所求问题用X表示)列出算式,最后得出方程。这样解题,思路清楚,过程简单,简化了教材中的解题过程。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学正、反比例这一章时,主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我改变了教材的编排顺序,重新加以组织,采取正反比例同时教学和正反比例应用题同时教学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在定义正、反比例时,两者同时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鲜活教材。我教学五年制人教版数学教材“正反比例关系”这一章节时,学生在课堂上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种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并且会运用正反比例关系解答应用题。  相似文献   

19.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要扎实地组织好系统的复习。一、基本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理顺正反比例中量与量的“对应”关系,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 1.(1)从甲地到乙地,所  相似文献   

20.
(二)比例由于比的知识已经提前到第十一册教学,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比例尺的应用和一些简单的正、反比例应用题.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和涉及平面图形的比例尺的有关计算;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