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敞敞开胸怀,拥抱新技术,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所需。勇敢转型,将自己的基因注入到新的媒介形态中,通过对新的媒体形态的开发留住自己的立场、理念和观点,留住自己的历史、技巧和人才,这才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之路据国外媒体报道,停刊一年多的美国国际时政类杂志《新闻周刊》计划今年3月再次付梓,回归传统媒体市场。由于其网站依然是免费的,面对广告、发行和市场的压力,重新印刷出版的《新闻周刊》依然前途未卜。2012年底,创刊79年的《新闻周刊》决定停  相似文献   

2.
许劲峰 《新闻实践》2013,(12):19-22
核心阅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一家县域媒体如何融入、引领现代文明,在理念、方式与空间如何转换和探索?浙江长兴传媒集团在业态转型、内容创新和媒体融合方面作出了颇有成效的探索。长兴传媒集团敢于谋思路之变、视野之变,从区域考量向全局视野转变、从县域理念向全国眼光转变,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媒体迎接挑战、涅磐重生的样本。在推进媒体转型不断创新中,浙江长兴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11年4月,长兴广播电视台和长兴县宣传信息中心(报社)等媒体进行整合,组建了长兴传媒集团,实行全媒体运作,现已拥有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杂志等14个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一度陷入了困境,不仅大部分的用户被新媒体抢走,而且经营收入大幅降低,导致传统媒体不得不探索转型之路。本文以广播电视为例,探索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转型途径,希望对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创新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特别是国有传统媒体包括南方传媒,在市场竞争环境和新媒体发展迅猛态势下受到诸多挑战,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主导地位,转型发展是当务之急。当前,媒体产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在传媒表现形态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微博的迅猛发展,媒体进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众媒体及个人媒体竞合发展的时代;二是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媒体从单一的节目广告业态发展到了新媒体、全媒体甚至跨媒体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在媒体传播方式上,媒体的马太效应和受众的羊群效应逐步显现。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媒体发展新态势,南方传媒在努力发展传统媒体产业的同时,通过优化组合和资源整合,积极开展媒体的转型发展。首先,以传统媒体内容为依托,建设媒资中心,为传  相似文献   

5.
魏佳彤 《新闻传播》2022,(11):35-37
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作为传统媒体时代的代表,如何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脉搏,真正实现求新、求变、求突破和求发展成为关注焦点。传统媒体也作出了新的探索,从内容、渠道和经营多方面进行了改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媒体形式也逐渐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中,多种新兴媒体传播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多样性以及互动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需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崔保国 《传媒》2014,(5):25-27
正分析国际传媒发展的新趋势,主要从两大方面来看,一是看网络媒体的新趋势,一是看传统媒体发展的新动态。本文重点谈传统媒体转型的新趋势。从国际上媒体发展情况显示出的数据能够看出,全世界的传统媒体都在困惑之中。除了读报人口下降,还有发行量的下降,电视机的开机率和收视率也都在下降;还有一个就是全世界传统媒体面对的共同问题——广告量的下降。更严重的是,传统的、我们熟悉的商业模式在被颠覆,而新的媒介形态和新的商业模式配合着"新人类"在不断成长,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新、旧媒体。转型,成了当今传媒界最受关注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7,(4):56-58
随着互联时代的到来,依托于信息处理和通信网络技术,通过各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或展示终端,向大量用户提供个性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各种新型的传媒形态不断涌现,它们的崛起给传统媒体的成长乃至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下,传统媒体转型融合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的媒体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如何让传统媒体尽快融入新媒体时代,实现传统传媒的可持续发展,是媒体人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基于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对媒体融合环境下传统传媒面临的冲击和挑战进行探讨,并从理念创新、管理模式革新、编辑能力重塑等方面对传统传媒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希望能为媒体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传媒策略也需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不足,并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传媒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传媒动态     
《新闻通讯》2012,(7):64-64
浙报传媒转型发力新媒体 据经济观察报消息,浙报传媒近日召开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符合非公开发行股票条件的议案》等多项议案。据此,月均活跃用户数近2000万的边锋和浩方将被纳入上市公司麾下,成为其试水TMT领域的平台,亦成为传统媒体探索转型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BBC的实地访谈和考察,以及对维亚康姆、贝塔斯曼、维旺迪、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迪士尼等海外传媒集团数字新媒体运营历史和现状的观察分析,梳理出海外传媒集团数字化转型以内容和资本为抓手的两种路径,并指出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是海外传媒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两个必备要素.最终提出影响海外传媒集团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因素和思考,即战略实施的稳定性、对环境判断和反应的敏锐性、难以调和的文化冲突和对于转型的认识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生产、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媒介融合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依附互联网、手机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带来机遇。本文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之路,提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需要从理念、技术、内容这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刘鹏 《新闻记者》2015,(4):4-14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创新转型的各种探索,对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若干重要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主要包括:收入模式转为偏重内容付费,内容产品突出精英化、精品化、精准化,采编流程确立“数字第一”的规则等。而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则要在融合发展上重点突破,争取核心竞争力由“内容供应商”转为“平台运营商”,产品形态由媒体产品拓展到泛媒体产品,经营模式由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到更重视微创新、微创业,发展战略由传媒集团到文化产业集团。  相似文献   

16.
知名主持人李咏、白燕升、王凯先后与央视解约,掀起社会对"辞职潮"现象的热议,引发对传媒人转型现象的思考。通过以分析传媒人转型后的去向为切入点,解读传媒人转型的平台、诉求及现实考量三方面的内容,并指出传媒人转型有着特定的时代色彩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南方报业看传媒集团战略转型的方向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南方报业一直在探索报业的转型之路.不同时期,转型的含义是不同的. 上世纪末期的转型,主要是适应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使报社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使报业成为一种产业,使报业经济全面融入市场经济.在这方面,南方报业发挥了探路先锋的作用,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博客:让传媒生产方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陈维维 《传媒观察》2005,(11):49-51
博客:新“新闻媒介” Blog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市场术语》的解释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Btogchina.com为Blog取了一个中文名——博客。”  相似文献   

19.
黄子豪 《东南传播》2018,(5):117-120
在传媒技术的驱动下,新媒体、碎片化、大数据三个方面的变革造就了广告转型的核心力量.在新媒体时代,新平台开发成为策划、创意的一部分,广告的功能正在重构;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细分化、互动化等传播特点,致使"碎片化"趋势越来越强,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受众的广告接受习惯,"互动"已是广告转型的重要内容;在充满变化的市场中,碎片化的目标受众也存在潜在的"聚合"可能,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广告营销"给广告主带来了曙光,为广告达到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传统媒体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传统媒体要想在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良好稳定发展,就要充分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根据自身发展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冲破当前传统媒体发展瓶颈。对此,传统媒体应认清当前现实环境,充分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使其在新媒体时代下做好转型工作,继而推动传统媒体良好发展。本文将以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性为着手点,对保留传统品牌核心价值,转变传统媒体思想理念,注重新媒体融合发展等有效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