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企业间技术相似性是企业技术情报分析的重要内容.为了给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技术竞争与合作对象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支持,提出基于专利耦合的企业间技术相似性分析方法与流程.首先,综合比较了目前理论研究中的相关方法,指出专利耦合分析能较为准确、实时地体现出企业间的技术相似性.然后,在阐释专利耦合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企业间专利耦合强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有效区分多对耦合对象之间耦合强度的差异.再将专利耦合分析与相关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相结合,构建了企业间技术相似性可视化分析与应用流程框架.最后,以平板显示技术领域为例论证了基于专利耦合的企业间技术相似性可视化分析流程与应用效果,为企业相关技术情报分析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度模型,具体包括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度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最后,运用该模型对G集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集团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中度协调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技术能力与技术管理的关系模式和作用方式,并应用对8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相互耦合的关系,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以双螺旋形式相互耦合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双螺旋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M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低度协调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5.
创新生态系统技术种群非对称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上游零组件、下游互补品等不同技术种群之间相互依赖、共同进化的耦合关系存在非对称性。通过引入生态学关于生物演化密度依赖模型,实证研究创新生态系统上下游技术种群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技术互动性越强,技术种群之间耦合强度越大;技术相对越重要,其他技术种群对此技术种群的耦合强度越大;技术所有权越集中,即技术垄断程度越高,其他技术种群对此技术种群的耦合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开放合作环境下的学习是企业技术追赶的重要方式。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剧的环境下,知识耦合是否促进企业技术追赶?环境动荡性是否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利用373家中国企业的大样本问卷数据,检验了互补性和替代性知识耦合对企业技术追赶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互补性与替代性知识耦合对企业技术追赶有显著正向影响,表现为技术能力和市场份额的提升;环境动荡性水平提高,互补性知识耦合对技术追赶的正向作用加强,但替代性知识耦合对技术能力追赶的正向作用削弱;而环境动荡性对替代性知识耦合与市场份额追赶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发展基本要素结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系统过程为背景,论述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结构构成。深入研究了在此基本要素结构构成的基础上,形成的集成耦合、顺序耦合、自组织协同耦合、并行关联耦合、加速演进等规律性。探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微观和宏观的技术经济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利用中国142家A股上市的高技术产业公司在2010-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的负二项式回归模型,探讨了企业知识耦合对其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技术多样性对知识耦合与突破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负向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而新技术领域与原有技术领域之间的知识耦合正向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技术多样性正向调节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而负向调节新旧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耦合视角下知识基础动态变化对突破式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本文丰富了知识与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耦合方式来展开突破式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之外,设计也被认为是创新的第三种驱动力,但不同创新驱动力之间的耦合及其对企业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活动的影响尚未得到现有研究的重视。在RBV视角下,本文分析了技术、市场和设计能力的双重耦合及三重耦合模式,并基于对357家佛山市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两阶段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耦合模式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探索性创新中,技术和市场能力的双重耦合、技术和设计能力的双重耦合,以及技术、市场和设计能力的三重耦合均会对创新活动的推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利用性创新中,主要是技术和市场能力的双重耦合以及市场与设计能力的双重耦合会对创新活动的推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三重耦合模式对于创新活动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说明技术、市场和设计能力之间的不同耦合方式在科技型小微企业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针对不同的创新活动完善创新的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推动企业实现技术跃迁的内外部动力因素、机会动力因素及其耦合动态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耦合参数和因素阈值建立了动力耦合模型,定量表述了各动力因素达到最适耦合的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技术跃迁的实现有赖于动力因素最优化一阶条件的离差最小化,而离差最小化则归因于动力耦合的最大化.这一结果表明,适当调整各动力因素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率是提高其耦合关系的有效手段.文中以X铁路企业为例验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技术模块化改变了价值链中企业间的合作方式和行为。与整合价值链中通过与客户建立和维持紧密耦合关系,以关系交易赢得市场地位不同,模块化技术耦合降低了供应商与特定客户间的相互依赖,为供应商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供了激励和条件。实证研究表明,首先,技术模块化能降低外部环境和双边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影响,提高对客户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效率,为供应商基于内部创新实践提升自身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在"获取—吸收—整合—转化"的知识创造过程中,关系耦合的价值和其生成机制会受到技术耦合方式的影响。技术模块化情境下,关系耦合不能直接影响知识整合和创造过程,但在知识获取阶段仍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乃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从分析企业技术能力系统的构成及其耦合性关系入手,揭示了其内在耦合机理,构建了耦合度模型,以此对我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不仅需要改善企业的技术.获取能力、消化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强化这三者间的耦合协同程度,适当调整它们在技术能力演进过程中的贡献率以实现系统最优耦合.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见证了工厂的兴起,工厂的壮大又延续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如此前后继起的现象必然存在广义的因果关系.新的复杂性科学对解释这种复杂性现象提供了有益的方法.本文尝试用“耦合理论”解说企业的起源、规模和特征,企业是技术把资本和劳动耦合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企业的规模取决于耦合系统的控制变量(技术)的大小.技术是企业组织中的中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的组分.用耦合理论解说企业的起源是新颖的,也是有力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厘清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体要素特征,提出技术经纪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耦合关系。主要结论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本质上是知识和信息流动的过程,而技术经纪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着服务和催化剂的角色;技术经纪人以科技成果为服务对象,能促使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实现有效对接,强化各主体间的互动耦合;技术经纪人通过信息耦合机制、知识耦合机制、目标耦合机制和利益耦合机制,调节主体之间信息和知识差异、目标不协调以及利益冲突等问题,加强多元知识创新主体间的沟通和协调,有效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5.
正人机耦合(Aircraft-pilot-coupling,APC)现象是航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不良的人际耦合现象严重影响飞机的飞行品质和飞行安全。现代飞机越来越复杂的飞行控制系统对驾驶员的操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增加了人机不良耦合发生的机率。因此,研究驾驶员操纵行为及其对人机耦合特性的影响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企业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由于决定资本配置内在权利结构的差异性而存在不确定性。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研究了互联网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治理效应的非线性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负债融资总体规模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动态耦合的异质特征,这与负债融资内在结构治理效应的异质性密切相关;(2)负债融资的期限结构、贷款结构与债务融资率都存在对技术进步水平、规模效率的结构耦合问题,且负债融资贷款结构凸显了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的公司成长条件耦合问题;(3)负债融资结构性耦合问题反映了互联网上市公司重技术效率而轻技术进步水平的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17.
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和体系,介绍了防火墙技术的分类、工作原理及特征、紧耦合防火墙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李晓钟  杨丹 《软科学》2016,(11):19-23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估算我国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2002~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到2013年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实证分析还发现,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能源消耗率的降低、专利总数和出口总额的增加。最后,探讨了提高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促进汽车产业与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注采耦合技术是近几年形成的一种针对高含水断块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本文以胜利油田梁13-斜54井组为例,介绍了该项技术在一注一采井组的试验过程及效果,通过经济评价分析,注采耦合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注采敏感井组的开发效果,提升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20.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催生了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在享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会对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未知风险产生一定的恐慌与抗拒心理,并经由特定的渠道进行扩散,产生风险感知的耦合效应。因此,掌握社会系统中新兴技术风险感知的扩散规律,对于新兴技术风险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界定了风险感知扩散的耦合概念,分析了新兴技术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的“耦合—演化”扩散机理,构建了风险感知的社会扩散量化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内、外部不同要素对新兴技术风险感知扩散的耦合影响及风险感知社会扩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个体对新兴技术风险的心理距离与公众参与新兴技术风险治理程度的增加,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叠加效应逐渐减弱,独立效应逐渐增强,风险感知的扩散效率逐渐降低;而随着个体对传播者信任程度的提高,风险感知在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吸引效应作用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