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纸媒转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正对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与格局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传统企业和新型行业皆以拥有相当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新媒体为营销推广平台.尤其是以手机移动终端为主的微博、微信营销渠道为主导力量,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平台成为网络营销推广的利器.这些网络平台对纸媒的冲击近两年来迅雷不及掩耳,逼迫纸媒转型更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2.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应用,早已从一款基于手机的即时通讯应用转变成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传播的新平台,即逐渐从单一的人际传播媒介演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布局O2O闭环的重要手段。微信支付创新地融合社交性与实用性而成为打造这一闭环的微信核心功能。"滴滴红包"依托微信分享平台和微支付进行营销传播,通过用户"抢"的参与行为,获得持续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从微信"滴滴红包"营销传播特点,探析移动互联网中用户分享行为的实质以及区别传统网络用户分享的内在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3.
左彩金 《传媒》2015,(15):50-51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网民人数共6.49亿,其中手机用户达到5.57亿,占比达85.8%,手机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移动上网终端.手机移动网络用户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即时通信工具的迅猛发展,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各类社交软件用户账号突破20亿,其中微信用户账号8亿.庞大的用户规模使移动网络舆论场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4.
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殷俊  孟育耀 《今传媒》2010,(4):85-88
微博的产生微博即微型博客(即时博客),是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化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它打通了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界限,让用户通过手机、IM软件(MSN、QQ、skype、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4G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衍生出了新的媒介形式。近年来社交媒体普及周期越来越短,2010年是微博元年,微博作为新生力量不断引发新的革命以及产业链的变革。而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微信横空出世,打破了微博的垄断地位,微信成为当前热门话题。微信与微博都有着非常强大的用户基础,据CNNNIC中心发布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规模已达到5亿,而腾讯微信开通两年用户就已经达到3亿。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互联网微博用户为3.27亿,超过中国网民数量的半数以上。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生存发展,成为了传统媒体亟需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跟计算机相关的,都称作新媒体。比如,互联网、手机、户外媒体以及楼宇电视、电梯广告等等,其中以互联网最具代表性。传统媒体的形式主要有: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则主要有: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微博、播客、微信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不断提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健康传播也向手机端转移,"移动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健康传播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丁香医生"的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微传播矩阵为例,探析移动医疗背景下的健康传播。研究发现,丁香医生的微传播矩阵具有即时方便、信息多样、关注情感需求的优势,也存在用户隐私安全隐患、科普信息通俗化不足、传播形式欠佳、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亚文 《传媒》2015,(22):33-35
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发展迅速,当QQ、微博的热劲还没退尽,微信已在2015年吸引了6亿多的用户,从“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在2015年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未来移动用户将大幅上涨,其中智能手机订户总数增长至21亿.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让纸媒看到了生机,而微信又是纸媒进入移动互联网最佳入口,纸媒纷纷加入微信大军,既是用户又是内容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9.
张金 《出版参考》2014,(12):12-13
正随着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超过8.28亿,微信用户数也已达6亿,手机淘宝用户(不含天猫)和支付宝用户均破1亿,购物人群已占淘宝互联网购物人群的三分之一,成为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与有线互联网时代匿名用户不同,手机或平板用户之间,是人与人的关系,微信用户与论坛用户ID不同,不再是"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是若干个活生生的人。这还不只是用户数量的简单增加,随着SNS社交媒体的日益发展,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用户平台、用户与商家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加,用户与信息、用户与商品和服务的联系也在不断增加,用户量、物流、现金流、信息量也在日益增加,用户行为呈海量爆发式增长,用户数据呈现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大媒体,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舞台。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比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的三分之二。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网络新闻成为人们及时全面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本文将从网络民生新闻这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1.
王璇 《新闻实践》2013,(8):11-13
2013年4月下旬,搜狐新闻客户端宣布用户数过亿,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的第三大移动互联网平台产品。与此同时,搜狐新闻客户端官方微信相应地策划了一场“亿中有你”活动,微信粉丝净增5万之余,总订阅用户超过20万。  相似文献   

12.
王忆希 《东南传播》2014,(12):101-102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营造出社交化、移动化的"微传播"新形态。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媒介,高校传统媒体受到微媒体的冲击,亟需开拓新的新闻宣传阵地。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变思路,研究微传播规律,在新媒体领域赋予高校校媒新的活力,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这年,涵盖手机、电视、阅读器、可佩戴设备等在内的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倍受关注,微博、微信、微电台、微电影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应用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使得新媒体传播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强劲  相似文献   

14.
技术的发展总会带来新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打通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的微博,成为人们及时传播信息和进行沟通的新宠。本文主要就微博的新闻性进行探讨。微博发展现状微博,是建立在Web3.0基础上的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互动以及获取平台。用户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工程》2013,(5):10-11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展了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政务微信在政府职能部门的运作中悄然兴起,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正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网络问政新渠道。2013年微信将成为政务信息发布和开展政务工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王俊 《声屏世界》2013,(8):116-117
2013年是社交媒体大爆炸的一年。新浪微博一路将注册用户冲破了5亿,腾讯微信紧随其后,颇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成为占据最多手机用户的APP,将4亿用户牢牢吸引到这个手机社交平台上。但在营销实践中,我们发现微博和微信各有优缺点,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  相似文献   

17.
张强 《传媒》2016,(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里,新闻舆论的阵地就应该在哪里."近年来,网络用户快速向移动互联网迁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手机网民6.56亿.网络特别是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入口.  相似文献   

18.
张芸 《传媒》2014,(23)
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媒体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2013年开始,新闻客户端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的第三大移动传播平台,并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和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潮流所向。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以微博为代表的多种自媒体异军突起,凭借其微端口传播机制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在信息传播媒介这个百花争艳的舞台上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微信,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火软件独树一帜,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以用户冲破3亿大关的傲人成绩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即时通讯工具,  相似文献   

20.
孙健 《新闻实践》2014,(11):43-4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已达3.9亿。速途研究院2014年5月发布的《新闻客户端市场分析报告》则指出,新闻客户端已经超越微信、微博、新闻网站、电视、SNS网站、报纸、杂志和广播,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第一渠道。2014年以来,移动互联网迎来新一轮的新闻客户端建设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