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各种各样的电视选秀综艺节目遍地开花,而噱头各异的歌手大赛、选秀大赛更是一哄而上。节目纷纷打着“发现新人”、“签约演艺公司“、“重金包装打造”的旗号,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民造星运动。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中国传媒业格局中,表面看来电视是一支独秀,选秀活动的“全民造星”,央视的标王之争,湖南卫视、凤凰卫视的猛抢地盘。娱乐、新闻直播等形式的广泛采用使电视一时风头无二,充满着强势。但在电视表面风光的背后仍有寒流暗涌,暂时的繁荣掩盖不住中国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明星消费”现象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观星”阶段、“乐星”阶段、“造星”阶段、“秀星”阶段、“虐星”阶段。目前明星跳水节目的强势来袭说明,如今公众已不满足对明星歌声、表演和脸蛋的“消费”了,而是直接进入到了“身体消费”阶段。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明星消费有没有底线?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创新?未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虐星”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明星竞技类节目”还有拓展的空间,不过从长远来看,“虐星”过后,我国的“明星消费”将走向“温情”,手段也将趋“隐蔽”。  相似文献   

4.
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体,以其声画并茂、受众乐于接受的特点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现如今娱乐节目低门槛化的“平民造星运动”,更是掀起了如火如荼的  相似文献   

5.
《超级女声》自2004年开播以来迅即在中国电视界刮起了一股超级风暴,得到了受众和一些电视业界专家的热捧,在《新周刊》揭晓的2004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中荣膺年度电视秀奖。人们为这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在中国本土的成功移植欢呼雀跃,认为《超级女声》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秀场,电视媒介为我们提供了梦寐以求的“民主”、“平等”、“参与”。  相似文献   

6.
4月24日新华网报道,怪异的发型,另类的装束,令人瞠目的颜色之中包裹着一张稚气的脸,这样的镜头不断晃动在近期一些媒体举办的“2004明星学院”“超级女声”“明星擂台赛”“明日璀璨星”等各类“造星”秀中。几乎是一夜之间弥漫起的媒体造星运动,将一些青少年推向了所谓准明星的“峰巅”,这其间不乏一些只有14岁-18岁的在校中学生。  相似文献   

7.
刘薇薇 《视听界》2007,(6):96-97
有调查表明,奥运会尽管只举行2个星期左右,但其收视影响却是向前推6个月,往后衍生2个月的。2008奥运在中国本土举办,规避掉了以往奥运会存在的时间差,势必对地方电视媒体黄金时段的节目产生冲击。没有奥运转播资源的地方电视媒体,该如何面对即将来袭的“奥运收视风暴”?  相似文献   

8.
一股平民选秀、电视造星的浪潮正在席卷荧屏,对于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明星已不仅仅是他们膜拜的偶像。更是他们渴望成为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媒体策划组织的大型活动接踵而来,从央视“同一首歌”的成功运作,到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轰动全国:从种类繁多的人物评选、“坐而论道”的高峰论坛,到大气磅礴的颁奖典礼以及平民造星的娱乐选秀,大型电视活动俨然成为目前电视荧屏最为热闹的风景。虽然这些活动的形式不同,影响有大有小,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仔细研究这些活动,不难发现,独特而富有创新的策划无疑是此类活动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火爆荧屏之后,电视选秀类节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走俏一时,成为当下中国电视文艺的翘楚。江苏卫视悄悄调整了视角,其《红豆·绝对唱响》以平实的风格,将大众参与的电视“造星”,变成了大众沉醉的电视“狂欢”,选秀在娱乐的意义上成为音乐对话、情感碰撞的手段。一、让音乐成为对话:文化配方的创新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在诸多选秀节目中没有流于平俗,反而以绝对原创的男女对唱组合概念,在众多选秀节目中令人眼前一亮。其特别的节目样式——以音乐作为对话,赋予其独特的韵味。《绝对唱响》的情歌对唱大大拓展了节目的文…  相似文献   

11.
电视娱乐节目“平民造星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造星”“选秀”节目,作为省级卫视的“杀手锏”,在与央视三套的博奕中,卓有成效。同时,它也成为年青人追逐的目标,因为那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才艺的舞台,可以圆自己的一个“明星梦”。但伴随着节目的成功,负面的影响也不期而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2005年一场由电视湘军激情导演的娱乐风暴——“超级女声”,迅速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电视湘军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娱乐的巨大魔力。本文试图从分析电视湘军娱乐化①现象入手,从价值定位及内部机制等方面,探寻电视湘军成功的规律。一、娱乐化是电视湘军最本质的特性和最核心的竞争力1、频道定位娱乐化。早在《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一炮走红之后,其他省级电视台还在纷纷效仿中央台办“严肃的新闻综合台”之际,电视湘军就开始思考频道定位问题,在90年代末湖南卫视就打出了“快乐中国、湖南卫视”的招牌,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锁定青春”、“…  相似文献   

13.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公众谈话样式,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Talk Show”,通常不事先背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也被说成是张口就来的随口聊聊。我国的电视“脱口秀”兴起的时间并不长,1996年央视的《实话实说》开播,我国电视媒体上才刮起强劲的谈话节目风暴。谈话节目因其尊重观众的参与意识,实现双向的心灵共振,强化电视的“贴近”属性而备受追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中国传媒界注定要掀起“活动营销”的热潮,一场席卷全国的平民造星运动——《超级女声》变成了大众传媒活动营销的燎原之火。打开电视,湖南台“超女”重来,上海台“我型我秀”,山东台“狗年搜狗”,河南台“擂响中国”,就连一向以“宫廷贵族”面目示人的中央电视台也把“梦想中国”革命到底。一时间,“海选”、“PK”变成流行无阻的新式口头禅。“克隆”风起,各类媒体纷纷打出“活动营销”的大旗,争先恐后地算计着如何在现代传媒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手。于是,鱼龙混杂的各类“活动”风起云涌,在抢夺受众资源中赤膊上阵,凑热闹的…  相似文献   

15.
最高审计院风暴之后的体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底,一份国家审计署例行审计报告再次掀起了国范围的“审计风暴”。这风暴并没有像去年一样停在追查“惊天大案”的层,而是更进一步,开始酝酿中国的“审计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公众谈话样式,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Talk Show”,通常不事先背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也被说成是张口就来的随口聊聊。峨国的电视“脱口秀”兴起的时间并不长,1996年央视的《实话实说》开播,我国电视媒体上才刮起强劲的谈话节目风暴。谈话节目因其尊重观众的参与意识,实现双向的心灵共振,强化电视的“贴近”属性而备受追捧。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综艺益智类节目日渐式微的情况下,《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梦想中国》、《星光大道》等真人秀却意外地红透了半边天。笔者发现,观众的收视心态正在悄悄转变,包装的美女已让他们产生“审美疲劳”,需要一些另类的真人秀来刺激一下神经,所以洋相百出的造星选秀节目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最好的调味品。“竞猜益智时代”即将逝去电视综艺节目在内地产生之初,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明星 游戏为特征的节目形式,这类节目主要以请港台内地明星纵情玩闹为主,在电视综艺早期占据了荧屏的主导地位,这种完全以明星为中心的制作模式,是当时…  相似文献   

18.
刘谷仪 《网络传播》2006,(12):66-67
““网络推手”就是利用网络手段推出新星,这是最快速、最廉价、影响最广泛的推星方式。在这个不断造星的年代,“网络推手”又是如何凭借着特殊的传播逻辑和方式发掘、打造、经营一个又一个网络superstar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中国电视界掀起了一阵纪实风暴.多家电视台竞相推出纪实性专题片或纪实性栏目.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被喻为一场“在白天悄悄开始的电视革命”,北京电视台的“18分钟经济社会”、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室”等等都成为当地观众收视的热点.在众多新栏目中,令人刮目  相似文献   

20.
粟战 《青年记者》2017,(8):65-66
电视被称为“造星工厂”,2016年电视屏幕出现了一颗让人意想不到的冉冉新星——中国游泳队运动员傅园慧.她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夸张而又自然、率真而又诙谐的表情,被网友们制作成各种表情包,通过微信、微博、QQ等各种社交平台快速传播,使得电视的传播效果借由社交渠道得以优化和持续,电视的社交功能也因此而得以数倍放大. 事实上,电视与社交的结合早已有之.只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播终端异彩纷呈,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逐渐改变,社交渠道更多样,社交方式更便捷,电视参与社交化的格局逐渐融入传播的上游.而表情包的出现与盛行,给电视社交带来了更多可能和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