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隋王朝的经济政策及其灭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朝何以殷富,又何以短祚而亡?这是隋史研究中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重要问题。对此,史学界曾有种种解释,但却很少有人探讨它们的内在联系。其实,只要真正揭开了隋朝何以殷富之谜,其短祚而亡的原因也就会迎刃而解。笔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请识者指正。一隋朝殷富可谓冠于历代。马端临称:“按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1)王夫之亦称:“隋之富,汉唐之盛来之逮也”。(2)对此,古往今来的史家几乎是众口一词,并无歧见。隋朝立国承中原二百七十余年大动乱之后,社会经济凋敝,国家财政拮据。史载:开皇三年,“京师仓禀尚虚。”(3)四年,关中闹饥荒,隋文帝只好“驾幸洛阳”。(4)然而,经短短七,八年后,“国家盈富,”“库  相似文献   

2.
隋代国家权力与私家权力斗争的焦点是对户口的争夺,隋王朝推行了以轻税为核心的括户政策,使大量私家荫户成为国家编户,创造了二十年内户口翻番、仓储剧增的奇迹。括户触及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激化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成为隋亡的深层原因。唐初接受隋亡之鉴,对世族妥协优容,故而户口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3.
史家论隋,往往以“短暂而繁荣”为其特点。隋仅存三十八年。二世而亡,其国祚之短暂,自不待言;而其所谓“繁荣”,以笔者观之,则徒有其表,并无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假象。本文试就此作些探讨,以求正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借鉴隋亡的历史教训,制定了“以德治国”的兴国方略,他正确定位君民主关系,兴儒学、重民本、清政治,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从而出现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贞观之治。历史中国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借鉴大唐王朝兴盛的经验,对我们正确理解党中央的“以德治国”方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威略论     
苏威任隋朝宰相三十余年,隋亡后辗转投靠新主,因而见讥于史家。本文认为苏威见重于隋室的原因,一是属于关陇士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又有兼人之才;二是忠于隋朝,并且没有大过。苏威在隋朝前期起了重要作用。在“开皇之治”中,有苏威的功绩。对苏威的“晚节”问题,应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唐王朝是建立在隋朝废墟上的崭新帝国,面对隋亡的前车之鉴,唐初统治者一方面注意吸取其亡国教训;另一方面又继承了隋朝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的诸多成果。其中,对隋朝的“孝治”政策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炀帝其人与隋朝的二世而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隋王朝覆亡的最根本、最直接原因是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隋场帝的滥用民力,而隋炀帝的严刑峻法又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也就是说,隋朝速亡是隋场帝刚愎自用、拒谏饰非、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严刑峻法所致,咎由隋杨帝自取。把隋朝的速亡归咎于隋文帝的各种说法,如所谓隋文帝实行“重租政策”,文帝朝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已经激化,危亡之势已经形成等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明、清人对属相同对象的明词的不同反应得出“词亡于明”之亡与评判者的观念相关,进而深入到历史语境当中厘定出使明词亡掉的三观念: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浙西词派的“醇雅”、常州词派之“寄托”。并对当今的明词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9.
试评隋炀帝     
号称“甲兵强盛”的隋王朝为什么二世而亡?如何全面地评价“亡国之君”隋炀帝?要弄清这些问题,须要从隋炀帝一生、特别是他即位以后所做的几件主要事情谈起。一、营建东都、广筑宫室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并奠定了唐代近300年的帝业,承前启后,影响深远。他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鉴历代之兴衰,惩隋亡之弊政,即“以古为镜”,尽管这是一个史家注目的课题,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论都显得不够。本文依次论述了唐太宗为什么“以古为镜”,怎样以古为镜,在结论部分又进一步作了评述,指明其局限性,并肯定了他“以古为镜”的成功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