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认为,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由于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秋燥之气以中秋为界,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如秋初久晴无雨,秋阳暴烈,属温燥性质。深秋初凉,西风肃杀,属凉燥性质。但无论温燥、凉燥,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五行之中,肺脏属金,旺于秋季。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故燥邪最易伤肺,引起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因此,秋季养生应遵循中医养…  相似文献   

2.
闲话秋燥     
秋风瑟瑟,万物收敛,大自然在充分展现出金色魅力的同时,还带来了秋燥,秋燥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燥易伤肺,因而“燥金”又成为肺之别称。在干燥的环境中,人体因津亏液少而产生“干燥症”。肺脏之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甚或鼻衄于秋令尤为  相似文献   

3.
防燥初冬时节,降水偏少,相对湿度偏小,气候很干燥,稍不注意,往往容易发生咽喉、鼻子干燥、皮肤干涩等症状,好象“上火”一样。因此,在饮食方面应以“滋润”食品为主,如适当饮一些开水、淡茶、牛奶、豆浆等饮料,还可多吃一些萝卜、番茄、豆腐、水果等。尤其是梨,最适宜于冬季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特别对肺热咳嗽、咽干喉疼、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抗寒※冬季要增加糖、脂类、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氨基酸对耐寒有帮助,应常吃动物内脏、瘦肉、鸡蛋、鱼、乳类、豆制品、藕等含氨基酸的食物。※西医认为,怕冷是与体内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4.
秋天是由热转凉的季节,而且冷热无常,气候干燥。这种寒凉干燥的气候,使人的皮肤、口舌易干燥、毛发脱落,而且对肺也很不利,容易诱发或加剧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哮喘、感冒等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燥能伤肺”。因此,这个季节应忌食或少食性燥和大补的药物、食物,要多吃些性味平和,能润燥、润肺的食品。如萝卜、银耳、海参、蜂蜜、核桃、百合之类。在这些润燥、平和的食物当中,首推萝卜。我国民间素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无论南方北方,人们秋季吃萝卜的习俗虽经千载仍乐此不衰。萝卜古称芦菔或莱菔,营养丰富、甜脆可口,所含的维生素…  相似文献   

5.
秋三月以秋分为季节气候转变环节,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白露”后雨水渐少,秋风瑟瑟,天气干燥,故秋令主燥。“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后,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身体容易患病,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做到“六要”:一要调理饮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白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疏,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  相似文献   

6.
秋季,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立秋至处署,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很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志把“急躁”写成“急燥”。这是没有明确“躁”与“燥”各自的含义。“燥”是缺少水分之意。如,“干燥”、“燥热”。“躁”者,“急”也,  相似文献   

8.
中秋前后,常有些中老年人出现口鼻咽喉痛痒干燥、皮肤干裂、指甲和毛发干枯、腹痛、尿赤、便秘等症状。引发这些症候的原因多与“燥”相关。燥的生成多直接源于“外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相似文献   

9.
刺青 《健身科学》2008,(3):37-37
食疗治"燥咳"立春伊始,气候依然较冷。这也是患有呼吸系统疾患老年人旧病复发的时节,因为初春气候干燥,尤其易引起"燥咳"。其症状表现为干咳不止、无痰或少痰,痰难咯出,痰中带血丝、并伴有口干咽痛、喉痒、声音嘶哑、舌红少津等症状。以下的食疗验方,对中、老年及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结核等患者,都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养生茶座     
《健身科学》2014,(10):64-64
写在前面 深秋季节天气转凉,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所以养生应以保养阴精为主。饮食上要滋阴润燥,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此外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秋季锻炼时,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注意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  相似文献   

11.
西周各级学校的教学内容中有“射”和“御”,这是人所共知的。搞教育史的同志要谈到它们,搞体育史的同志也要谈到它们,并认为它们都是我国古代体育的内容之一,是西周时期的学校体育。但是,翻阅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教育史、体育史的专著,在涉及“射”和“御”的时候(特别是“御”),往往谈得比较简略。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揣浅陋,试就西周学校教育中“射”“御”的内容和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就教于教育史界、体育史界的专家、学者,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五年三、四月份,体育报和新体育杂志上刊登了批判孔子的“射”、“御”的文章,认为射御是孔子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复辟周礼的主要手段和罪过。早在1962年的第九期新体育杂志上,就已经把这位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从各方面论证为体育家了,肯定的根据主要还是射御。我国历代推崇的这位大成至先师孔子,近百年来大有移进“武庙”之势,其中主要根据也还是射御。甚至有人还根据孔子佩剑的画像,得出他必然好武的结论,也有人以孔子曾射于矍相之圃,证明他习射。较大多数的人是根据孔子以六艺教育学生,认为六  相似文献   

13.
药在百味中     
食疗之法,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周朝即设“食医”之职,《内经》亦载:“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亦即药物(古代谓之“毒药”),是攻邪、治病的;食物,是用以补益养正的。人体正气旺盛,无病能预防,有病会减轻。所以,宋代名士王介甫说:“味,养精者也;谷,养形者也;药则治病者也。”尝闻古今许多大医学家,都善于用饮食代药。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人的“安身之本”就是饮食。人患疾病,服药若多,消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中医称为“败胃”,如果停药,胃气便可渐苏,此时…  相似文献   

14.
答疑解惑     
《健身科学》2014,(9):64-64
写在前面 进入九月,尽管“秋老虎”仍在肆虐,但早晚已经可以感受到一丝秋的凉意,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由于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所以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在起居上,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要早睡早起,以收敛阳气。  相似文献   

15.
<正>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出现了一种竞技性、游戏性的表演,名叫“角抵”,民间也叫“角抵戏”。一般认为,“角抵”或“角抵戏”即为杂技艺术之滥觞。关于“角抵”的来源,一种说法认为与蚩尤有关。据《乐书》(宋·陈旸)记载:“或曰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又说:“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秦因而广之……角者,角其伎也,两两相当,角及伎艺射御也,盖杂伎之总称云。”  相似文献   

16.
雷存龙 《钓鱼》2006,(17):18-19
农历“立秋”以后,秋风渐起,随着淅淅沥沥的秋雨,“一场秋雨一阵凉”,炎热酷暑在逐渐消退。南方的秋季(8月7日—11月7日),初秋是夏季炎热的延续,大多气候都较为凉爽,且多为晴朗天气,气温不干不燥趋向温和。以赣江流域为例,8月7日“立秋”以后,秋季日平均气温大多在22℃ ̄25℃左右,各种淡水鱼类进入育肥期,吃食猛,觅食显得尤其活跃,秋季正是钓鱼最好的季节。  相似文献   

17.
养生方二则     
陈继英 《武当》2003,(1):55-55
中医认为,“养生当需食补,治病才用药疗。”日常生活中,若能经常注意饮食,适度食补,对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食物有四气五昧的区别,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性  相似文献   

18.
重生 《健身科学》2008,(8):40-41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顽固性疾病,该病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短则几个月,长则多年不愈。临床表征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常伴有粘液、脓、血和阵发性腹痛。由于病程较长,病人机体消耗大,营养损失较多,因而易出现消瘦、面色萎黄、疲乏无力等症,严重时可因失水、失盐而引起电解失衡及虚脱,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胃亏虚、肺气不足所为,当以健脾补肺、调理胃肠为治。腹泻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其他时间也应注意休息;饮食以柔软、易消化、营养丰富、热能充足为原则;宜少量多餐,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腹泻严重者应给流汁或无渣半流饮食;避免冷饮、瓜果、酒、烟及辣椒等刺激性食品;多吃马齿苋、刺苋菜、大蒜、蕹菜、乌梅、白木耳等含有胶原蛋白且有收敛作用的食物。  相似文献   

19.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们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营养的补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营养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进补容易上火,因此夏天进补要以均衡营养、降温祛火为前提,不宜进食燥性补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浆即可达到夏令进补的目的,同时还有消暑功效。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众所周知,绿豆有降暑功效。以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饮”,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  相似文献   

20.
秋季是一个万物生发的时节.其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因此,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应以“甘平为主”,即多吃有清肝作用的食物.少食酸性食物。而且.要注意初秋.仲秋和晚秋三个阶段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