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是和行业企业紧密相连的,它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此必须把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裁判权归还给社会,改革高职评价方式,建立社会评价制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主要应包括认证制度和排行制度,其推进实施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发挥政府作用,需要高职院校坚持职业教育社会性、办社会的职业教育,也需要建立多元、独立、专业的社会评价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是复杂和多元的,是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运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理论加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世俗化、开放与自信的文化心态、后现代文化思潮、消费社会形成的消费文化、城市化与休闲生活方式,构成了其主要分析框架与研究视角.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之间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建立在文化自觉意识上的一种协商、融合、扬弃与再生.这既是事实,也是应有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学红  刘辉 《教育科学》2005,21(3):10-13
由于社会的整体变革造成的家庭结构的变化,造成在现代家庭与学校关系上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直接参与并介入学校的发展中,并成为学校可资利用的重要的社会资本;而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因素对学校的影响,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论文呼吁,为了营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建立家庭与学校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以积极互动的家校合作关系取代功利化、世俗化的家校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众媒介的世俗化是在整个社会文化的世俗化过程中开始的,二者体现出相互交融的关系。因此,媒介与社会文化之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这种同一致性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大众媒介与社会文化的世俗化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都由政治中心主义转向人文中心主义;二是大众媒介与社会文化在转型过程中不是平行发展的关系,而是融合互渗、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越 《教育评论》2007,(4):133-135
作为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家的涂尔干,他所提出的道德教育理论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见证。”①当时,法国正处于一个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的时期。涂尔干面对社会失范问题的增多,提出为重建社会道德秩序,建立健康的道德体系,树立道德权威,在公立学校中以科学精神建立唯理的道德教育,实施世俗化道德。无独有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育学教授托马斯.里考纳是在考察美国社会中青少年种种道德失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所不同的是,里考纳面对的是工业化程度高的美国,在多元价值观、多元文化影响下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是存在着差异或者差别的多元社会。其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具备相应的正义共识基础。而正义共识的正确定位应是内容定位和性质定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是建立和完善和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同时,应大力抓好网络教育和社区教育,依托政策的调整、高校内部的办学实力及社会的积极参与,采取免试入学、弹性学制、以职业需要为原则,多元制办学等措施,使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社会互动行为存在着形式单一化、行为形式化、机会不平等等一些问题。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社会互动行为,需要创建多元的课堂互动形式和良好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自主的课堂互动关系,妥善、机智地处理课堂互动冲突,以便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的建立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社会进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基于系统论、反馈控制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应是多元的回路系统,不但重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而且重视在校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及社会的反馈。  相似文献   

10.
社会是多元的,孩子将来的发展也是多元的。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孩子适应多元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展现自我,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是家长不可推卸的的责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巨大发展和改变。社会发展对宗教这个神圣的殿堂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宗教也挖掘其内在适应机制,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时代变革而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宗教的主要走向是世俗化,表现为世俗化的商品经济活动和价值观念被引入宗教,宗教也随之以重视社会道德功能和人际感情投入,与社会发展相耦合。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的建立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社会进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基于系统论、反馈控制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应是多元的回路系统,不但重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而且重视在校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及社会的反馈.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社会文化积淀的承载体,高校是社会文化展现的制高点,社会文化的变迁在高校建筑中得到了最为直接的体现。中国高校校园规划历经以教会办学为主的萌芽期、以民族觉醒为标志的发展期和多元包容的成熟期,校园的建筑呈现中西合璧式、中国固有式和现代多元式的变化发展脉络。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建筑存在场所精神的世俗化、过分崇尚仪式化人性化与刻意复古的问题,大学校园建设应在开放与包容精神指导下,体现尊重学校历史文脉的真实性、提升服务理念之下的人性化空间建设,以及在绿色节能、节约土地资源前提下进行尺度控制与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会社区化是社会建设的必经之路。应运用个性研究方法,从社区需要入手,根据社区自治能力和程度的不同,建立或精英治理或多元自治或两者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在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政治乌托邦神话的破灭,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逐渐减弱,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角,可以从文化、哲学、美学等不同视点来观照现实生活,新时期文学由此摆脱了“一元”.走向“多元”。虽然新时期文学可以列举许多特点,但从宏观上来看,“世俗化”是新时期文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有多种成因。主要表现为文化渊源、文学传统、现实状况以及作家创作心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课堂纪律问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课堂教学中都是永恒的,良好的课堂纪律直接影响着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课堂纪律问题的产生常受到学生、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需多元主体的参与,既依赖于任课教师、班主任和班级干部的积极作用,也需要学生的自我约束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课堂纪律管理的多元主体之间应共同努力,相互促进,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结构中的NGO缺失及其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社会治理结构中的三大主体(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各司其职、各尽所能,NGO在社会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比较SARS和“9·11”两个典型案例,说明治理危机需要政府主导,也需要多元主体的互动;培育NGO是当前我国形成社会治理结构主体新格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陆文夫的《美食家》通过描写各具形态的市井民众,反映了1980年代社会转型中世俗化观念建立的曲折,折射了上世纪80年初社会转型历史的丰富性与驳杂性:革命与世俗相互纠缠,最终却沉落于世俗的泥沼,以“平等”“高尚”为名的对多元趣味的统一合并与尊重差异允许各阶层有自由选择空间构成了革命与味觉的奇妙辩证,嗜好美味的天性遭到革命、政治、文化观念的收编与规训,其实质是对身体本身的贬抑,而对于身体自然感觉的强调,正是社会走向“世俗化”的前奏.  相似文献   

19.
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感性的复归来对抗"工具理性"带来的负面效应,其方向应该是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然而其发展的现状似乎不容乐观:或者远离生活,使美不可企及;或者离生活太近,使美堕落。在多元文化冲突、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消费社会兴起的语境中,艺术将非艺术化,美育自身也将含混不清,并不可避免地走向多元化、世俗化以及商业化。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及培养的方向主要取决于对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认识,不同的阅读取向导致了不同的阅读能力,“鉴赏者”和“解读者”阅读价值取向都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应根据阅读教学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在取向上有所侧重,这样学生形成的阅读能力才是多元的,才能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