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国正的文学教育观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文学教育的本质观,给中学文学教育以适当的定位;二是文学教育的功能观,即文学教育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整合;三是文学教育的策略观,即文学教育实施最优化的途径。这种文学教育观的建构表现出示实创新的时代情绪与智慧,揭示了中学文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进化的文学观念,是胡适文学史观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胡适建构白话文学史观的基础和支撑。对这个问题的剖析,有助于把握胡适倡言新文化运动的动机与目的,也有助于对这一观念的得失作一重新评价。胡适曾对这一观念作过反复的表述。1915年6月6日,他提出词乃诗之时化②。次年4月5日,他顺日记中记载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学史上文学体载演变的看法。他认为,“三百篇变而为骚,一大革命也。又变为五言、七言、古诗,二大革命也。赋之变为无韵之骈文,三大革命也。古诗之变为律诗,四大革命也。诗之变为饲,五大革命也。词之变为曲,为剧…  相似文献   

3.
对胡适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比较丰硕,但鲜有文章从素质教育角度加以探析。他的“超功利主义”素质教育观,主要体现在注意学科、学说的自由协调发展,重视生活教育、工具性学科教育,倡导实验主义治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吴宓、胡适两位著名学者同为"庚款"留美学生。吴宓师从哈佛教授白璧德,受到新人文主义的熏陶,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受教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毕生实践着实用主义教育观。吴宓、胡适所受导师的影响及二人本身在哲学观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教育思想的相通与差异。本文在综合比较了二位学者之间教育观的异同处及其形成原因后揭示了他们的教育观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文学进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文学进化论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来审视中国文学的发展,指出文学“随时代而变迁”,所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不但高度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工具的发展变迁,而且充分强调文学的内容也是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记载,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奠定了新文学的写实主义基础。胡适同时还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文学革命的思想主张,认为白话文学是文言文学的进化,必定优于文言文学,从而替代文言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催生了新文学。  相似文献   

6.
胡适文学观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受当时新文化思潮和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近化论思想的影响,使胡适逐渐形成了进化的社会观和文学观。1910年胡适留学美国,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与文学,提出了“诗国革命”的主张,同时开始了白话文诗歌创作。1916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第一次公开系统地提出文学改革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7.
胡适是民国时期教育界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对教育活动史及其研究也多有精辟之见。他主张勤力搜集、审慎甄别、精心辑录教育活动史料,认为开展教育活动史研究,对探析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的发展源流,对撰写"活的教育史"均极有裨益。胡适对中国近现代教育活动的"著述性"、"实践性"、"影响力性"等特质性参与,对当代教育活动史研究乃至整个教育史学科建设,仍具有切实的启发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师,胡适发起了"整理国故"运动,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一划时代的治学方法,被尊为"青年导师",地位不可谓不显赫。但对于他的文学研究之功,学界却多有微词。该文认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的文学观念之偏激乃出于矫枉过正,他的文学鉴赏能力由其文学观念左右,他提出的方法论则有意将西方的科学精神注入中国的学术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是顾黄初先生语文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点。语文教学应该全方位地把学生各方面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其他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穿越世纪的洞见——胡适理想主义语文教育观(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1891—1962),在那一时代的语文教育论者中,堪琳“大学教授派”的代表人物。胡适没有当过中学语文教师,对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疏离,这从弊处看,如同有人所说,他的观点不太符合实际,不太具有可行性;从利处看,也正由于这种疏离,使他对中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更为真切,议论也更加大胆、自由。胡适的语文教育观,可以说是较为“出格”和“超前”的,然而其合理性和深刻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1.
早在新文化运动前,胡适就开始了他的社会政治生涯。考察、探究其鲜为人知的早期历史风貌,对于纠正学界的成见、重新认识和全面评价胡适,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健将基本上都是科学主义的信奉者。作为这次运动的主将之一的胡适,提出了历史的文学进化论,消解了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存在。同时,他的实验主义文学观,又为新文学的建设找到了科学的方法论。无论是进化论还是实验主义,都打下了自然科学的深刻烙印。科学主义是胡适文学观的本质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13.
胡适文学思想的核心是进化论,认为文学进化有两条规律:一是文学的自然进化,二是文学的接触进化。文学接触进化论成为胡适考察中国文学发展的思想方法与价值准则,他提出:不同国家间存在不同的文学,国家间的文学没有互相接触、相互影响就会停止不前;国家间文学只有不断冲撞融合,才能够不断推动文学的进化、发展。胡适认为,中国文学的各式体裁中,戏剧最受束缚,进化成程最差。中国戏剧只有与外国戏剧不断接触、冲撞、融合,才能促进中国戏剧的文体演变,催生中国现代戏剧;其次,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相接触”,促进中国小说的文体演变,指明了新文学小说演进的路径;再次,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相接触”,推动中国诗歌的“诗体大解放”,完成诗歌体式的跳跃式演进,创造出白话新诗。  相似文献   

14.
胡适先生对我国语文教育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从而把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引向了现代化之路。胡适的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掌握白话语体,培养学生"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第二,要求学生能欣赏我国的文学名著,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精神境界;第三,要求学生能阅读和使用古文书籍,能批判地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胡适的关于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中所体现的培养学生独立思想、负责精神和批判意识的思想,对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语文教育的"立人"价值,重新审视和制定语文教育的目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语教育观是人们如何看待语教育及其内外相关因素与有机联系的一种特定世界观。它是决定语教学方向和效率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在语教改中出现了多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先进的语教育观。树立起这些先进的语教育观,不仅有助于确立积极,科学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而且也有助于指导语教学过程中任何环节的有效教学活动,使之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所以先进的语教育观既有重要的认识和指导意义,又有方法效用,因此为了满足为新世纪提供人才的需要和促进语教学规律的发展,广大的语义教育工作自觉地树立起这些先进的语教育观。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不仅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宗派领袖、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其所体现在多种著作中的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有教育目的观、现代教师观和现代大教育观等等。其所形成的全部教育思想,体现了幸福教育的理念。他所主张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始终追求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幸福,是对创价学会创始人牧口常三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胡适25岁时已经是北京大学的知名教授,发表了引领新文化运动的《文学改良刍议》。不到30岁,他就成了当时整个中国学术界最有名望的人物之一。说起来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8.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胡适的文学观,并从几方面论述了其文学观的两重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胡适为中国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从语文教育目的、语文课程设置、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观这几方面进行论述,以管窥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毕生从事于教育事业,其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通识教育思想颇具特色,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