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表现为美与丑、高雅与粗俗的掺和与对立。他抹平了崇高与卑鄙、高雅与下作、美丽与丑陋间的界限,将畸形掺入优雅,兽性结合进灵智,肉体赋予灵魂。许多作家、评论家对他都不赞成,屎、尿、尸体等一般被认为不宜写入文学作品,他却大写特写。其实,莫言有自己的美学追求,在莫言笔下,审丑已经成为挖掘和展示民族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他以敏锐的艺术感觉痛快淋漓地描绘丑陋、肮脏与邪恶,并通过艺术途径化丑为美。  相似文献   

2.
莫言在“现实的民间”的基础上构建出“文学形态下民间”——“高密东北乡”。莫言将众多民间文化融入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世界。笔者意图挖掘小说《红高粱家族》之《红高粱》《高粱酒》中的民俗意象,解析其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高粱家族》的人物形象,作为普通的中国农民,他们既没有崇高的理想,也非代表任何的政治色彩,政治理念、政治背景或某种道德规范,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不同寻常的行为,尽管经历、性格各不相同,然而共同具有的自由独立不羁的品格和浓重的反叛意识、反抗精神及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蓬勃的原始生命力、顽强的生存意识、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崔琳 《华章》2012,(32)
莫言是当代文学史上极富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其在自己“批判的赞美与赞美的批判”的艺术观与人生观指导下,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反传统的的英雄形象.本文将以《红高梁家族》为例,就其所塑造的反崇高的平民英雄形象及作品中短暂出现的主流内的英雄形象进行分析论述,通过解析其所塑造的众多英雄形象,探求其在这些形象背后所寄予的对于英雄乃至人性的完美创想.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红高粱》中大量对高密民间民俗文化的描写,充满了独特的地域特征,给读者带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小说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真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揭示主题更加深刻。从民俗学角度对《红高粱》进行全新视角的赏析。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红高梁》以大胆的画笔勾勒出高密东北乡这一具有浓郁文化传统的精神之乡。这里生长着茁壮、浓密、结实、自由、顽强的红高粱以及像红高粱一样的人。  相似文献   

7.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先生的代表作品,小说从一位普通人的视角描述了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学分支——"抗日"文学,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93年葛浩文的英译本出版并取得成功,更是将该作的影响力扩展到了西方国家,成功奠定了莫言获得西方读者认可的基础。经研究发现,葛译本并非一成不变的翻译原作,而是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将针对译本中的改写现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作家叶开说:莫言的作品大多喜欢,而我最喜欢的是《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在叶开看来,莫言的书中,对社会不公正的抨击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堂蒜薹之歌》,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如《蛙》。如果是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叶开的建议是《红高粱》。有评论说,年轻的一  相似文献   

9.
刘月霞 《文教资料》2009,(32):11-13
在《红高粱家族》中,作家莫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对立的艺术世界.体现出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而其背后的生命力的张扬、肯定生命的原则正是他创作的最终意图。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红高粱》自开拍以来,引起很大反响,不仅剧情感人,其主题曲《九儿》也以其独特的形象走入大众的视野与内心。《九儿》之所以如此感人肺腑,除了受红高粱剧情的感染外,最重要的是曲调与歌词的特点,其曲作者阿坤巧妙的将音乐与剧情结合,创作出这首感人至深的经典传奇。本文将对主题曲《九儿》展开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和道德观有依附于正史的特点,但是这种特点在近现代已经开始动摇,30年代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开创了以"风俗史"写历史的先河,为历史小说带来了新的风貌。而80年代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突破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叙事,成为了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尽管书写于不同的年代,但都表现出了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历史观和道德观,并较好地完成了史性与诗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从《红高粱》中我们可以看到莫言对传统儒家化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渴望。莫言生长在山东,深受齐鲁化的熏陶,他的抬头与追导终与齐鲁化相联系,在齐鲁化中占主导的儒家思想中蕴藏着一种富有特质的酒神精神,这种酒神精神造就了莫言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深层挖掘,莫言在作品中极力张扬酒神精神的同时,又不时地显露出超逸的情怀。因为他意识到酒神精神不仅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亦有其缺乏理性的一面,这种情怀与他对酒神精神的追寻形成了《红高粱》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的写作方式,通过隐喻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寓意。本文通过对《红高粱》的语篇层面的分析来研究作者对隐喻的运用,不但可以揭示隐喻的功能,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语篇内容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4.
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相似文献   

15.
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相似文献   

16.
《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第一部一经译介到国外就得到广泛认可并进入商业渠道的著作。作为莫言小说的首席翻译者,葛浩文对于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高粱》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使人物性格更加生动具体,然而,由于文化差异,这对于译者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葛浩文英译本中对方言词汇翻译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得出葛浩文的处理方法及策略,以期为以后的方言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成麻子在《红高粱家族》中看似可有可无,即使删掉也几乎不会影响整部小说情节的完整性。但作者何以要塑造这一形象呢?本文着重对成麻子的形象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解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基于现代文明中人类种的退化的人性危机而著就的,基于人本主义的视角浅析发现,人本主义存在本体论下自然界的"红高粱"及"祖辈们"的种性,人性本能论下"红色"人性的诠释,"野合"人性的展现,"反抗"人性的内化,需要层次论下生存、尊重、爱情的人性需求,都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文化和谐相处的人性真谛。  相似文献   

19.
莫言是上世纪80年代大陆先锋文学中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极致个性来源于他在文本创作上所采取的极端叙述。通过对死亡、人与人之间、象征寓意景物等几方面的极端对照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立场分明的爱憎感情。同时这种极端的叙述又催生了一系列的美学效应,因而非常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方言词汇是作家们刻画人物形象、还原原文语境和增强作品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高密作家,莫言能够娴熟地运用当地方言。其作品《红高粱》通过方言词赋予小说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正确理解方言词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再现原文方言词汇的语言效果。基于此,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葛浩文《红高粱》译本中方言词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