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我们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来写自己观察到的生活和现象,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心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2.
"生活即是学,学即是生活",这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动态进行的,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生活德育的理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德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问题。"这句话就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联系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设计教学活动,把数学问题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卞秀梅 《成才之路》2013,(35):87-8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来解读语言文字,解读语文教材。让日常生活现象活跃语文课堂,用学生的身边生活来诠释语文课堂,让网络媒体成为生活和语文课堂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曾凤英 《成才之路》2009,(19):52-53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教给学生解题技巧,忽视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孩子们当然无法深刻记忆,更不能做到遇到实际问题时能自己解答,而“学习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自然无从谈起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要怎样把我们的教学拉回正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上面来。  相似文献   

6.
一、课程生活化应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  相似文献   

7.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认识生活,把他们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感悟到的一切事物记录下来。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习作的平台和创造的空间。每一次活动之后,我们都让学生抓住自己最喜欢的比赛场景,进行描写,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梁慧 《教师》2010,(22):77-78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本身就是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的,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自然亲切和真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我们的数学知识相联系,把生活情境和数学问题相结合。让我们的数学生活化。让我们的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9.
梁慧 《教师》2010,(19)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教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本身就是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的,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自然亲切和真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我们的数学知识相联系,把生活情境和数学问题相结合,让我们的教学生活化,让我们的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10.
小班化课堂让生活走进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生活需要入手,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中走出来,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数学思考,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粤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11.
品德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神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在观察、体验、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梳理和升华他们的生活经验,并获得新的生活感受和认识,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只有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要想让孩子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多彩,必须走进孩子的生活,必须让孩子先有生活、后有作文。我们要提倡孩子写自己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作文的快乐和轻松。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心情,我们经常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用其展示着民族的风情,而且还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抱负等,然而这种作者通过音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需要我们欣赏者通过鉴赏去感悟,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要想让学生达到鉴赏音乐的目的,就不能把音乐停留在表面,然而要想让学生真正地了解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就需要学生多听,需要教师给学生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创造环境,让学生去鉴赏、去感悟,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感觉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劳动与生活密不可分,贴近现实生活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劳技课程也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是追求智慧之学。哲学和生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在哲学教学的过程中,用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故事,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不断地学习哲学知识。并且让哲学又指导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魅力,及对自己生活和实践的作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处理好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时,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习和对未来的生活都有巨大的帮助,在时代的推动下,新课标的要求下,老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主要从课堂入手,有针对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维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思考,必须让学生自己思考,最好能在思考之外还有拓展,还能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课堂中也要教给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有迹可循,自己能够创新方法。思维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运用概念,用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做到事事留心时时注意。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行,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愿望。我们应鼓励学生每时每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和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二、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让现实数学世界与教学内容发生相互作用,让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杨正益 《小学生》2013,(9):26-26
学生道德存在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源于他们对生活体验、认识和感悟。新课程《品德与生活》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它利用真实的生活源头、家庭校园社会的生活纽带为载体,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年少幼稚,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因此我们在上《品德与生活》课时要让学生从浅显的事情中明白道理。怎样才能上好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