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11,(10):80-80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4.
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5.
我主张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把听、说、读、写这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做好。在人们的交际中,听的时间远远超过说的时间,听的能力超过了说的能力。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意味着眼睛的交流,意味着能够对讲者进行及时的反馈。西方有位心理学家讲过一句精彩的话:当你在倾听一个人的意见时,你要让他觉得此时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但我们的很多学生不会这样,我们的很多老师也不会这样。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把这种最基本的本领传授给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要点、辩论、讨论,去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及时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能使学生一辈子都受益…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许多中学生觉得语文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提出建立语文学习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的联系、语文学习与学生未来可能的生活的联系、语文学习与大社会生活的联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提到学习语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课堂上老师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学生背背写写而已。其实不然。《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语文不仅在课堂,身边处处都有语文知识,都有语文的用武之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纯云 《西北职教》2009,(10):24-24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如何让语文回归生活?如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四点: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对此,有众多的专家学者论述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叶圣陶先生论及作文教学时也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指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由此可见生活与语文之间密切的关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的活力来自于生活。那么语文  相似文献   

11.
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向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时代与学科的要求。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肥沃土壤,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散发着生活的芬芳。  相似文献   

13.
“语教学生活化”是这次语新课改中的亮点之一。到底什么是“语教学的生活化”?简而言之,就是让语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为学生打开语学习之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的热情,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知识,提升语素养。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王庆欣 《贵州教育》2012,(2):31-32,35
在小学,语文受到的非议最多,语文教师也是最不好当的。学生在小学接受了六年的语文学习,究竟语文能力发展了多少?为什么孩子进入中学,“掉分儿”最多的是语文?语文教师“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每日与作业“为伍”,辛辛苦苦地抓学生的“导优辅差”,照理说,付出总得有回报,可小学语文就是“不争气”,学了六年,到了毕业考试时,连仿句都写得有点不成“体统”,更别说是一篇文从句顺的小文章了。这个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高耗低效”、“少慢差费”面前是应该好好地反省一番。  相似文献   

16.
刘祥 《教学月刊》2014,(6):18-21
无论是秉持什么样的语文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相关课文、学习相关语文知识、培养相关语文技能时,都不应该只从孤立、静止的角度处理文本材料,而是要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将知识积累与能力养成结合起来,将文本资源、教师资源与学生成长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让一节节具体的语文课,成为语文学习这一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动态性环节,成为语文这棵大树上既各自独立又彼此相连的枝杈和树叶,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的泥淖,步入“多快好省”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受到的非议最多,语文教师也是最不好当的。学生在小学接受了六年的语文学习,究竟语文能力发展了多少?为什么孩子进入中学,"掉分儿"最多的是语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说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素养是什么?素养是"平日的修养",素养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起来的,如长身体,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若把语文素养的养成比作长身体,那不妨把语文学习比作吃饭。怎样才能长好身体?吃饱饭,吃好饭,消化吸收好。如何吃、以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吃都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肥沃土壤;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浸润着生活的芬芳。  相似文献   

20.
王海青 《考试周刊》2012,(38):29-29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可见,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就必须抓好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数学生只愿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阅读的时候也是不求甚解地泛泛而读,最终导致没有得到知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