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大潮以其强劲的速度向教育界渗透,它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它公开亮相,对传统的德育理念、内容、途径、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实施网络特色德育是我两年前开始研究班级管理工作的自命题,而学校的特色办学环境又为班级德育的改革与创新,为我追求特色育人提供了最佳的教育契机。  相似文献   

3.
孙振  丁立福 《巢湖学院学报》2003,5(5):106-109,119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给当代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有必要在重新阐释当代高校德育目标和分析网络对高校德育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和寻找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的途径,以促进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开创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 ,使现代社会越来越进入到信息网络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已经给高校德育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与新课题 ,近年来清华大学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探索。本文立足于清华大学的工作实践 ,对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对策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信息革命与学生网络化生活环境的形成从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起初在美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中展开建设 ,如今发展至全球范围 ,网络已经进入了各个行业。自 1 994年 3月中国获准成为国际互联网络成员以来 ,信息网络普及速…  相似文献   

5.
由于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于发展阶段,道德发展水平处于较低的层次,对网络信息的辨析能力较差,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力求培养和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把提高学生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最直接的目标,要着力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蕴含着德育价值,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共享德育信息资源,而且拓展了道德社会化主体的内容,为“自主型”道德的发展和现代观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网络环境从另一个角度也提高了德育在网络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催生了一种新型的虚拟德育范式,促进了应用伦理学科的向前发展。为了解决网络环境的严重的“失序”状况,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法律、管理、文化、教育、技术、道德等角度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治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人性化——当代德育的人学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然而,我国德育正日益呈现出伪圣化、抽象化、工具化、功利化的倾向,其根本原因在于德育人性的缺失。本文在对传统德育进行人学反思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指导,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理论层面对人性化德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网络在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新形势也在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德育方面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学的德育工作者有着更高的要求。中学的德育工作者要适应现代社会中这种网络环境的影响,就要建立一种新的观念与模式,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德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已经渗入到学习、生活甚至思想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影响尤为深刻。只有做好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研究,才能真正抓好高校德育工作创新,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建勋 《培训与研究》2001,18(3):98-100
因特网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文章分析了因特网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影响,最后就如何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投,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近距离地进行交流。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内容的复杂性与环境的虚拟性在给中学德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德育观念、途径、形式与内容发出了严峻的挑战,迫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学校德育环境单一,提出要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德育环境的有机整合,改善学校“孤岛”教育。进一步提出了整合德育资源、建立一体化德育网络的理念和具体的建构设想。同时分析和提供了在德育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和思考的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环境下人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风貌等方面的变化,高校和谐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德育面临的现代困境中,和谐德育的实践要转变德育模式,着重培养大学生慎独品质,坚守传统道德精神中的精华,才能实现和谐德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方式和方法的创新.积极探索网络技术条件下德育教育模式,增强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提出开展网络德育的必要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德育主体范围的拓展是其主体创新的首要渠道。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通过各级党政机关、校外某些特定人士和场所的网上参与以及学生间平等的网上互动、网络技术人员的支持配合等途径,拓展教育主体的范围,努力发掘、利用网络提供的教育资源,积极介入学生的网络生活,会使高校德育展出现全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6.
德育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共同参与和构建过程。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独立的精神整体,然后才是受教育者和学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必然具有主体属性。德育实践中,学生并不是教师灌输、征服、改造和利用的被动的对象,而是作为德育主体性存在去主动地、能动地选择和接受德育信息,占有和享受德  相似文献   

17.
齐世强 《甘肃教育》2008,(19):11-11
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以其高效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的优势备受人们青睐,并且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中学生对网络更是趋之若鹜,这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赵佩玲 《天津教育》2004,(12):32-34
需要是人的本性。在德育活动中,忽视、压抑学生的需要,也就是忽视压抑学生的人性。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合理的内在需要,以人性关怀为己任,切实推动德育过程的人性化。所谓德育的人性化就是强调对学生需要的尊重。它要求德育工作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创造、提升需要,并创造、利用条件,使自己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促进他们完善德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一方面为人类展现了一种美好的“数字化生存”前景,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各种非秩序化的网络行动和网络社会现象的出现。对德育来说.计算机网络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与困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