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当代作家中,阎连科的写作个性鲜明,极具特色,反讽叙述更是他的小说《受活》的显著特征.在《受活》文本中,反讽叙述的特点体现在语言反讽和情境的反讽,其中情境的反讽尤为突出,贯穿于小说始终,使小说呈现出整体的反讽叙事结构.作者在强烈的反讽叙述中,反思历史与当下的意义,从而呈现对苦难中农民的真挚的人道关怀.  相似文献   

2.
反讽:现代小说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区别于古代小说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叙事方式的改变。其中,反讽叙事,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在反讽叙事文本中,作者运用设置超叙述层、启用不可信叙述者、以及隐含作者与叙述者演双簧等表现手法,使故事表层叙述与深层内涵构成强烈的反讽,有效地扩张了文本的意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这是一般叙事方式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欧阳子是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根据叙述基调这一叙述策略其作品可分成两类:讽刺小说和反讽小说。其小说的双层叙述模式和象征性叙述模式是独特的。她运用讽刺和反讽叙述策略的匠心以及叙述结构创造艺术,都值得我们大陆作家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在《航程祭典》中,小说叙述者通过塔尔伯特这个叙述视角的"看"和"说"表达叙事层面的"说",叙述视角的"看"与"说"和叙述者的"说"或者融于一体,或者互相抵牾,成为揭示聚焦人物的结构性反讽。从时间的维度看,小说中的结构反讽主要有两种:一是叙述视角与叙述声音即时冲突所导致的反讽,二是两者之间形成延时冲突引发的反讽。  相似文献   

5.
反讽的基本性质是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反讽的语言类型有克制陈述、夸大陈述、正话反说、悖论性反讽等;反讽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叙述方式,也是小说的美学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6.
晓苏小说具有显而易见的喜剧性特征。其小说的喜剧性主要来自于作者诙谐的情节安排,幽默的叙述话语和带有反讽意味的人物命运设计。晓苏小说的喜剧性是他“有意思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方方小说中大量运用了反讽艺术.在方方小说中,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反讽性构思、人物形象的反讽性描写与意象的反讽性运用,共同构成方方小说的反讽特色.她在冷静的叙述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反讽使方方小说含义丰富,也使方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爱玛》的美学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反讽结构。本篇论文用具体实例分析了小说的情境反讽,并借助图示理论中的阅读法和小说理论中的视角点解释了情境反讽形成的原因,丰富了小说《爱玛》的反讽研究,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原著、作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代表作《好人难寻》是一部成功运用反讽的典范之作。小说中的反讽贯穿全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主题升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反讽的巧妙运用,小说得以于不动声色之中凸显深刻的哲理,以含蓄委婉的方式透露出作者对人性中善与恶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0.
《白话》是徐坤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似乎总是与反讽联系紧密,两者的结合也使文章尖刻而发人深省,并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意味。《白话》中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等反讽类型举重若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挣扎和生存困境,这三种反讽类型在徐坤小说《白话》中运用自如,一方面增加了文章可读性,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精英文化的消解。也因此,《白话》奠定了徐坤小说反讽的修辞策略,在其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文认为阿来的小说,更多地带有一种现代主义色彩,总是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绕之不去的的反讽意味,这可以说是阿来小说的一个美学基调,一种存在的主旋律。论文从“傻子”原型背后的反讽叙述机制、边走边想的独行者、神的解体与招魂三方面来探讨阿来的小说与西方反讽精神之间的复杂丰富关系,以此凸显阿来小说在当代文坛的独特艺术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12.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汀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采用了哥特式风格来讲故事,文本中可以看到很强的"作者声音"。这部小说看似着重戏仿哥特式小说,其本质还是对社会进行反讽。读者可以从故事情节发展中看到作者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从这种反讽中的对抗性和崇高性中窥探其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4.
反讽叙事在萧红的小说中是进行国民性批判的主要叙事策略,这种对反讽的自觉运用使作者以一种更具审美性的方式含蓄而诗意地表现国民批判的意图,同时也是萧红小说语言诗化特点形式的原因之一,反讽机制的运用使萧红的小说叙事实现了对现实世界和人性世界的深层揭示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5.
刘洋 《英语广场》2023,(18):68-71
约翰·霍克斯是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小说《第二层皮》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通过主人公斯基泼对自己“毫无掩饰的历史”的回忆,重构了他所经历的黑暗暴力的旧世界和和平美满的新世界。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中用到的结构反讽、不稳定反讽、浪漫反讽等反讽手法,重构了斯基泼天真迟钝的退役海军军官形象,进而探究后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不确定性以及小说中人们内心的麻木与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16.
《尘埃落定》以土司傻瓜儿子的个体生命经历和傻子所特有的眼光作为小说叙述的视角,呈现了土司制度下延续多代的沉重生活,见证了土司制度走向消亡的历史过程。在反讽式的故事叙述中,作者隐喻了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通过对一个完整故事的寓言化来蕴涵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及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小说感悟人性,生发出对人生价值、意义、永恒、失落等问题的哲理性思考,是一部当代史诗性的寓言。  相似文献   

17.
卢长春 《现代语文》2007,(12):51-52
反讽是张爱玲小说鲜明的艺术特点。《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主要使用了结构反讽、情境反讽和模式反讽的手段,讲述了一对俗世男女的爱情攻守战,以超然的态度解构了人性的神话,显示了作者独特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8.
叙述语气是小说诸要素中最为微妙、最难以把握的一项 ,是深入准确理解文本的关键 ,也是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道德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叙述语气虽然抽象无形 ,但却可以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而加以把握。作者的用词、对细节和事件的选取、反讽的运用及场景的设定等等写作手法均体现叙述语气 ,反映作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具有特有的艺术魅力,这是与其对反讽艺术的成功运用分不开的。《好大一对羊》的反讽艺术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言语反讽、情景反讽、视角反讽和结构反讽。小说正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反讽叙述来进一步凸现了主题。  相似文献   

20.
何朝辉 《文教资料》2010,(11):29-31
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叙事基调是反讽的,它的叙事中充满了“创造性的讽刺意识”。在小说中作者将词语反讽、情景反讽(戏剧反讽)和结构反讽等叙事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巨大的反讽张力.旨在揭示这样的主题:人性的黑暗具有普遍性,人类的暴力与杀戮源于人类自身中的人性之“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