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具有把生活素材即生活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引进课堂,同学生一起加工、处理信息,在有限的课堂里有效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沈曦 《陕西教育》2005,(3):27-27
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发现许多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6如课前学生收集信息,课堂上交流信息,课外再收集信息。但细细想来,这些教师的做法有没有实效,是不是真的如他们所愿——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获取准确信息前提。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提取、修正、整理、传递信息源。教师通过课前预习导问、课堂、试卷分析、家访、教后感等途径收集学生信息。教师将信息科学分类、整理、存档、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采用“信息交流方式”学习,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信息交流式”学习,是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发布信息来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课堂上变教师的灌输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驾驭手中的信息,充分地分析和表达。课堂上展开组与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探究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高效课堂就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和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课件为主、教师少讲、为合作而合作等诸多误区,因此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就必须反思自己的从教行为,以使高效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阅读,补充课文内涵,提高学生有效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阅读,解决课堂争议,提高学生运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阅读,拓展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通过知识信息的加工整理、主动研究设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高效课堂,也就是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体,提高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化的知识,最优的教学目标。1.课前演讲激情趣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课之前,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对整堂课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这堂课的主讲者。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三分钟的课前演讲,让学生们在课下就准备相应的资料和信息,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从而在课前演讲的时候发挥比较好的状态,让自己的演讲可以感染  相似文献   

8.
一、立足于听力课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应努力提高听力课的课堂效力。由于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而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决定于听力理解的内容及水平。因此,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首先我们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学习观。一个好的教师,不应该是教学生“该怎样做”,而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和“怎么去做”。教会学生整理、加工、贮存信息,并将信息浓缩、增殖的方法。其次,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建立良好的听训心态。有的学生在上听力课时包袱…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各科教学中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结合任教财会专业课的教学情况,谈一谈在财会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相似文献   

10.
辩论式学习即全体学生始终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史实来说明自己对某一历史事物的见解.并力求驳倒对方的论点。这种学习模式包含两个重要环节:课前准备和课堂实施。在课前准备中,学生是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者,教师是上述工作的指导者;课堂实施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辩题是学生认识的对象,教师是学生认识对象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评价人。  相似文献   

11.
刘仙 《中小学电教》2012,(10):47-47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利用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越来越频繁,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引导学生学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习惯信息技术学习主要要学会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判断、利用。培养学生对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的习惯,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推进,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住于师生互教互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预设的信息少了,而动态生成的信息则不断地涌现。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信息,教师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倍觉茫然。袁晓萍老师执教的《真分数与假分数》一课,在有效处理课堂动态生成信息,营造真实、互动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和富有特色的处理上给我们很多启发。本文就课中几个片段试作剖析,以求教于各家。  相似文献   

13.
课堂反馈是获取、加工、传递数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指导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反馈,可以实现检测、矫正和调控教学的三大目的。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反馈,有下面六种方法: 一、学生诵读法:通过学生对课文篇、段的朗读、背诵,教师获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读信息,检测出学生已知与未知的字词,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字词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在每一堂课中教师都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来获取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从而对自己下节课乃至以后的课堂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有效掌握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反馈信息,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多次任教同一门课程,多次上重复课,教师对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如何在此基础上力求使每一次的重复课都有所提高、有所突破,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收集、分析教学反馈信息,备好重复课,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下面结合《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谈谈本人对提高重复课教学质量的体会。加强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极其重要的基础。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获取各种反馈信息,及时做简要的记录。在讲课过程…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创设有效的生物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已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或方法,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大量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生物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评价内容对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都做了明确的说明。但目前的现状是学生收集的资料没有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利用。本文从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充分挖掘资料价值;教会学生根据要求查阅资料,并根据需要对查阅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课后善用资料,充分发挥学生收集的资料的持续性作用三个方面对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做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8.
林东明 《广西教育》2014,(24):45-47
正课堂讨论是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教学内容通过说、听以及非言语的方式,互相交流,以期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讨论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组织的讨论行为是否有效。研究显示,当前有较多教师在课堂上并不经常采用课堂讨论,即便开展课堂讨论,也未达到经常有效。本文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和观课思考,探讨提高课堂讨论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四川教育》2014,(1):40-40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抬头”学习,使学生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激励中得到上进的力量,也能够帮助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这不仅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从而创生出良性的课堂关系。然而,在众多一线教师的课堂上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0.
<正>观课和议课的作用是促进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和互帮互进。要想议好课,先必须会观课。如何观课呢?为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教师从课堂中获得全面、准确信息的能力,教师就必须掌握恰当的观课方法。观课是获取课堂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研究的必备技能。为解决教师如何观课的问题,本文从"备课""教师""学生""效果"四个维度对观课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形成了科学性兼实用性的"四维观课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