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以人为本"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的教育话语,有些学校还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视为"学生立场"的具体表达,以醒目的大字书写在校园的显眼处,写进了学校规划和各类总结之中。然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学生立场的丰富内涵?如何将其化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形态,特别是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本文以"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与学生工作为例,阐述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教师教学行为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方式,其教学行为的高效性是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2010年4月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此,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对提高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闵行区十三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涌现出一批行走在"研究性变革"之路上,以"学生立场"为创造源泉的创造型教师队伍,并辐射引领更多新教师成长起来。"新基础教育"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从不同角度形成不同认知的多面体。每一位历史研究人员立场不同、时代不同等产生的史学思想与成果也不同。最近一期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历史议题定格在:整体和专史,我国也在推动中国史发展中将历史基础教育史学研究新成果纳入高中历史教育中。因为,多元史观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有助于学生从世界角度解读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碰撞,并更好地使中国历史融入世界历史当中。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标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教"的核心是儿童立场,也就是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设计教学。观念决定行为,但有了新的观念,要想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还要有一个过程。本文结合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一课,阐述如何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教学片段片段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规律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听写活动——我说你画。  相似文献   

6.
郑煜 《中学教育》2009,(5):14-17
“新基础教育”的学生立场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班刊创意推动,巧妙评价,适时引导等方式唤醒学生自主写作意识;通过各种形式张扬个性倡导学生自由写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调对基本的作文章法的练习。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进行了较大篇幅的调整:删除了"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强调"算用结合",提倡算法多样化,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一系列变化无疑将计算教学的改革推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当前学生计算的实际状况如何?日前笔者对两所学校的100位数学教师和300多名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涉及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着重了解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状况不  相似文献   

8.
教学作为一种"人为的""为人的""人在其中"的意义世界,应该是促进人意义认知、意义选择与意义实现的实践过程,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意义失落现象比比皆是。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实体思维造成知识本身成为目的,人成为学习书本知识的手段;二是工具理性导致考试仅仅成为学生"谋生"的工具;三是知识拜物教导致了教学活动文化性的丧失。回归丰富的意义世界,需要教学由实体思维向实践思维转向,由事实立场向意义立场转向,由符号教学向文化教学转向。  相似文献   

9.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如何构建  相似文献   

10.
林静 《中国教师》2013,(5):79-80
<正>以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为全面启动标志的我国本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目标,要求教学一线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情意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经历10多年的摸索,"生本课堂"学生中心"等教学观念逐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尝试转变"教师中心"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如何使得自己的教学遵循人的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有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新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教师听评课担当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行为的职能。不过,听评课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则需要有一种专业的视角、专业的话语与专业的评价。所谓"专业化的听评课"是指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全面透视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意识行为,目的是通过听评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几年前,我还是一名大学毕业没几年的新教师,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勇气投入到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去。在导师听我课、  相似文献   

13.
<正>1问题的提出"教学为了谁?教学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教学从哪里出发?"这三个问题是数学教师必须经常思考和回答的,具有不同教学立场的教师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不同的答案表明了不同的态度,这也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方式和效果.事实上,教学立场有教师立场和儿童立场之分.教师立场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以"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教学设计取向,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为主,对学生的感  相似文献   

14.
李政涛 《中学教育》2020,17(3):94-98
"新冠疫情"的发生,是一个分界线,从此以后,世界基础教育将分为"前疫情时代的基础教育"和"后疫情时代的基础教育"。疫情的发生,首先,打破了"线上线下""家内家外""校内校外"等的边界;其次,带来了"体系化重建"的机遇,涉及到基础教育的理念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学校管理体系,以及治理体系等的重建;再次,加快了各种融合的步伐,包括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居家学习和在校学习的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融合等,最终,将促成"双线教学"和"双线融合教学"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专业化发展必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该以合理尊重学生需求为前提,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的教育理想。然而,目前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需求漠视与误解。本文在阐释学生需求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育实践中漠视学生需求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合理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对策,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其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6.
杨凤玲 《成才之路》2010,(25):87-8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效地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六年级学生一方面抽象思维、动手操作、自学能力等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面临毕业,学习压力大,情绪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变得不如以前。因此,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思维变化,以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势利导,努力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教学实践,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思维方式和理论实际相结合六个方面,阐述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老师:自从2001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就使用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这样一些概念。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这里的"行为变化"是指在教学后学生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教学如果能促使学生某一种新的学习行为出现,就意味着某个教学目标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坚守"儿童立场"。但当我们真正以"儿童立场"来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时,却发现在这方面有着诸多缺失。那么,教师该如何走进儿童的心灵,站在儿童的立场展开语文教学呢?本人以《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备课过程中关注学生,落实语用教学的。《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首篇课文。通过单元导语,我们知道本组课文主要展  相似文献   

20.
支岚 《考试周刊》2013,(13):182-182
一叶澜老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自从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后,我真实地感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发生着变化,教学行为也在转变,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渐缩小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