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问题的缘起《化学教学》2 0 0 0年第 7期刊登了陈浴淙老师的文章《铜和硝酸的振荡现象实验和讨论》(以下简称《铜》文 ) ,当时读过以后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一年有余 ,因学校举行科技活动 ,有一学生想做趣味化学实验 ,请我提出参考意见 ,我立刻就想到了“铜和硝酸的振荡现象实验” ,便积极地向他推荐此实验。不料学生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怀疑是学生的操作不当造成的 ,于是便亲自上阵 ,但是结果是大失所望。于是我不得不对此文重新审视 ,仔细研究 ,越看越觉得疑窦丛生。发现《铜》文不仅与事实不符 ,而且与理论相悖。2 几点疑问为了便…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学生按照相应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做着,在最后一步“滴加碘液”时,我向学生解释了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当滴上碘液,每个小组的叶片都相应变了色。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碘液滴在叶片上是棕黑色,为什么不是蓝色?”其他学生也附和着“不是老师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吗?为什么叶片上不是蓝色啊?”叶片确是棕黑色,面对着学生的提问,我不知所措,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前总是叶片变色就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没有学生对叶片的颜色产生疑问,我该怎么回答呢?猛地我想到:何不放给学生去探究呢?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块探究,好不好?”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于是,我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五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3.
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燃烧理论出了,阐述了蓝色火焰产生的原理,并试验成功了用坩埚盛酒精溶液或酒精灯、煤油灯、蜡烛等来做焰色反应,为师生实验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听说乌龟到了冬天会冬眠,冬眠的乌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决定做个实验。周六早晨,我把自己养的小乌龟小心翼翼地放进玻璃缸里,再把它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然后关好冰箱门。在放进冰箱前,小乌龟还不知道我要干什么,只是不停地在玻璃缸里爬来爬去。刚关上冰箱门,里面就没有动静了,我猜小乌龟可能开始睡觉了。过了几个小时,里  相似文献   

5.
室温下淀粉遇碘会变蓝 ,这个现象常常用来鉴别碘或淀粉的存在 ,对此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如果向刚煮沸还未冷却的淀粉溶液中滴加数滴稀的I2 KI溶液 ,却会发现溶液没有变蓝 ,逐渐冷却后蓝色才渐渐出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淀粉遇碘会变蓝”与溶液温度有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快速、易做、有趣的小实验。一、仪器及药品5 0mL容量瓶 2个 ,2 5 0mL烧杯 2只 ,带塞子的小试管 2支 ,1 0 0℃温度计 1支 ,酒精灯 ,多用滴管 ;碘、碘化钾、可溶性淀粉。配制溶液A :在 5 0mL容量瓶中配制 2 .5× 1 0 - 4 mol/L的I2 KI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6.
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两个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梅 《化学教学》2002,(7):12-12,5
根据教材介绍 ,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新制Cu(OH) 2在碱性条件下氧化 ,此方法可用于检验醛基的存在 ,学生们做这个实验时 ,出现了很多颜色变化 ,为培养学生们科学探索的精神 ,我们以此为课题 ,组成了课外活动小组 ,就这两个条件进行探讨。1 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二个小组分别进行研究 :第一组 :研究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与放置时间较久的氢氧化铜跟乙醛反应有何不同第二组 :研究碱性强弱不同时 ,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现象每组在实验时都观察常温、微热、加热至沸腾及冷却后的实验现象 ,每组互相配合、切磋、讨论。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2 .1 新制…  相似文献   

7.
特殊的评语     
董欣到了初三,令我惊喜而又有几丝不安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竟然是A老师。我心里喜的是,早就听说该老师语文课讲得好得不得了,做他的学生实在是三生有幸;不安的是,听说他十分严厉,担心自己做不到令老师满意。第一次交作文,内心充满了期盼,因为我为那篇作文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我满以为老师的评语一定会不占三行也有两行的,可作文发下来后,我寻累了眼睛,也只看到了“100”和下面划的两条平行线,外加几个龙飞凤舞的阿拉伯数字——评改日期。我内心充满疑问,没有评语芽这作文好在哪里芽一、二年级,我的作文即使打上了100分,老师也总会再加上…  相似文献   

8.
我是株洲市二中的一名实验教师,对贵刊特感兴趣,对看到的一些实验,如果操作简单方便,我都去试一试,看能不能为教学所用。今看到2000年第6期29页黄新成老师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演示器的设计和制作》一文,于是我便去做这个实验,发现有一些不妥。先说我的实验现象吧,首先我用比较短的绳吊起滚摆去实验,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滚摆和此端杠杆同上同下的情况,根本看不到滚摆上、此端杠杆下,或滚摆下、此端杠杆上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后来我把绳换长一些再做此实验,刚放手滚摆到滚摆下落到最低点之前,还是可以看到失重现象的,但是到后…  相似文献   

9.
师爱,用心     
正享誉世界的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十几年来做了几百万次的水试验,实验结果震动了全世界。实验是这样的:他们从每一种水的样本中拿出5毫升,滴到50个培养器皿中,然后把这些培养器皿放到零下25摄氏度的冰箱里,冻上大约3个小时。冻好之后,再把它们放到零下5摄氏度的冰箱中,在那里有一个带摄像头的显微镜,单独地给50个培养器皿中的水拍照。最开始,给没有加任何信息的水拍  相似文献   

10.
吴雪林 《考试周刊》2014,(21):152-15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同样要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检测酒精产物时如培养液中葡萄糖没有消耗完,则在有氧条件下提取的滤液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也会变成灰绿色。这两个问题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或分析错误。  相似文献   

11.
学习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老师常常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 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缓地倒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降下去了.这个实验直观地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一次,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一个同学忽然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刚才降下去的液面和塞子之间是真空吗?  相似文献   

12.
《中文自修》2009,(9):8-8
我对学习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对我来说,每一门学科都有着无穷的魅力。一次科学课上,老师为我们演示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验证实验,我认为其中一个实验步骤可省:在酒精水浴褪去叶绿素后用蒸馏水清洗残留酒精。下课后,我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老师对我的这种设想极为重视,随后又亲自带我进实验室,用实验证实我的想法。实验的成功使我兴奋了许久,我的求知欲更加浓厚了。  相似文献   

13.
吴慧 《化学教学》2002,(11):47-48
1 学生的研究过程“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 0℃。”这是受过初级中学教育的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正是这个生活常识 ,使我的学生产生了怀疑———实验中水的沸点测得的竟是 94℃ ?1.1 发现问题2 0 0 1年 9月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新综合科学》第一章活动 1.12使用温度计的学生实验中 ,学生在用实验室所提供的装置 (装置 1:5 0mL小烧杯 ,自来水 )测量水的沸点时 ,有不止一位学生提出疑问 :“老师 ,我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怎么不是 10 0℃ ?”。1.2 提出假设为了找出原因 ,课后我收集了全班实验结果 :共2 8个实验小组 ,竟然没有一组实验测得…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材自然第七册《蒸发》一课 ,学生对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蒸发很容易理解 ,但对于我们周围一些蒸发现象的本质却认识不清。例如 :书本要求解释刚从游泳池出来时 ,身上为什么感到冷嗖嗖的。上课时 ,学生硬是说水中与空气中温度不一样造成的 ,尽管老师反复强调 ,希望学生能说出是蒸发要吸收周围的热 ,蒸发有冷却作用造成的 ,就是得不到满意的答案。针对这个问题 ,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 ,让学生亲自做 ,让他们在实验中既能感受到 ,又能用眼看到 ,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实验一 :每个同学取一个棉球蘸点 95 %的酒精分别擦在手心、…  相似文献   

15.
上个学期我从自然课中知道植物在阳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我们也做了实验知道植物确实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做实验的植物是陆地上的植物,在水中也有绿色植物,那么水中这些植物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问了我的自然教师,杨老师说我可以做个实验证明一下,于是我开始考虑如下的实验。我们知道水中的鱼是需要氧气的,如果没有氧气的话鱼会死亡,所以我觉得可以用鱼来证明水中的植物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实验进行如下的设计: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瓶中放入相同量的水,一号瓶中只放入一条金鱼,二号瓶中放入一条金…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28页,讲述的内容是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材上安排了一个关于粉尘爆炸的演示实验,以便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一些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做好此实验对于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该实验没有配发现成的装置,需要老师们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方法自己做。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化学老师给我提出了相同的问题,按照教材上介绍的方法演示粉尘爆炸实验成功率不高。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产生 在我读初三时,有一次化学课老师做了一个关于指示剂的实验,结果,由于指示剂变质(后来听老师说是因为指示剂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导致实验失败。当时,虽然老师临时配制了一瓶新的,但我觉得它的效果还是不太理想(比如说。我们难以区别石蕊的本色和加碱后形成的蓝色)。这一幕激发了我的“突发奇想”:能否通过自行探究找到一种效果更好的酸碱指示剂呢?  相似文献   

18.
举手     
读小学时,我最发怵的便是夹在老师和同学那几十双眼睛里回答课堂提问,偏偏二年级那位极严厉的语言老师像着了谜一样地爱上了那一片齐刷刷嫩藕般的手臂林,还常常自己掏钱买些花里胡哨的铅笔做奖品,撩拨得我心里痒痒的。有几次我把答案想好后也悄悄地从桌面上伸出过半个手掌,不过老师没有看到,最勇敢的一次则是将手臂举成了与桌子四十五度的角。  相似文献   

19.
读过贵刊1999年第10期的《瓶“吞”蛋后又“吐”蛋》文章后,我反复几次演示了这个实验。结果,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烧瓶的瓶颈长而小,燃烧着的酒精棉花团放入瓶中,还未到底就熄灭了,在瓶口放上鹌鹑蛋,一点反应都没有。第二,重新点燃棉花团放入瓶中,由于先前燃烧产生的CO2气体下沉,以及酒精蒸发产生的气体,使得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燃烧着的棉花团附近的气体压强,致使放入瓶口的棉花团喷射而出,相当危险。于是,我通过思考,对实验作了改进。方法是: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增加了较多的演示实验。经调查,在有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不做演示实验,由“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这是教学态度问题,在老教师中比较多见。②做了演示实验,没有可见度,做前排同学连药品、仪器都看不到。这是教学质量问题,在新教师中较多见。③老师包办演示实验。好像规定了演示实验就是老师做,不能学生做。这是教学观念问题,这在新老教师中都存在。为此我有如下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