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歆 《新闻世界》2013,(4):153-154
微博的兴起为公共议题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讨论空间,并成为公民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本文着力于探讨微博如何推动公民新闻的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构建公民社区,以及微博在我国构建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镀金时代是美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报业的繁荣与镀金时代的时代特色息息相关。工业化、城市化不仅带来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变革,客观上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媒介来传播知识、信息,深化舆论。镀金时代是美国现代报业形成的温润土壤,报业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工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民族意识源于"共同的想象"美国学者B·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曾告诉我们,现代媒介通过对现实的建构及传播,创造出了"虚拟的现实空间",成为共同体的共同的认知领域,这个领域中的一切则如同纽带使得处于不同地域的共同体中的个体在想象中  相似文献   

4.
王蕾 《新闻知识》2003,(8):38-40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冲击了国内报业的发展,使其面临发行量萎缩,广告率下降,读者流失等诸多困境。报业界的"拐点论","报业消亡论"使报纸的生存问题急需关注。新媒体的崛起是否会使国内报业灭亡?新媒体时代国内报业如何生存?首先对新媒体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其次就美国和日本报业的发展做了分析并从中得出国内报业发展的启示。然后对国内报业的现状做了简要概括。最后对国内报业的生存法则做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近代民族国家在成为"想象的共同体"之前,必须是"视线的共同体"。而视觉文化则强调人们如何看和看什么,实际上受其社会文化的制约,并不存在纯天然的白板式的视线。近代日本在塑造国民意识和构建民族国家文化之时,通过博览会和铁路交通、明治天皇肖像画"御真影"的生产与流通以及殖民地的风景这些可见和可视的具体事物,来塑造民族情感,目的都在于强化国民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此后,随着日本民族主义的膨胀,这一系列措施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浓郁的殖民色彩和对外扩张意识。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联网等技术平台的网络传播,以其结构性变化,为以往印刷科技主导的"想象的共同体"赋予了新的特性。本研究试图探究,从传统"想象的共同体"到互联网媒介中的"共同体",人们进行"共同体"归属感等的身份建构过程与机制。进而为建构公共领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组织形态经过了"原初共同体——现代性社会——现代共同体"的历程。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共同体与更大的社会之间需要形成长期有机联动,现代共同体必须与社会实现功能互补。在此过程中,媒体扮演着"跨海大桥"的角色,实现了它的联动作用,协调着人的双面性冲突。  相似文献   

10.
影视传播与民族想象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广泛注意和深入讨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一是"民族想象共同体"作为一个概念的积极意义,二是影视传播对于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建构作用,三是过度想象的问题。本文认为,在"民族想象共同体"这样的表述中,真实存在的共同体是本质,想象的作用是凝聚与加强这一共同体,而影视传播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能对民族认同和民族想象共同体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公共领域的升温使得我国的网络公民社会获得很大发展。网民并非就是网络公民,而是在网络参与中渐渐推动网络公民社会的形成,并最终推动了现实公民社会的构建,结合郭美美等热点网络事件,探析网络公民社会形成过程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共同体解体,而网络社区的普及,为网络共同体的兴起提供了机会。文章分析了网络共同体崛起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从滕尼斯和鲍曼的共同体理论出发分析了网络共同体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报刊经营全面转上商业化轨道,商业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美国报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徐尚青  潘元金 《新闻界》2012,(22):39-43
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拍客传播是旧"景观社会"通向新"景观社会"的一把钥匙。拍客的兴起既是"景观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受传媒技术推动的传播结构变革的结果;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化建构与结构性反叛,从而建构了新的"景观社会"。本文着重论述拍客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化建构:一方面通过健全"景观社会"公民的图像语言和思维能力培养了"景观社会"的合格公民;另一方面通过"小众景观"的建构弥补了旧"景观社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新闻学(Public Journalism),又被称为公民新闻学(Civic Journalism),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是新闻界面对当时社会的批评和信任危机而提出的一种理论.在美国,公共新闻学曾被称为"美国新闻理论的第三次革命"或"第四种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新闻崛起的背景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新闻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新闻界兴起的一个社会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的批评和信任危机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公共新闻理念诞生是对全球传媒体系、新自由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的综合作用的反叛,是从传媒消费主义向媒介公民的回归。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媒体的反民主趋势正在加剧。公共新闻则致力于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与新闻自由的捍卫。因此,公共新闻理论及其实践是"社会责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媒体民主功能式微的历史条件下社会责任论演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陈浩 《新闻前哨》2010,(10):40-41
都市报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宏观环境政策的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社会阶层的形成是都市报发展的内在动因。都市报的发展彰显了传媒的社会功能,培育了发行、读者和广告市场,为我国报业经营与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丰富了报业研究的市场理论。都市报在发展过程中降低报纸品格的危险让以落实传媒社会责任、发挥舆情疏导作用、坚持受众中心论为核心的主流化转型正成为都市报差异化发展、理性回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数字空间的兴起冲击了传统身份认同理论,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分化出传统身份认同和数字身份认同的冲突性融合。全球数字空间通过传统身份叙事的再制度化和技术认同的主动连接形成数字身份的利益共同体。伴随时空观念的压缩重组,数字身份认同的不确定性流变,使得经典的想象共同体再难以复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博这一信息发布平台的出现,网民独立制作消息并进行发布的方式兴起,并推动了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在一些公共的微博平台上,积极制作、围观、转发相关消息体现了网友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广泛关注,但也应该警惕公民新闻向谣言嬗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王佳  王丹 《新闻世界》2012,(4):86-87
当下微博的发展势头势不可挡,有人说微博的兴起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纪元,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建构。借助微博,网民积极的参政议政,形成了网络问政的新局面。本文基于微博观照下的网络现实,探讨舆论格局的新变化,浅析"新的舆论中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