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务报》创刊,张之洞出资出力,得到了他的支持和拥护。因为在"救亡图存"的面前,张之洞求变通以救国的思想与《时务报》的宗旨合拍,成为张之洞支持维新派的一个基础,并且张之洞与维新派之间的许多变法主张具有共通性;对维新派来说,与张之洞合作,对加强自身力量和推动维新运动也是可行的。可以说,《时务报》的初创时期正由于张之洞与维新派双方都有相互靠拢的意愿,关系处于"蜜月"阶段。  相似文献   

2.
杨阳 《文教资料》2006,(30):188-189
梁启超因《时务报》而名重一时,《时务报》也因梁启超而具有了独特的特色和影响。从这个联系出发,本文简要评述了梁启超及《时务报》。  相似文献   

3.
受到日本近代学校唱歌运动及军歌的影响,1904年张之洞写成<张相国新撰唱歌教科书>,强调兴学强邦,提倡新锐视野,但必须坚守与卫道思想的结合,彰显了一代名臣对皇权与时俱进的忠诚.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思想家。郑观应在其长期的商务生涯中,与晚清社会的洋务、维新、革命三派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重要联系。由此入手,考察郑观应与晚清主要社会阶层的关系,有助于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做出准确评价,以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何启《劝学篇书后》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系统、深刻地批判洋务思想的代表作,其中批判“中体西用”说,击中论敌要害,彻底划清了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思想界限。本文从何书写作的时代背景,洋务派与维新派关于中学与西学、君权和民权之争等方面着手,对这一批判进行探析,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了《劝学篇书后》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维新运动兴起到戊戌政变之间,张之洞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报》维新派都倡导社会变革。深入考察张之洞的代表作《劝学篇》发现,在“救时”的大局下,在《时务报》时期,“求大同存大异”是张之洞处理与后者关系的准则,这使他与后者之间保持着既合作、认同,又矛盾、冲突的独特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而言,侦探小说是一种外来的文体。1896年至1898年《时务报》刊登了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译作,译者为了弥合中西小说叙事传统的差异而对原作的叙事模式作出种种改变,包括转变叙述视角、调整叙述时间和删略情节内容。虽然这些改变使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有所降低,但从整体上看,这几篇译作确实逐渐挣脱了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束缚,越来越多地保留了原作的叙述手法,对西方侦探小说叙事技巧的认同也表现出一个进步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9.
《时务报》维新变革的传播内容切中时代脉搏,迎合了国人救亡图存的心理需求;《时务报》传播技巧的改变赢取了更为广泛的受众青睐;《时务报》读者的受众观足以显现报刊媒介起到了政治动员,吸引同盟军,扩大社会基础的作用,对晚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荡。  相似文献   

10.
葛文峰 《邢台学院学报》2015,(1):107-108,111
最早由晚清中国留日学生主办的代表性编译刊物即《译书汇编》与《游学译编》。刊物对国外近现代政治、法律、社会、教育等新知识的翻译传播,以及对列强侵华政策与野心的披露,都显示出当时留日学生的救国努力与探索。事实证明,这两份译刊对20世纪初叶中国的社会发展、民主革命、新式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救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6,(6):70-73
通过对《时务报》的文本细读,梳理与报馆所关联的政治派系,详细分析了该报在维新变法的宣传过程中,几派势力的不同影响。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通过幕僚汪康年等人,对梁启超、麦孟华等人的文章不断"纠偏",力图营造体制内所能容忍的进步形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则通过占时务报主笔十分之六的人数优势,不断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潮。而以黄遵宪为代表的进步官绅,则从报馆日常经营销售方面,提出很多务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与国人办报高潮相遇相逢,谱写了彼此映照的历史华章。分析维新志士创办的《时务报》,我们既能看到媒体的力量,也能寻觅戊戌变法的纹理。  相似文献   

13.
晚清上海出现一种文艺报纸的潮流,构成了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语境。文章以《游戏报》、《消闲报》为例,说明这类报纸在倡导现代大众阅读,扩大读者层面上的努力与成绩,以呈现文学现代化的历史情景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小说》杂志作者阵容进行分项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新小说》融文学主张、政治小说和娱乐性的杂记和杂歌谣于一体;它是当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的共同阵地;主要依靠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来建设;它突破岭南地域的局限,广纳江浙区域以及其他区域的知识分子。《新小说》充分反映了晚清知识分子的整体脉动。  相似文献   

15.
在亚洲教育思想史上,先后出现过三部《劝学篇》。这三部不同年代的巨著,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荀子在他的《劝学篇》中,强调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越数千年,近代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政治家张之洞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思考颇深,他在自己的《劝学篇》中表述"中体西用"的思想。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无独有偶,也发表了同名论著,对日本当时的教育乃至整个日本社会的变革,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报刊在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播阶段.<格致新报>不仅是中国人自己主办的第一份科普杂志,而且第一次将开辟中国人的科学兴趣和培训民众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的办刊宗旨.在晚清科技传播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清西学东渐促进了西医东来的进程素.有近代社会史料宝库之美称的<点石斋画报>,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展现了晚清西医东来以及民众医疗观念渐变等社会现象,揭示了西医逐渐立足中国并向中医的一统地位挑战,以及中医开始缓慢分化演进的历史现实,以社会大众的视角记录了近代中国在民众医疗卫生事业上的科学化与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汪凤藻和严复作为晚清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在传播西方经济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两人分别翻译的《富国策》和《原富》,皆在近代中国寻求富强的背景下翻译出版,且对原作有所调整,但在翻译思想、选材趋向、翻译技巧及表现形式上,两者还有一定的区别。由于清末的经济文化条件,使得《富国策》和《原富》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9.
戊戌时期,维新派掀起了自办报刊的热潮。维新派发起的妇女解放运动,借助报刊媒介的力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报》,围绕废缠足、兴女学这两大主题,刊载系列文章进行舆论引导,并在实践中支持湖南不缠足会和女子学堂的创办。《湘报》凭借其较大的发行量,扩大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范围,在当时湖南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植根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土壤与历史背景,《湘报》关于妇女解放话语的构建亦具有政治化和男性化两个鲜明的特色。这两大特色的形成,对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统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破坏了乡村社会的秩序,他们情绪低落、牢骚满腹,对新式教育极力攻击.士人们不同的体验和表现既与他们生活的区域等客观环境有关,也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心态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教育体验是他们主观构建的结果.这种建构与乡村士人的个性、原有知识结构、遭受挫折的忍耐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清末教育大变革中士人心态的变化及其影响,不仅可以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提供有益的视角,而且也应当成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