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灰色儿童”,是小学班级普遍存在的群体:他们行为特征的“孤独”,对自我认识的不够深刻,来自班集体氛围和教师人格素质的影响,决定了“灰色儿童”的存在比例和角色定位。面对这批特殊的群体,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可忽略他们的“生命存在”,教育的回应就是要求对“灰色儿童”建立主体意识,呼唤爱的教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灰色儿童”回归到教师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2.
赖晶晶 《考试周刊》2012,(40):190-191
“灰色儿童”是一个在中小学及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受外界因素、儿童自身特点和家庭因素影响,表现为行为“孤独”,性格内向、孤僻、胆怯,交往能力差。对于“灰色儿童”,必须通过培养自信心、交往能力和家园同步教育,使他们步入正常成长轨道。  相似文献   

3.
吴金昌  齐平 《高教论坛》2005,(1):132-134,140
一个人生涯的合理设计与规划是成才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个人生涯设计的基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他们个人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并在各个成长阶段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分析、了解自我,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点燃他们的求知欲,变“望子成龙”为“子要成龙”,让学生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学习。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各行各业已经引进了竞争机制。这就要求,在今后几十年乃至更长时期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有劳动者都应具备包含竞争意识在内的良好素质。现在的儿童,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培养他们健康的竞争意识,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竞争就是为超越它体而不断竞击的过程。“竞争的局势,要求参与者更高的智慧和更多的力量(知识、信息、技巧等),以求得成功的概率更高。”竞争意识是融品质、性格、智慧、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高度结晶体。对儿童来说,竞争意识的培养更多地在于对他们施加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克服过分的依赖性,树立自立思想。  相似文献   

5.
宋质洁 《文教资料》2006,(11):200-201
儿童艺术教育启蒙,将对他们潜在素质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儿童参与艺术活动,会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审美情感和表现表达能力,开发全脑潜能,促进他们人格健全和身心和谐发展,培养成为“完整”的儿童。对于大多数儿童而言,四至六岁之后,已经可以通过有律乐器的演奏,作用于其有“客体算子”性质的“乐响之音”;但是由于儿童心理发育节律的制约,这一切只能是感性直观的潜移默化,而不应是理性自觉的强制灌输。可令人悲哀的是,钢琴教学的“浮躁之风”日渐兴起。由于“攀比”和“竞争”,一些音乐艺术自身之外的某些目标,如“进步超人”、“考级…  相似文献   

6.
管爱兰 《山东教育》2002,(36):61-62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独苗、宝贝,生活上大人的包办代替,养成了他们依赖别人的惰性,这种生活上的惰性,会影响其孩子的各方面的发展,如学习上懒得动脑、动手、怕苦、怕累,在家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他既无竞争对手,又无需要帮助的对象,可在外面,当有竞争时,他们又常常表现得胆小、自卑,因此,对独生子女更需加强竞争意识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障碍“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具有竞争意识的幼儿,必须具有足够的自信心,这是培养幼儿竞争意识最重…  相似文献   

7.
所谓角色游戏中的“灰色儿童”,是指那些长期游离于游戏外,始终无法正常持续进行角色扮演的幼儿,他们一直处于一个灰色地带,不融于其它幼儿,也不被大部分教师所关注。本文例举了角色游戏中“灰色儿童”常见的三种类型:社会退缩型、经验缺乏型、浅尝辄止型,并针对每种类型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以期能够提供给广大教师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根据我县“留守儿童”的现状,认真分析其成因,找出利于他们管理教育的对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有着特有的心理特点,如聪明活泼、求知欲强、富有创造性等.但是家庭中特定的优越地位往往使他们养成任性、固执、以自我为中心、责任心差等心理品质.进入幼儿园以后,自我中心意识表现尤为突出.儿童这种“自我中心意识”的形成与生活环境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关,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方面论述了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使之学会分享与合作,发展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摘     
“超常”儿童还需要帮助一般认为,只有弱者和学习不利的儿童,才需要我们给予帮助。事实并非如此。“超常”儿童也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应根据他们的特殊需要、潜力、水平和特点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然而,由于分层教育的缺乏,大多数“超常”儿童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并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帮助,因而他们没有比众多智力中等的儿童发展得更好。这些“超常”儿童被平庸的教育消耗和埋没,他们的成就动机变得日益低下。由于在认知上这些孩子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加之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他们时不时地成为班里的小丑,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低…  相似文献   

11.
“数据意识”是义务教育课程目标所列的16项数学核心素养要素之一。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及其课堂实施中,要留心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在学生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促动下,启发与鼓励学生在自己或帮助他人作出决策的一系列环节中,萌生“数据意识”,并从萌生出的“数据意识”过渡到处理数据的一系列方法,获得处理数据的结论;最终根据结论形成判断,作出决策;教学活动应该帮助学生体验到这些心理环节的全过程。实现帮助学生养成“数据意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倩 《考试周刊》2009,(44):197-198
竞争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90后”们有着极强的竞争意识。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并肯定这一代孩子的竞争意识,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在竞争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个人生涯设计应以其兴趣和优势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生涯的合理设计与规划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应以学生的兴趣与优势为基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个人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并在各个成长阶段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分析、了解自我,唤醒主体意识,点燃求知欲,变“望子成龙”为“子望成龙”,让孩子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在“做中学”科学活动中,实验是最为基本和核心的环节,儿童是通过实验来体验科学、发现科学、学习科学的。受思维水平和经验水平所限,在实验中儿童更易发现的是自己能亲身感知,特别是自己能亲眼看到的、与自己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科学,而较难发现或认同那些需要通过间接推理或离自己生活经验较远的科学。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做中学”科学活动为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所设计、提供的科学实验应该具备帮助儿童“直面”他们所要了解的科学现象和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那么,什么样的科学实验才能做到帮助儿童“直面”科学呢?通俗地说,…  相似文献   

15.
儿童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需要依靠成人的引导和帮助。运用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控制情感。在角色游戏中,儿童常常会表现出侵犯性的破坏情绪来。如果儿童的安全感没有问题,他们的冲动都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保持假装的状态。儿童假装打仗或玩火,并表现出“越轨”情绪时,成人必须在他们附近,并及时地“稳定”他们,让他们停下来,不要造成真的伤害。如果没有成人的这种帮助,就不可能在游戏  相似文献   

16.
面对思想越来越活跃的当代学生,作为班主任应如何突破传统的我教你听,师道尊严,尽快过渡到素质教育呢?在实际工作中,本人对学生实行了“三心”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心”即“爱心”、“耐心”和“细心”。一是“爱心”。就是对学生要关心和爱护,爱生如子。当代学生的独立意识特强,渴望别人尤其是师长的理解与尊重,支持和鼓励。特别处于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各种危机感加强,心理压力越来越重。但强烈的自尊意识又使他们不肯轻易开口求人,以致不少学生形成心理障碍。如果班主任主动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先给…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改革浪潮的冲击下,社会上出现了全民经商的热潮。这一新形势下的社会现象也反映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他们办起了“点心店”、“服装厂”、“冷饮店”、“牛奶站”、“理发店”,也想“做生意”,竞争的意识开始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萌发。我们从帮助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教其学会竞争入手,逐步引导幼儿友好地竞争、正确地竞争,从而使游戏不断向健康的、更高的层次发展。“理发啰,有谁要理发吗?”“买汽水哟,两毛钱一瓶”……中班孩子的游戏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热闹非凡的气氛中,老师发  相似文献   

18.
孙惠然 《考试周刊》2010,(10):218-2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酸甜苦辣,也包括喜怒哀乐,儿童接受社会锤炼、奠定成长基础的第一步就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家长对此应重视,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接受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而不能包办他们的一切,设计他们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班级里,总有大约五分之三的孩子,他们既不像尖子学生那样思维敏捷,颇受老师喜欢,也不像后进生那样惹事生非,引人侧目。他们默默无闻、安静、谨慎、腼腆、本分,就连老师对他们也讲不出个所以然,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成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美国教育研究者把这部分学生称为“灰色儿童”,我们这里姑且称之为“灰色学生”。  相似文献   

20.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心灵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这种愿望虽然很强烈,但很难表达出来。教师要帮助幼儿把这种愿望表达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主动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意识对于发展儿童的心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问题意识就是保护和张扬儿童的好奇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