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力本位课程论强调要通过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分解出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然后设置相应课程培养从业者的相应能力,这种课程观面临着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价值追求应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马三生  马辉 《继续教育》2006,20(6):28-29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是给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方案。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核心,是促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调发展,依据是满足社会需要、学科建设、人格取向、个性发展的要求。所谓的“能力本位”模式,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的课程组合形态。它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取向,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量化和分割成若干模块,然后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培训,使受训者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程序是“职业分析→目标分析→课程组织→课程评价”。能力本位模式是70年…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经管类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理论讲授(Teaching theory)、案例分析与讨论(Seminar)、实训(training)和撰写报告或论文(Paper)(简称TSTP)的教学模式,意在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回归能力本位教育;体现“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将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引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以及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职业学校就要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而化工专业作为一门需要特殊的行业知识与要求的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下面是笔者根据本校的一些做法和成功的实践作肤浅的阐述。1化工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化工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具体改革的目标是:1.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1.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明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1.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1...  相似文献   

5.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强调以能力为中心进行教学,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实际能力,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对人格素质的培养.难以适应岗位的变化。“人格本位”教学模式适应实现职教目标的需要,同时它更能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按社会需求同步进行教学计划调整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依据。社会发展变革,教学计划就需要紧跟时代,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组织教学,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相似文献   

7.
“能力本位”是以培养职业岗位实际做事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随着产业形态变革与职业教育高移化,这一课程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中均面临严峻挑战。把职业对人的要求作为展开教育逻辑起点的根本属性,使得“能力本位”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核心模式的主体地位不受质疑。解决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发展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切入点是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中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这两个概念做出重新解释,并深化对其开发技术的设计,包括在概括性层面理解和分析工作任务,把职业能力作为关键性课程要素进行开发和设计职业能力的教学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5,(4):122-126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作位公共基础课程的英语教学也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专业素质的培养。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进行整合,采取模块式教学,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以此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出发,阐述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思路。笔者通过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了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和多元智能的职业岗位设定理念。并对该专业的职业岗位标准和就业定位做了相应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本体功能。现代高职教育应树立“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关键,素质与人格是根本”的课程观和“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课程理念,开发“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能力,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构建兼顾岗位针对性与职业适应性要求的课程结构,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演变过程,课程目标逐渐从原先单一的技能型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发展,呈现出“学科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发展总趋势。随着“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提出和深人人心,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升已逐步成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2.
“书籍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承载着与行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理论与实践教育.文章分析目前本课程职业教学的不足,提出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为本位,构建理论与实践“分模块”教学方案与“按岗分工”式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职业能力标准与课程内容教学相结合的职业化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问题--兼评职业教育的三种基本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和“素质本位”是三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基于岗位工种的“能力本位”只重视物而忽视人的内在精神的培养,基于道德概念的“人格本位”有失偏颇,基于人的职业变通力的“素质本位”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职业淘汰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众多传统职业也将发生质的变化。21世纪的劳动者不仅具有一群相关职业流动的基础,而且还应掌握跨职业群的通用职业技能。“宽基础、活模块、人为本”是以能力本位和终身学习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核心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教学重点的一种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无论在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都符合教学改革趋势。本文以中专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摘荟萃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目标取向张海峰在《职教通讯》2002年第9期著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既不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拔高,也不是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理论压缩,而是一种具有自己独特目标取向的课 程。1.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取向—“人格本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不能拘泥于“能力本位”模式,要从成“人”的高度实现对它的超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是“职业人”。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高尚道德和发展潜力;作为“职业人”,必须具有从事职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中的核心概念。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在历史上和不同国家却并不一致。文章从心理学的不同学说出发,梳理了基于不同心理学派的职业能力内涵,包括职业能力即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即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即职业潜能以及职业能力即情境性的综合能力。从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来分析其职业能力内涵,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如美国的以人格为本位的职业能力观、英国的以资格为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德国的从岗位能力本位的职业能力观走向复杂关系中的职业能力观、日本的从素质本位的职业能力观走向注重适岗的职业能力观、法国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职业能力观以及澳大利亚的以整合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基于此,论文提出了中国职业教育应当持有的职业能力观的取向以及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必须确立能力本位观,这是现代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增加、责任范围扩大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的更高要求;也是当今产业界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过程,由他们来决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在能力本位课程观中的最好贯彻。因此,转变学科本位的思想,实现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转换。在与时俱进和有机整合的观念指导下实现课程开发,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专业的设置、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结果的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学生本位、能力本位、企业本位、市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其教学工作的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等特点突出。一、以能力为本位确立教学质量观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突破了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局限,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的终身教育模式。职业教育重视学历教育,但不是为了学历而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向学生传授各种实用知识、技能,强调对学生实际工…  相似文献   

19.
课程模式是课程观、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三者的特定组合 ,是在一定课程观的指导下教学内容及其安排和进程的组合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职业岗位流动的频繁 ,对技术性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相应变化 ,必将导致中职课程模式的变革 ,必须改革旧的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模式 ,创建新的课程模式。一、课程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革课程模式首先必须改革教学观。我国现有的课程模式是以学科本位为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实际 ,重知识学习 ,轻职业应用 ,培养的人才缺乏个性、适应性和创造性。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  相似文献   

20.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改革的要点是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