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的再认识 前苏联凯洛夫提出:“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对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也证明了教和学有量和质的区别,可以分别独立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产生了教学质量测控论的思想。 二、教学质量测控论的提出 教学质量的测控是社会的需要。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第4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用榔头把母亲打死,起因是母亲要他考进班级前10名。反思这件事情,家长根据什么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本人又有没有这种能力达到家长的要求?这里就  相似文献   

2.
正在任何一所学校里,担任班主任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班主任除了要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还要与学生直接接触,与学生家长多接触。接触难免有所摩擦,摩擦的存在总容易产生分歧。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认定管理学生就是教师的义务。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长,认为只要学生没有太大的过错,其余事情就无须操心了。有这类想法的家长绝不在少数,我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让他  相似文献   

3.
小不点儿:暑假里,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呢?聪明豆:首先,要从暑假生活中选择材料。暑假里,你可能随父母游览了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也可能重回故乡,感受了家乡建设的巨大变化;也可能和同学们一起到敬老院与孤寡老人联欢;或者去参加夏令营,进行社会实践……在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写下来。小不点儿:噢,我知道了,不就是写一件事吗?聪明豆:没那么简单。因为这些事情是发生在暑假里的,在写的时候还要注意写出夏天的特点……小不点儿:怎样才能写出夏天的特点呢?聪明豆:夏天是一个火热的季节,也是一个充…  相似文献   

4.
孙莉莉 《红蜻蜓》2022,(36):20-22
<正>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就像万花筒一样,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一件事让你印象深刻?也许你会说,那每天发生的事情可多了,昨天我还和同学……别急,如何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如何将一件事写清楚,还是值得你去挑战一下的哦。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相似文献   

5.
党文萍 《班主任》2024,(1):63-64
<正>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与家长的沟通是否顺畅有效,直接影响到班主任的带班育人效果。很多时候,班主任只关注到事,比如某学生上课捣乱了,某家长来闹事了。但当只看到事的时候,我们容易先入为主困在事里,很难真正解决问题。而当我们对学生、家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时,就会透过事情看到背后的人做出这样行为的原因,对其多一分理解与包容,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经常要学生家长为学生签字吗?不管是家庭作业、考试卷还是家校联系本?你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如果你是一个家长,孩子的老师经常要你为孩子签字吗?你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家长签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看似一件小事,因为长期存在,经常发生,就成了一件不小的事。这件事的背后,恐怕还有相当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思考;这件事的走向,恐怕也有相当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经常要学生家长为学生签字吗?不管是家庭作业、考试卷还是家校联系本?你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如果你是一个家长,孩子的老师经常要你为孩子签字吗?你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家长签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看似一件小事,因为长期存在,经常发生,就成了一件不小的事。这件事的背后,恐怕还有相当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思考;这件事的走向,恐怕也有相当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8.
<正>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们写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常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事情的经过笼统空洞。这是因为同学们对事情的经过了解得不具体,于是只好将事情概述几笔了事。在叙述事件时,同学们要学会把事情的具体经过分解成若干小过程,列出细目,逐项叙述。二是热衷于"虚构",不写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看到的作家在创作时的虚构,是一种很  相似文献   

9.
各位家长请仔细读读下面的两封信件,一封是一位母亲写给我们编辑部的,另一封是这位母亲的儿子写给父母的。从这两封信中,我们读到了一位家长的痛心与无奈,更读到了一个孩子的痛苦与压抑。在信中,家长说“……我们花尽了心血和精力……”,而孩子说“……你们为什么不替我想一想……”。家长理解不了孩子,孩子也理解不了家长,这就是代沟吗? 对这两封信,我们已经找专家为这位母亲回信作了解答,但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解答就能解决的,我们很想听听您的看法。对于这样的问题,您的家庭存在吗?您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您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您可以高屋建瓴地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您是一位普通的读者,您可以为我们提供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经验与心得,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行。望各位朋友踊跃来信,为了这母亲和孩子,也为了所有的母亲和孩子。  相似文献   

10.
周一,我班学生沈锦(化名)没有来上学,徐老师与家长电话联系后,才知道他早已经出门了——看来,孩子是逃学了。孩子的母亲找了一个下午也没有找到他。傍晚,他按照平时放学的时间回家了,母亲当即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一气之下,还打了他。没想到倔强的沈锦不但不承认错误,还离家出走了,直到第二天傍晚才回家。其间,老师和家长心急如焚,到处找他。后来,孩子终于回来了,上课也比较安心了。我找他谈话,询问他事情的经过和心里的想法。同时,我和《班级周报》的小编辑商量:最近班中同学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件事,是不是可以做一个专题?于是,小编辑找到沈锦向他约稿,告诉他同学们都很关心他,希望他把这件事情写一写。真情难却,沈锦答应了下来。我敢断定,对这位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来说,这是迄今为止他最投入的一次写作。不久,小编辑就收到了沈锦交来的文章——《刻骨铭心的两天一夜》。文章写得很具体,感受也很深刻,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不断向上的集体?试看如下几则本人班主任案例。案例一:处理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事同学们:今天我们说说请假的问题。有些事情,我们在生活中是不可预先设知的,这些事情,既不受人为的控制,又不能预先知道,比如  相似文献   

12.
“一事一议”是我们学写议论文的起点。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 ,关键在于论点的提炼和确立。对于初二学生来说 ,怎样提炼和确立论点呢 ?下面提供三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一、了解清楚所议论的事情 ,并进行概述、归纳和提炼了解清楚所议论的事情 ,这是议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对事情进行概述。概述 ,是从总体上把握事情 ,并选准角度 ,抓住要领 ,简洁明了地叙述。归纳 ,是要深入挖掘事情的实质。归纳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多思考。归纳的语言力求准确鲜明。提炼 ,是对归纳的再思考、再抽象 ,由形化意 ,从质显神。归纳偏重于事 ,提炼偏重于理 ;归…  相似文献   

13.
正小熊,班中一孩子也。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溺爱过甚,导致其性格存在很大缺陷,稍有不如意,就发脾气,甚至多次以"跳楼"威胁家长和老师。这样的孩子,没少让我烦心,一来二去,在和其过招的过程中,却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老师,快给我一块吧!"那是今年春游时发生的事。午餐时,有孩子过来找我:"胡老师,快过去,小熊又不爽了!""怎么了?""我们午餐的凳子不够,他想独占一张,吕老师让他和  相似文献   

14.
最近,浙江省发生了一名高中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将母亲打死;两名初中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名同学砍死的事件。河南省发生了一名学生家长因其子未被评上“三好学生”和未当上少先队大队长,遂带人殴打班主任等人的事件。上述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一些学?..  相似文献   

15.
申建华 《辅导员》2013,(20):45-45
<正>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不断向上的集体?试看如下几则本人班主任案例。案例一:处理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事同学们:今天我们说说请假的问题。有些事情,我们在生活中是不可预先设知的,这些事情,既不受人为的控制,又不能预先知道,比如  相似文献   

16.
反思
  溺水之殇,何时能休?
  每年暑期,总有一个词常常刺痛我们的神经,那就是溺水事件。一桩桩惨剧,谁的过错?是家长照顾不周,是学校监管教育不严,还是政府部门管理不力、措施不多?以前类似的事情也有过发生,但为什么偏偏不能引起关注呢?  相似文献   

17.
最近,浙江省发生了一名高中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将母亲打死;两名初中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名同学砍死的事件。河南省发生了一名学生家长因其子未被评上“三好学生”和未当上少先队大队长,遂带人殴打班主任等人的事件。上述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一...  相似文献   

18.
这次习作其中一个要求是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并写出从这件事情中得到的启示。要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选准要写的事情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很多,有高兴的事,有伤心的事,有成  相似文献   

19.
(一)采用新颖的开头。 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头。首先用典型生动或令人震撼的新闻开头,以震撼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八年级的法律知识时,我告诉同学们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就是发生在我们本地的儿子杀死母亲的案例。这一新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意识到青少年因为不懂法而犯罪,应学法、懂法,依法律己,让学生具有了学习法律知识的迫切性,对法律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了两份材料,一份反映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另一份反映浙江省温州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