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里的中国足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弹指一挥间,已是5个年头了。虽然5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其睹,但是“假球”、”黑哨”、“赌球风波”、“球场暴力”等种种因素给中国足球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那么,中国足球5年来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呢?确实应该好好总结。首先,看看运动员的数量。1996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运动员人数是7675人,其中职业、半职业运动员为1037人,青少年运动员2733人。1997年运动员人数是8028人,职业运动员为549人,业余运动员为7479人,  相似文献   

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人在多少次中国国内联赛谢幕之后用这句诗来形容它的日新月异了。然而,当1995年的万宝路全国足球甲A联赛鸣金收兵之后,人们蓦然回首,就会发现1995年对于中国足球而言,真的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一年。 职业味浓 1995年是中国足球推行“职业联赛”的第二年头。很多球员和球迷在评价这一年中国足球的最突出特点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职业足球发展过程中,职业足球与媒体的关系存在诸多缺陷。职业足球在对大众传媒的运用上表现出种种不成熟和“不作为”,而媒体在职业足球报道中由于缺乏专业素质和职业态度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甚至失职。这主要是因为职业足球与媒体的目标和利益诉求往往是相抵触的。二者应在职业性和专业性上下功夫,从而共同达到最佳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4.
所谓职业足球,应该是足球的市场化,卽把足球作为一种产业来操作、来运营。因此,作为投资方的企业,完全有理由向足球索取“产出”,正如足球之外的任何企业不能不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亦卽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样。否则,就不是职业足球了。因为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大连万达、武汉雅琪等企业准备撤出足坛。那么,在目前足球的“产出”相当有限的情况之下,为了中国足球的长远利益,求得中国职业足球的稳定发展,或日留住中国足球的“根”,我们应该怎样做?简言之,我以为,我们的俱乐部,尤其是我们的球员不妨过几年“紧”日子——这“紧”,自然是  相似文献   

5.
ENJOY网式足球 米卢真是个超级老顽童,虽然已经快60了,但是他的精力体力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很多时候米卢显得比20多岁、30出头的国脚们显得活泼得多。这就是米卢自己倡导的“享受足球”,米卢对足球的享用,远远超过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他的中国弟子们。 把足球作为享受的一个标志就是从足球和网球的结合中产生了所谓米卢特色的“网式足球”,没人能考证这是不是米卢的发明,估计不会是米卢的专利,但是米卢把他带进了中国国家队。网式足球里,足球由激烈的对抗运动转变为不那么激烈的隔网对峙,由多人的集体项目转变为两个人或四个人的对抗。网式足球因为需要的体力、强度、人员和场地的减少和缩小,  相似文献   

6.
千杯不醉     
喜欢中国足球,给我一个理由先! 经历了太多的苦痛挫折,我们对中国足球一度变得麻木不仁,并不是炎黄的子孙们是脆弱的群体, 实在是莫名其妙的染色体毒杀了国人的中枢神经。它就像一部充满血泪的编年史,从中可以学到诸如“5. 119事件”、“黑色N分钟”、“陪太子读书”、“球霸”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也让那些咿呀学语的孩子们知道了“黑哨”、“假球”这些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快乐也曾有过,2001年10月17日的五里河见证了中国足球的“金色时刻”,但世界杯上的颗粒无收、沈家军兵败奥运会预选赛、铿锵玫瑰在雅典遭到血洗、国家队以一个净胜球的劣势与德国世界杯诀别这些中国足球过去几年的太事件,让我们不禁暗自沉思,那个“金色时刻”是不是有些爆发户的味道呢? 每当中国足球遭受大的挫折后,上天总会赐绐我们一些“小恩小惠”,可像亚运会亚军、亚洲杯四强这等安慰性的胜利就像快餐式的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我们需要的是即使再过十年、二十年都依然沉浸其中的胜利。爱一个人可以没有任何理由,但喜欢中国足球,请务必给我一个理由先! OK,我这就给你一个理由,一个能令你千杯不醉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必要的丧失     
足球,从客观的一个物质结构体经过数百年沧桑的沉淀,终于我们可以从感性上把它看成是一种生命。于是它的成长便是不可抗拒。如同人的生命一样,足球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可缺少地丧失…… 自从有了裁判,足球便失去了它一部分的自由; 一个小小的失误,往往决定整场比赛的命运; 球员一次不寻常的举动,会改变他的形象; 职业足球在中国的萌芽,便砸碎了无数的铁饭碗; 为了自己的前程,球员抛弃了钟爱他的球迷,(反亦有之) ……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中国足球是一个江湖,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角色间的变换莫测让人感到茫然而不可信任。有人说,中国职业足球最让人回味不尽的是足球经理人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浓缩着中国足球的变化。历数1994年足球职业化以来的中国足球经理人,他们虽然划着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无不以足球为圆心。"程鹏辉:“误入歧途” 两起两落" 程鹏辉形容自己搞足球是“误入歧途”。1996年,程鹏辉在海南工商行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步入了足球这个行业。五年弹指一挥间。这五年当中,程鹏辉经历了前卫寰岛的缤纷繁华;也经历了辽足的穷困艰难。当然,在他的履历中还写…  相似文献   

9.
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走了5年的历程,成绩不小,足球市场连年火爆,这是明证之一;足球学校挤破门槛,这是明证之二;球员“出口”欧洲市场,这是明证之三。没有实行职业制的八一队终被挤出甲A,这是反证之一;假球、黑哨得到舆论和传媒如此关注和监督,是反证之二;徐根宝可以5年之中走遍东西南北,是反证之三。总之,职业化后,中国足球有了活力,有了气力;我们虽无缘探查中国足协的帐目,但可以肯定说也有了实力。但是,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录像观察统计法,对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近几年的32场国际比赛中的传接球失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在比赛中的所有失误有近60%是由于传接失误造成的.而传球失误又占传接球失误的2/3.在不同运动速度、对抗状态下的传接球训练中要真正抓住训练的要点与核心,在细节上严格要求是给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今后提高传接球训练质量与效率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全国足球甲 A 联赛接近尾声之时,球场上发生了“姜峰事件”,并由此爆发出至少两大新闻:一是辽宁队的国脚姜峰用他带钉的球鞋狠狠地踏向已倒地对手的腹部,创中国足球场上暴力伤人之最;二是面对如此有意的严重犯规,当值的国际级主裁判竟只给其黄牌警告了事,这似乎也创造了中国裁判执法业绩中的一项纪录。可以说,这两条新闻的价值实在是难分伯仲了。身为职业球员,姜峰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这实在令人气愤,所以对他施以停赛处罚。无人表示异议。然而,执法此役的主裁判的职业道德问题,却值得人们好好评议一番。连不喜欢看足球的人都知道,裁判是球  相似文献   

12.
向黑笔宣战     
喧嚷一年的中国足坛终于得到片刻的喘息了,一年来关于“假球”“黑哨”的声讨似乎使人淡忘了职业足球开展五年来“中国足球整体本平已有提高”“观看联赛的观众在逐年攀升”这个主旋律。应该说.足协的官员们工作是努力的,他们在不讳言市场经济时期不排除“假球”“黑哨”现象的同时,也想努力把工作做得严谨和滴本不漏,这一点通过他们在联赛后用加大比赛监督力度的努力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决心与信心。反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新闻界.在大多数媒体为足球改革取得的成果击节叫好的同时,却仍有不少人在滥用权利,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的遮掩…  相似文献   

13.
男足的呼唤     
中国足球很像一位欠下巨债的人,发家再快也没法让债主们满足,而当“他”摆出一副债多不愁的姿态,一夜暴富便顿失穷人本色,这就不能再让人同情。 职业联赛踢了三年,足球也向前滚动了一大截,中国足球虽不忘穷人“黎明即起”的生活准则,可扫完自家的庭院却似乎不知该干些什么好了。 职业革命最初的轰轰烈烈业已归于平静,但还远没到躺在功劳簿上论功行赏的时候,伴随深化改革的强烈要求,中国足球必须呼唤自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足球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我们似乎已经听到了中国足球春天即将来临的隆隆脚步声。 足球俱乐部体制的建立、中国足协和地方是协运行机制的转换、首届职业足球联赛的成功举办、运动员转会制度的终于实施,……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中国足球持久不去的“萧条冬季”里的一声声“春雷”,预示着中国足球充满活力的新体制即将形成,预示着中国足球春天的即将来临。这是中国足球界历经无数劫难盼来的春之消息。 那么,谁将是报告中国足球春天来临的第一位使者呢?  相似文献   

15.
一、立足于快,不怕失误现代足球的进攻,关键在一个“快”字。“立足于快”还是“立足于稳”,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进攻指导思想。虽然大家一般地也都支持打快,但一遇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战术打法,有些同志往往就有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求稳的倾向。所谓求稳,其实质就是要慢下来。明确地提出打慢的人是不多的,打慢主要是通过求稳表现出来。求稳的思想根源主要是怕失误。求稳的提法很多,主要是要求准确性,也有要求节奏感或成功率的。我对这些提法的认识和看法是:关于准确性俗话说:“忙中有错”。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打快,不可避免地失误就多些;打慢,从局部讲失误会少些。但也应当看到,打快,虽失误多,成功的机会也多;打慢,虽失误少,成功的机会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足球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日益为人所关注。在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的对话栏目甚至以“足球产业”为内容,作了一期专题节目。“对话”是一个经济类栏目,足球产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步入“对话”这一大雅之堂,足见其吸引力。但是,对于目前国内俱乐部的经营发展,存在着的最大问题便是“经营”的本身。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李春江变了;2006年,杜锋、朱芳雨、易建联、王仕鹏、积臣、李群这六头“华南虎”变了;2006年,好像整个广东宏远宝玛仕都变了……量大的变化,不是因为头上多了别人艳羡不已的两座冠军奖杯,而是他们从外在到内心的转变。不过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这样的全面变化,才让这支CBA的豪华之师再次向总决赛挺进,直到实现三连冠。体制:完全市场化,抛弃足球就搞篮球说到成就三连冠,先从根上说起。说宏远,总绕不过市场这个词。面对市场,广东宏远当年也曾做出过痛苦的选择。当年,宏远集团曾拥有足球和篮球两支职业球队,这足以让宏远人感到骄傲,因为他们是全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期的足球传媒,批评和抨击中国足协的文章铺天盖地。这些文章均颇具鲁迅先生杂文的特色,像匕首,像投枪;一刀刀扎向足协的“心脏”,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中国足协比清政府还要腐败无能,中国足协简直十恶不赦。本来足球传媒充分享受新闻自由权利并展示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实乃好事一桩,但不负责任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一窝蜂地对足协指手划脚甚至讽刺.挖苦、谩骂,即使说不上晔众取宠,也有人云亦云之嫌。实事求是地讲,中国足坛近来颇不平静,方达、雅用宣布道出足坛了,“假波黑悄”传间不断,球迷闹事时有发生·中国…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绿茵场上若没有巴西人的身影那就不叫足球;蓝色桌球台边如果没有中国人挥拍那也不叫乒乓球——此言不差。今日中国乒乓健将,一如巴西足球员遍布天涯生气勃勃令人称奇。在这众多的“海外兵团”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中国教头王大勇。这大勇魔术般地将比利时男子乒乓球队跻进了“王牌”军之列,获得了一个“魔术师”的雅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足选帅尘埃落定,“少帅”已经升帐练兵。女足曾为“久病难医”的中国足球注入一针“强心剂”,也为足协领导的政绩簿上大大地记了一笔功劳。但中国足球的顽症远非拿一两次世界亚军就可以解决。美国世界杯的出局其实早已注定,只不过许多人还不愿放弃幻想而已。球队成绩不好,主教练当然有责任。但看看国人们对男足“虚热”与对女足“冷漠”的情景时,中国女足的衰落又是一人之力可以承担的吗?换教练一直是中国足球的一大“特色”,甚至成为解决矛盾的“良方”。如今中国女足也要尝尝这味药的滋味了。更换教练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中国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