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陇西李氏之兴,与古羌族的发展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从事李氏文化研究的学者一般认为,李氏远祖出自轩辕黄帝,子孙繁衍,瓜瓞绵绵,至东汉终于形成了陇西李氏的庞大家族。李氏文化源远流长,对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为羌学研究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陇西李氏是唐代著名的五姓七家之一,敦煌房更是陇西李氏家族内的显赫房支,被唐代政府定为著姓并列入宗正寺,编人属籍.但由于陇西李氏敦煌房世系失载,所以学界对敦煌房所指存在一定误解.经笔者校诸史籍,考证陇西李氏敦煌房应指凉武昭后李茂一支.而且李茂的后代至唐代仍保留着敦煌爵位.  相似文献   

3.
李氏“根”在今甘肃临洮。李耳十世孙李崇为秦陇西守,即为李氏陇西房始祖。崇后李仲翔汉初为将军,死葬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之东川,遂家焉。以飞将军李广而驰名的“成纪李氏”实乃“狄道李氏”之分支,而统谓“陇西李氏”。这些史实不仅见于史传碑志等文字记载,也得到今临洮出土文物和历史遗迹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同为陇右文化之大宗 ,二者实有较为密切之关系 ,但至今尚未见有人予以明确揭示。找出二者的契合点 ,对于“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 (尤其是后者 )的研究走向深入 ,对于旅游事业的深入开展 ,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二者的契合点在于虎图腾。换言之 ,李氏文化应源出于以虎图腾为中心的伏羲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唐书》陇西李氏敦煌房辨疑张书城《新唐书》卷72上《表》第12上《宰相世系》2上历述陇西李氏各房世系之后结语:陇西李氏定著四房:其一曰武阳,二曰姑臧,三曰敦煌,四曰丹阳。据此看《世系表》就会发现其中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表》中对武阳、姑臧、丹阳三...  相似文献   

6.
神秘古谶李氏当王推动了汉字文化圈李氏政权的建立。众多的李氏政权促进了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交流与发展,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隋唐赵郡李氏家学家风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中古著名士族赵郡李氏的家学家风为研究对象,具体对赵郡李氏在新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所发生的家风家学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对他们政治及社会地位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赵郡李氏在隋唐家学家风主要分化为两种,它们因为在不同方面与现实政治相契合而有利于一部分赵郡李氏保持其政治社会地位。这种情况不仅发生于赵郡李氏中,也是出现于隋唐山东旧士族中的普遍现象,而到唐中后期则扩展到一些新兴的官僚家族层面。而这一现象与唐中后期的“牛李党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先秦典籍和出土文献中“李”字及其用法的综合考察,得出关于李氏起源问题的一些结论。李氏出自职官,但并非源自“理氏”,里氏、李氏、理氏同一姓氏在不同时代用字不同,均源自同一职官,春秋和春释前用“里”字,战国开始用“李”字,而以“理”为氏则是战国以后,职官义普遍写作“理”、姓氏普遍用“李”字。从先秦典籍和出工文献看,先秦不存在“理氏”。  相似文献   

9.
在粉体工程学中,粉体比重是其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测定项目,所采用的仪器是李氏比重瓶。针对近年来在粉体比重的测定过程中,经常出现测定结果不稳定的情况,进行了比重瓶的校正实验。其方法是采用容积法,利用标准滴定管对李氏比重瓶进行校正。结果表明:实验室用李氏比重瓶刻度值分布不均匀;利用容积法校正李氏比重瓶方法可行,且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度较高,可以满足仪器标定的基本要求;目前市面出售的李氏比重瓶多有一定的误差,需要在使用前进行校正,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李氏朝鲜在立国之初即确定了"事大"政策,这一政策对朝鲜影响甚深。在明清鼎革之际,李氏朝鲜的宗主国虽由明变为清,但朝鲜对明朝的文化认同却从未中断。其在明亡之后,表面上奉清朝为正朔,而实际上仍奉明朝为正统,甚至计划实施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其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尤其是华夷之辨,构成了朝鲜在明亡后系列行动的指南,形成了独特的中华认识。  相似文献   

11.
掌握好汉字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前提,而古文字又是古代汉语学习的必修内容。文章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古文字资料入手,对汉字的本义、形声字的发展规律、古代汉字的异化现象及其蕴涵的古代文化信息等进行了系统讨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文字对我们准确掌握汉字的本义、读音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等都有重要帮助,同古代汉语学习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将古代文化有机地融入古代汉浯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课外阅读的深度、教师潜移默化的身教等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在语言的理解上更进一步,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趣味性,提高古代汉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古都文化是前代、国内、域外文化相互融通而形成的,它有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次的内容,人们常常误解其是国内外文化的大杂烩,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是浅层面物质文化的内容。避免这些认识的误区,发挥古都文化在现代旅游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古都文化特色,正确处理古都旅游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谨防重塑人造景观,避免低层次重复等破坏古都文化的行为,在古都旅游中,真正发挥古都文化这一永恒不变而又绚丽多彩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整体性,闭合性,异质同构性原则在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及文学翻译中都可得到运用。在文学翻译中要对原文进行语言认知和美感体验的双重活动,构建格式塔意象,而后用目的语进行格式塔意象再造。本文运用格式塔意象基本理论,分析古诗《行宫》的上层格式塔意象和下层格式塔意象,并对《行宫》四个译文在格式塔意象的再造上的得失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陆机的《拟古诗》,虽然在内容上缺少创新,但在五言古诗的发展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初步扭转了当时人重四言诗轻五言诗的倾向,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在艺术形式上,陆机的《拟古诗》更加精美,更讲究艺术技巧,体现了五言古诗由俗到雅的发展趋势。陆机的《拟古诗》对晋代及其以后的拟古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人们学习的标准和榜样,从而拟古成为一种学习前人,提高诗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的境界是意象的世界,在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从意象的角度解读古诗作品,是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把握古诗意象的递相沿袭性特征,探讨诗歌意象选择的群体和个体性特征,体味揣摩诗人意象选择所产生的美感效果和整体把握意象的组合关系,不仅可以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涵,避免无谓的误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确立古诗阅读教学整体把握、强调熏陶的理念,达成审美化、创新性阅读。  相似文献   

17.
从古书句读到标点的历史源流切入,明确了古书标点的重要意义,通过分类,列举现行标点古籍中误点误断的例证,提出了古书标点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古代"避讳"之礼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是古人忌讳传统的延续或传承,即在人死之后讳称其名,以示敬鬼神之义,并由最初的避君王名讳,又发展出家讳、私讳,甚至名字的谐音也要讳,演绎出种种避讳之事,避讳之制因此愈演愈烈。避讳制度既有敬奉鬼神、尊崇先父先王的传统文化心理,又有迂腐而荒诞不经的迷信观念。  相似文献   

19.
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古代汉语教材中内容比较全面、编排新颖、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但该书中的一些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古代文学研究,往往停留在庸俗社会学、纯艺术论和文化背景等三个层面的浅表认识上,而其精髓在于对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自然宇宙观作最高妙、最厚重、最含蓄的深层思考。因此,只有对其人文精神的研究才具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进而真正提高古代文学研究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