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刷是指忠实于原稿,或高于原稿的批量复制过程。对于原稿的复制大致可分为对原稿的阶调层灰、色彩、清晰度等的复制。在复制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根本的准则:还原灰平衡。可  相似文献   

2.
网目调特性──阶调复制原理、方法、技术──北京印刷学院陈士文有了台式扫描仪和具有postscript的激光照排机,桌面出版商就能制出黑白网目调版,它比照相制版和电于分色机制版制出的版好。不足之处是受尺寸大小的限制。照相制版用的照相机、通过镜头和原稿架...  相似文献   

3.
印刷原稿为什么要进行印前处理?印刷或复制图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图像像素重构的过程。非数字化的原稿图像大多为细微颗粒组成,其像素直径很小,很难用印刷方法直接传递和复制,因此必须按照印刷工艺的特点,重新将原稿图像分割成网格,用与原稿特定部位的阶调相对应的网点再现原稿的色彩和阶调层次。  相似文献   

4.
彩色印刷复制的目的是用网点来还原原稿的颜色,也就是说印刷复制品在视觉上应与原稿一致。由于原稿(如照片)的颜色深浅是由密度来表现,而印刷复制品的颜色深浅是由油墨的网点百分比来表现的,因此印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是:使印刷复制品尽量接近于原稿。近年来,我国进口了大批先进的印刷复制设备(如彩色桌面制版系统、海德堡四色胶印机),而印刷复制品却与原稿相差较大,印刷品的质量与先进国家相比也不较大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于工作人员往往凭经验行事,不按科学的方法去组织生产,靠经验来操纵先进的印刷复制设备是很难这到预期目的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应用日趋普及.人们运用各种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阶调调节。彩色图像的阶调复制似乎可以很轻松的完成,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印刷复制品的密度范围一般比原稿要小,所以在复制后必然会使原稿的阶调被大大地压缩。而彩色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亮度范围大.相应的阶调压缩量较小,不易被觉察。但当图像的阶调被限制在较小的反映原稿亮度变化的印刷密度范围内时,这种压缩的比例就会被放大,从而使彩色显示屏和印刷品再现图像所产生的视觉感受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图像阶调的调节决不能仅仅依靠观察彩色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而是必须细致、充分地分析原稿阶调再现的重点以及原稿所表现的内容与主题,在此基础上对阶调复制曲线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彩色图像的分色与完稿(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工艺用青、品、黄、黑四色复制彩色原稿或电脑生成的彩色作品,因而需在完成所有图像处理步骤后作分色处理。桌面设计和制作结果不一定满足特定的印刷工艺和印刷材料组合,为此需在设计和制作完成后进行与复制目标有良好一致性的适应性处理,这称为完稿处理,而分色则是操作Photoshop最重要的完稿步骤。 如果原稿经扫描后直接输出,则应该在扫描时选择CMYK图像模式,并根据原稿特点在扫描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照相制版与电分制版,其色彩控制方法都是建立在以密度控制为核心的色彩属性定义与描述的理论基础上,并通过一个封闭的体系来进行色彩的识别与校正,在CMYK色彩空间中完成原稿分色到印刷成品的全部工作,并且对不同原稿的复制均具有针对性。所以在印刷生产相对封闭的情况下,依据作业人员的熟练程度和经验积累,结合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数据(如灰平衡、彩色校正、最佳印刷密度控制、网点增大等等),传统色彩控制方法也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原稿的含义所谓原稿,是指相对需要复制而言。彩色反转片在未选作制版前,在国外称之为幻灯片,仅作为放映欣赏等用。从印刷制版角度分析,任何事物只要是人的视觉能反映的,均可通过画面重现。    相似文献   

9.
校对:主体、功能和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主体、功能和责任孙培镜校对,在我国一向也称“校雠”。“校雠”作为我国编辑史上的一个专门用语,既指古籍整理工作中的校勘,又指古籍和原稿复制工作中的校对。从校与编的关系看,古籍整理工作中的校雠,一向是编校合一的,即一人而兼编校二任;而古籍和原稿复制...  相似文献   

10.
探求“出版”价值和规律的科学──出版学科出版物述评邵益文“出版”是个很古老的行业,如果以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复制原稿,并以流通等手段公诸于众:一个要素来理解“出版”的话,那么,出版的产生可以上溯到简帛时期;如果以有版为线,也可以推到雕版时期。以实物(...  相似文献   

11.
印刷在现代的定义是大规模地对原稿的复制,即指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需任何压力与印版也能使油墨或其它粘附性色料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新技术(如静电复印、喷墨印刷等)。 近几年内,高科技对印刷出版领域的渗透表现在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印刷和彩色打样3个方面,它们都被称为CTP技术,具体定义如下: 1. Copmuter To 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即脱机直接制版技术; 2 Copmuter To Press(计算机直接到印刷机),即在机直接…  相似文献   

12.
色彩是彩色印刷的生命,提高彩色印刷质量,首先要提高色彩质量。彩色图像复制过程,归根到底是色彩的复制过程,就是要把模拟原稿通过扫描的色彩分解或数字原稿通过色空间转换处理,然后经过输出胶片.晒版或CTP直接制版将网点转移至印刷,进行色彩合成,达到还原原稿的目的。实践证明:在印刷企业整个质量管理控制链中,色彩管理处于中心地位,色彩是印刷品质量控制核心,色彩管理体系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决定了质量管理的目的能否实现,也决定了生产作业能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copyiog 誊写(的);复制(的) copy in sheets 未订在一起的原稿(复制品等) copyist 抄写员;复制者 copyreader 编辑 copyright 版权,著作权 copyrighted 取得版权的 copyright application 版权申请 copyright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谈谈校对     
张鹏涛 《编辑学报》1994,6(3):141-144
1 校对的源起 《辞海》对“校对”一词解释为:“报刊、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 《世界大百科辞典》对于“校对”的解释为:“在字义上为比较订正之意。普通校对系主指活版工程中,为使组版适正,将打出的校正样张与原稿对照,订正上面的倒空、误字、漏字、误排、格式上的错误,以及原稿上的错误。原稿在原则上做为根本,依原稿订正乃为  相似文献   

15.
高文 《电子出版》2002,(6):12-13
从原稿、设计、制版到印刷,要经过原稿扫描分色、文字录入、图文处理、组版、拼大版和印版制作等各种工序。由于人员、环境和作业方法的影响,难免会产生错误,因此印刷之前必须通过打样方法来获得印刷所需要的各种样张。因而打样作为印刷工艺流程中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刷风险与成本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传统打样是指印前工艺中,先在照排机上输出胶片,再通过晒版机晒版,最后在  相似文献   

16.
因特网(internet)以及数码数据交换日趋普及的今天,出版工作不能排除电脑技术。出版职业教育在电脑化前后有些什么变化,从历史上稍加观察就可弄明白哪些是新出现的事例和遗留的问题。 书籍出版作业很庞杂,一般可分为规划、编辑(原稿编辑、校对)、制作(原稿指定)和发行等,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编辑和制作,其中以制作(原稿指定)为主,且以相关组版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原稿(Original)是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图文信息载体。 彩色出版系统,允许设计人员用各种各样的、不同来源的原稿,这些原稿可以用传统照相机获得,也可用数字式照相机(Digital Camera)或是光盘图库 (Photo CD)获得。它们均可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及其它处理。选择好的原稿(例如反差适中、不偏色、层次丰富)可获得高质量的印刷品,同时可以节省大量修版时间。 电子原稿(Electronic Original)可用数字式照相机获得,也可以从光盘图库和用软件在计算机上绘制,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  相似文献   

18.
静电复印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档案、文件复制的新的手段。由于复印机可以将原稿上的字迹,甚至纸张颜色的深浅及其它痕迹完整地反映在复制件上,所以在复制前首先要看清所要复制的原件,根据其大小、纸张、颜色、字迹、深浅、装订形式以及页暂,合理地选取纸张尺寸和调谐复印机本身的浓度控制旋钮(杆)。下面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人类对于信息传播手段的开发,一直把重点放在扩大规模、提高效率上,所谓“印刷”,就是对原稿进行大批量复制的产业。今天我们来到这样一个转折点;出版物满足人们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绘石制版时期因印机、版材、技术等原因,每制一版需十色左右,已为前述。只能采用深色版版面阶调短和小,墨色浓,负责原稿深色部分;淡色版版面满和深,负责浅色区域,因此早期照相制版虽有改进,仍用黄、深红、淡红、深蓝、淡蓝、黑版六个色。那时的黄墨偏红,深红墨偏黄、深蓝墨偏红。用红、绿、蓝的滤色镜,分色成蓝、红、黄的色版,于理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