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从汉语音韵特点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形成及特点。诗歌讲究声律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能增添艺术表现力;但不能为格律束缚,也可以打破声律限制,创造另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2.
刘熙载在其作品《艺概》的“诗概”一节中,概述了诗“言志”、“缘情”、“理义”为本这三种本体论.这是他对传统的诗学本体论中“言志为本”、“缘情为本”、“理义为本”的继承,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诗言志”与“诗缘情”——古文论笔札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典》中“诗言志”的命题,应当是战国史官对前代观点和理论命题的追记。“诗言志”说中的“志”,其原初内涵应包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后来,受“政教”观念的影响,才每每被解释为与“政教”相关、并符合其要求的思想或情感。“诗缘情”从“诗言志”而来,二者相客而非时立关系。但是,也不能认为“诗缘情”等于“诗言志”。“诗缘情”说既让人们重新看到了“诗言志”的原初内涵;更在“诗言志”说的基础上,使文学的“情感性”特征得到了明确。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某种体验需要发泄的动态反映。情感表达贯穿整个歌唱过程。准确真实的情感表达对于歌唱有着内在的助推作用,可以帮助歌唱者达到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竹枝词,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诗歌艺术形式,是记录民间名物生活习俗的重要载体,其语言较为接近民间社会生活真实状况。以李孝友《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为代表,其中的语言信息,可一定程度揭示清代乾隆到光绪年间云南民间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以及云南汉语方言状况。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爱情诗歌“缘情而绮靡”。其中乐府诗中所表现的爱情心理更加丰富多彩,陷入爱情纠葛的人物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文人爱情诗中融进了悲叹时事、感叹人生的成分,艺术技巧达到很高水平。两类诗歌中都开始大量描绘女性的容貌、体态和服饰,致使“绮靡”之风更炽,到梁陈宫体诗中蜕变为色情描写。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探讨了九叶诗派的诗歌表现策略,即"戏剧化主张"和"包含的诗",并在历史的背景中深刻分析了这种独特表现手法的形成原因及其丰富内涵,最后指出其在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共同的理想追求,相近的诗歌风格,使元稹和白居易自相识之日起便结下了坚贞情谊。二人在交往过程中,常以唱和为媒介,传递信息,互通有无。文章试图从政治关切、仕途砥砺、精神安抚、诗艺切磋等多角度分析其唱和所渗透“相戒”、“相勉”、“相慰”、“相娱”的情感交流类型,窥探诗人间深厚友情,以作为彼此相处、知人论世之凭证。  相似文献   

9.
王独清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吸纳和借鉴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他又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群,王独清是一个贵族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追求纯诗的象征主义诗人,他认为"理想中最完美"的诗的公式是:(情+力)+(音+色)=诗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抒情诗的发达。这些即兴式的抒情短章的创作,多在饮酒的环境中进行,它们记录了作者平日积累于心底,经酒精刺激徒然爆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人生感受。本文从文学史中有关的生动的作品和史料中,具体描写了这一段千古诗酒风流,寻绎不同时代不同个人诗酒因缘的不同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中国酒文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1.
情感与歌唱在时间过程中是极为相似的心理图式和心理行为,形成“同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情感既是歌唱的起点,又是歌唱的终点。“起点”即歌唱前要有充分的情感前准备,“终点”即歌唱的最终目的是正确的传达、表现歌曲情感。歌唱不是为了炫技,歌唱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前提,为正确表达歌曲思想情感服务。  相似文献   

12.
波眠是生长在甘肃陇南地区的一位诗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波眠的乡土以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表现了与这块土地上父老乡亲同体共命的感情。“倾诉与呼唤”是波眠乡土诗的主旋律。在艺术上 ,波眠的诗表现为特色鲜明的乡村事象与独特生命体验的同构谐生 ;同时 ,波眠的诗是凝重的 ,但一些诗在凝重中却又给人以孩子般的天真与清纯  相似文献   

13.
永嘉既是行政概念,又是文化地理概念。清代部分山水诗及仿谢灵运诗中多次出现的“永嘉”地理符号,不仅是坚守和传承永嘉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谢灵运诗歌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发生路径。“春草池”“富春渚”“七里濑”“谢公岭”等文化地理符号,是清人建立对谢灵运诗歌经典性认知的重要媒介。清人仿谢诗通过对谢灵运所建构的“永嘉”地理空间进行审美感知、艺术重构和情感共振,客观呈现谢灵运诗歌在清代的内时间意识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4.
音乐魅力之大至于"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而诗歌如诗骚、如乐府、如唐诗、宋词、元曲作为音乐文学,在雅、清、燕、俗四代音乐的羽翼下,经三千年风雨盛传不衰,然至明清却"莫能继焉也"。终其要因,盖失文人、知识分子参与将明清俗乐与明清山歌(民歌)结合以明世。于是,诗歌至明清竟成遗韵绝响。故曰:"作诗苟不为声,虽意止而不能远。"而予即从诗与乐之关系论诗歌之没落,并建议其至而今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与英国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都是歌咏和描写自然的隐逸诗人.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在热爱和描写自然、具体创作和理论思想方面,既表现出不谋而合的一致性,又有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7.
引诗歌入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征.这一现象的成因有三即"史传"与"诗骚"的融合;雅文学与俗文学的融合;通俗文学之间的融合.探讨形成原因,了解诗歌在小说中的作用,明确诗入小说的弊端,对我们深入研究古代小说的民族形成和民族特色会有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探讨大学英语情感教学法的意义及其实施方法,提出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近距离合作关系。在这种授课方式中,师生相互间的情感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但保障了声乐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营造了一个和谐友善的教学和交流氛围,更体现了生命个体的尊严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诗的本质在于抒情,但也不乏理趣。即便是那些情味甚浓的诗作,也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哲理意蕴。究其原因就在于:"诗言志",作为我国诗歌理论的"开山纲领",是诗中言理的直接源头;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在儒家思想统治之下,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使得诗中言理得以张扬。再则,哲学的浸润使诗歌丰厚了哲理意蕴。这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推动古典诗歌中哲理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