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的研究大气压力的实验是:用一个边缘完好无缺的玻璃杯,里面装满水,再用一块硬纸片盖住,然后倒过来(如苏教版《自然》第八册第一课)。学生会发现纸片和水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掉下来,纸片将水稳稳地托住了。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是眼睛看不见的大气压力将纸片和水托住了,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对于这个实验,几乎所有的科学教材和教参都说杯中要装满水,不能残留空气,至于为什么却没有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研究大气压力的实验是:用一个边缘完好无缺的玻璃杯,里面装满水,再用一块硬纸片盖住,然后倒过来(如苏教版<自然>第八册第一课).学生会发现纸片和水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掉下来,纸片将水稳稳地托住了.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是眼睛看不见的大气压力将纸片和水托住了,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对于这个实验,几乎所有的科学教材和教参都说杯中要装满水,不能残留空气,至于为什么却没有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教科书里"大气的压强"的课文中一直沿用"将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水和硬纸片也不会掉下来"的小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课文中还同时安排了另外两个小实验).由于该实验取材方便、效果明显,在课堂演示中往往被教师选中.但值得提出的是,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常常提出质疑:认为硬纸片不会掉下来,不是大气压的作用,而是被杯子"吸"住的.于是教师不得不再作解释,说:如果用手向下轻敲纸片(边说边做),水和纸片立即会掉下来.杯中的水重不是比轻敲纸片的力要大得多吗?开始水为什么没有将纸片压掉呢?可见是大气压将纸片向上托住的.这时仍有学生辩白:轻敲纸片时,纸片与杯口密合不好,杯子"吸"不住硬纸片了.可见学生依然没能走出"是纸片被杯子吸住"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一、准备器材此实验对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非常有帮助.实验前先准备玻璃杯、水、硬纸片、水银、长约1米的玻璃管(一端封闭)、玻璃槽(2个)、刻度尺、中间有孔的木板、湿泥巴.二、实验演示(一)实验一:在玻璃杯里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上,倒置过来放手,如图所示,我们将发现纸不会掉,水也不会洒出.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将如何?侧着放呢?泥分析:水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为什么不会洒下来,是因为大气压把它托住了.(二)实验二:把松软的湿泥巴放在玻璃槽内,用中间有孔的木板下压它,如图,我们将看到湿泥会从木板中间的孔内向上涌出…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  相似文献   

6.
覆杯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经典实验,操作方法为:取一个杯子,将杯中装满水,再用一张不渗水的纸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纸片将杯子缓缓倒置后,松开按住纸片的手,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薄薄的纸片将托起整杯的水。很多文献[1-9]专门对覆杯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文献  相似文献   

7.
材料准备:材料:水槽、玻璃水杯、硬纸片过程:1、水杯装满水(不留空间);2、硬纸片盖住水杯;3、用手按紧纸片,满满地将水杯倒过来(杯口朝下);4、轻轻移开按住纸片的手,此时纸片不下掉,水不流出。原理:杯中装满水,其中的空气被排尽,纸片密封杯口后,外部大气压对纸片的压力大于杯内水对纸片的压力,因此纸片不会下掉,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生活中与物理联系的事例非常多,有针对性地举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手摇发电机使灯泡发亮;平口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托住,倒置后水不会溢出;白光射向三棱镜变成七彩色光;冷水能让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偏折了;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不会下落等,都可以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的好例子.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很熟悉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覆杯实验”.在杯中倒满水,上面盖上纸片,按住纸片,将杯倒转过来,放开手后纸片不会脱落,水也不会洒出来.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纸片受到水向下的压强所产生的压力远远小于大气压强对纸片的向上的压力,所以水就被大气压托住了.  相似文献   

10.
《大气压力》一课中用一只玻璃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的实验,纸板太厚,实验会失败;纸板太薄,杯口有水,杯中无水,纸板也会被“粘”着不会掉下来。总之,让学生把这个实验的事实同“大气压力”联系起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162页图11-3介绍了“覆杯实验”: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硬纸片倒置,纸片不会掉,水不会洒。演示实验时,教师必须注意杯中的水要装满,纸片要硬,操作要缓慢等,尽管如此,实验的成功率往往不高。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2.
纸能托住水,这个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却是真实存在的。可为什么一张都是小孔的纸片能托住水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然后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相似文献   

13.
覆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气压强作用的假设 历来的教材中,覆杯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都被用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取一个玻璃杯,往杯子里面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玻璃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将玻璃杯缓慢倒置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竟然不落下来。是什么力量把硬纸片和水托住了呢?仅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吗?如果仅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那么硬纸片上最多可以挂多重的物体呢?  相似文献   

14.
水的密度在通常情况下为1g/cm3,而铝币和钢针的密度均比水大。那么水面能托住铝币和钢针吗?现在我们做做实验看:实验1 准备一个装满水(水面略高于杯口)的杯和几个铝币。然后将1分铝币沿杯口边缘,水平推入(图1)水面,看到水面能托住铝币。再把2分铝币和1角铝币  相似文献   

15.
李萍 《山东教育》2005,(13):52-52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一个人为求知识而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例如我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先将一个茶杯装上半杯水,用一硬纸片将瓶口盖住.用手按住硬纸片,然后将杯口向下倒置,松开按住纸片的手,结果纸片掉下来.水“哗哗”全部留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教科书里“大气的压强”的课文中一直沿用“将杯中装满水 ,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 ,水和硬纸片也不会掉下来”的小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课文中还同时安排了另外两个小实验 )。由于该实验取材方便、效果明显 ,在课堂演示中往往被教师选中。但值得提出的是 ,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常常提出质疑 :认为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不是大气压的作用 ,而是被杯子“吸”住的。于是教师不得不再作解释 ,说 :如果用手向下轻敲纸片 (边说边做 ) ,水和纸片立即会掉下来。杯中的水重不是比轻敲纸片的力要大得多吗 ?开始水为什么没有将纸片压掉呢 ?可见是大…  相似文献   

17.
用过的透明高层饮料瓶,去掉瓶子表面的商标,洗净后,稍加改造就可以替代实验仪器,做一些简易的小学自然实验. 1 做大气压力实验 将带有漏斗的塞子紧塞饮料瓶口,然后从漏斗往瓶内加水,瓶内看起来是空的,就是装不进水.松一松塞子,将瓶装满水,再塞紧塞子,把瓶子倒过来,瓶子里的水就是倒不出来.说明大气压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取一只水杯让其盛满水,再取一硬纸片覆盖于杯上,使水杯和纸片倒置,水不会流出。此实验在初中物理中解释为由于硬纸片内侧受到水压小于硬纸片外侧之大气压(大气压可支持10余米高的水柱),故而杯内之水不会流出。如果水杯口径为6cm,则其面积约为28cm2,按大气压为每平方厘米1公斤力计算,即作用于硬纸片上的大气压力约为28公斤力。这是一个很大的力,要想轻易揭下纸片是不可能的。但其后人们在反复向学生演示该实验时发现,不仅可轻易揭下纸片,而且该实验反而不易成功。对此问题有许多人进行了探讨,如2001年第4期《物理…  相似文献   

19.
一、重视激情引趣 ,促求知欲变动手欲渴望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是儿童的天性 ,不断探索新奇的事物是儿童的本能。因此 ,自然教学应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科学地设计实验内容 ,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高涨时就会产生动手欲。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 ,教师先做演示实验 ,学生看到一杯水竟让一张小纸片挡住了 ,而水却流不出来 ,有的学生纷纷举手发问 :“是什么把纸片托住了呢?”教师告诉同学们 :“耳听不如眼见 ,眼见不如动手干 ,你们都动手做一做吧。”于是同学们都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成功者高高兴兴 ,失败者在教师的诱导下找出了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大气压力方向的实验中 ,教材采用的方法是 :在一个装满水的杯上盖一张厚一点的纸 (杯中不要气泡 ) ,把杯子倒过来 ,纸不会掉 ,杯里的水不会流出来 ,说明大气有压力。然后把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 ,纸仍然不会掉 ,杯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 ,从而说明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个实验不容易做成功 ,既使成功了 ,学生也误认为是水把纸粘住或吸住的结果 ,很难想到是大气压力的结果。为了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 ,使学生能形象直观的感知到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 ,我设计制作了大气压力方向演示器 ,克服了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