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直有着相当的地位和价值。在这些乡土小说中,俨然似有两种小说叙述模式或倾向存在,分别从两个层面呈现了不一样的中国乡村,抒发了创作倾向不同的写作质感迥然有别的“乡愁”。该就此现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市井”色彩,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京味”和幽默,较为典型地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通俗”倾向。他们的这种倾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拨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创作的低级“媚俗”之趋,而且也代表和展示着中国现代非通俗小说创作雅俗相化的两种基本方式——即在脱俗中通俗和在通俗中脱俗。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与彭家煌两位湘籍作家在乡土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美学倾向.彭家煌着力于丑的暴露,沈从文则侧重于美的挖掘.彭家煌企图通过改造国民精神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沈从文则想通过人性的改造来完成国家民族重建的目的.这种不同的美学倾向在他们作品中表现在对人性、乡土风俗、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性母题的乡土小说,在中国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变化,在这一个世纪的历程中乡土小说演化出了不同的形态和主题,为文学史增添了绚丽的一笔。作为乡土小说美学特征的"三画、""四彩",在乡土小说的创作中无疑是展现乡土小说审美形态的重要手段。丁帆凭借自身敏锐的审美能力,抓住这一重要元素来评价乡土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反思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过程,为过去、现在及将来的乡土小说创作和评判提供了一条参考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潮风涌中国大陆,中国当代小说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这批小说或呈现消解意义,淡化情节倾向;或呈现消解历史,重新叙论倾向;或呈现零度情感,平面写作倾向.虽然这些作品更多地带有现代主义特征,但依稀可见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因素,拓展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生存空间,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沈从文同为伟大的民族乡土文学大师。他们的乡土小说最典型地代表了现代乡土小说主观或客观的两种不同倾向,本文对他们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加以分析,并从"现实"与"浪漫"、"真"与"美"来论述了鲁迅与沈从文之现代乡土小说的异同。并对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作了进一步思考与剖析,并同时指出他们在反封建时代要求的基础上达到的某些一致。  相似文献   

7.
“五四”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乡土小说创作表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普遍具有的悲凉感伤的美学风格。本文通过对创作者的悲剧思维倾向、作品的悲剧主题内涵和作品的悲剧表现方式三方面的分析描述揭示出了“五四”乡土小说所蕴含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营造的桃花源式的理想家园,具有诗一般的情调和悠远恬淡的意境,充分展示了乡土中国传统的诗意想像,超越了中国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狭小视野和一般的温情感伤情调而具有了文化的标张与价值忧患的自觉,并借以表达对于一种文化价值的追怀与呼唤。他以忧郁的目光来看取湘西乡土的美丽,抒发了情感、质感迥然有别的“乡愁”,是现代乡土题材小说不同的创作倾向和叙述模式,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创作情绪。  相似文献   

9.
韩蜜蜜 《文教资料》2012,(34):82-84
阎连科是位个性十分鲜明的河南作家,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他便执著地在"耙耧山脉"这片土地上耕耘。他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为读者奉献了多部直击灵魂深处的优秀作品,其小说寓言化创作倾向十分明显,显示了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因此本文试从寓言化创作的角度分析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希望能通过分析其乡土小说中寓言化创作的表现,为人们更好的走进阎连科的乡土世界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向本贵的乡土小说创作更注意反映目前农村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可称为“问题小说”。这些小说体现了他的思想的深刻性,高度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性,是我国乡土小说创作的一大收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近代翻译文学的兴起,对中日两国文学界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中日两国在对外来文学的消化、吸收和创造的过程中,踏上了不同的文学发展道路。本文通过文学比较的方法,研究中日近代文学发展史上两个国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在该背景下翻译小说的取向性和方向性的异同,阐述了其对两国近代文学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依附于外在的历史框架,二是文学自身内在的发展结构."文学的哲学"即体现为一种重视文学内在发展结构的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史乃是文学本质实现的历史,因此强调对文学本质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文学的哲学强调的是逻辑的研究方法,探讨文学本质的实现的历史及文学内在的发展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文学史.文学的哲学包含了文学史观、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的建构等基本内涵,这一范畴的提出对当前的文学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说,信息的数字化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活动方式;键盘敲击代替执笔书写改变了创作主体的思维模式;网络世界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表现范围;文本表达的丰富多样打破了文学类型之问的界限;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文学的创作与交流。从消极方面讲,浅俗化写作削平了文字的意义深度;具象化写作堵塞了文学的想象空间;传播空间的拓展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纸墨文学的出版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14.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阈来说,香港文学和新加坡华文文学基于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建构了"温情中国"的形象,但由于注视者观看时的距离不同,造成了描述结果的差异:一个深沉忧伤,一个单纯明快。  相似文献   

15.
网络学作品在形态、美学标准、结构以及自我意识等各方面,都与传统学作品有极大的不同。通过对二的比较,对网络学作品在标题、语言、内容的价值选择上呈现出的特点加以具体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学作为新型学种类的特殊性和优势;同时,也能看出它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美的追溯,促成了其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日本传统气息;沈从文对故乡的热爱,造就了其乡土文学作品中浓厚的乡土色彩。两个不同流派的作品,却给人类似的感受:浓浓的地域风味,沉重的悲美情调。  相似文献   

17.
以高平陵事件为分界的正始时期和后正始时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阶段。因此,在两种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正始学和后正始学,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以何晏为代表的正始学,其成就虽比不上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学,也比不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后正始学,但它在学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并对两晋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尽管有些影响可能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8.
乌托邦文学与反面乌托邦文学的演变都与乌托邦思想中两层固有矛盾的作用息息相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使两种文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具特色。20世纪,当人们实践乌托邦理想受挫,个人利益取代社会整体利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乌托邦文学由于批判现实的功能弱化逐渐丧失了魅力,而反面乌托邦文学则顺应了矛盾发展的趋势,迎来了全面兴盛。  相似文献   

19.
"地上"文学与"地下"文学在文革文学语境下,表现出不同倾向和各自的文学特征.这两类作品在"色调"、"文革"表述、"无我与有我"等三方面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通俗文学的研究率不由径,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论文从冯保善《文化视阈中的近古文学研究》一书说起,评述了其研究通俗文学的两个特点,即深厚的文献功底和睿智的学者眼光。同时,论文还指出,研究通俗文学,既要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熟稔,也应怀抱对现代生活的情趣,惟其如此,研究才能产生心灵的呼应,并发掘人生真正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