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活动是由“教”和“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双方的努力,使学员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的,不但要重视教员的“教”,更要重视学员“学”的问题。而对教学方法而言,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重教轻学”思潮的影响,人们在“教”的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对“学”的问题却研究甚少。教学改革往往只侧重于教的方面,以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为主,忽略了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方法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也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实…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成效,不少同仁从“教”的角度,改进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而从“学”的角度探讨的并不多见。“教”固然重要,但“学”更重要。“我要学”,不“教”也可“悟”;“我不学”,“教”必事倍功半。师生情愫的建立,能激励学生“我要学”、“我求‘教’”,进而使《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成效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我们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本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学困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形成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课堂,从而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能力变强。  相似文献   

5.
从先秦到魏晋,“言不尽意”逐渐成为学理论的重要命题,“意”也就逐渐用来指称学艺术要表现的内容。学要表现的是人内在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它也是难以用日常语言“尽意”的,从传统的学创作实践及理论来看,学超越日常语言的主要方式是“立象以尽意”,但学语言所立之象不是日常司空见惯的现实之象,而是以审美之心所绘出的超越现实的虚拟之象,即语言乌托邦,学超越日常语言的主要语言策略,一是以有限寓无限,二是运用比喻和象征,三是利用语言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四度”激趣法●安徽省滁州市财税干校张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实效,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要我学”是激趣的动因和前提,“我要学”是激趣的目的和归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要我学”对学习者的...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必开的《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强调学生的“学”、“思”、“乐”,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学”,即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让学生“会学”上来;“思”则是从让学生“回答”转到“提问”上来;“乐”则是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也就是说,“教…  相似文献   

8.
周晓娟 《青海教育》2004,(12):29-29
学习外语要把握好两点,其一要注重实践,其二要掌握方法。不仅要“肯学”、“勤学”.还要“会学”。只有学习方法正确,勤学习,多实践.多交际,才能学好外语。因此,作为外语教师既要研究教学方法.也要加强学法指导。在外语教学中,学法指导可分为以下三步:  相似文献   

9.
人们往往抱怨高校教育重智轻德,认为这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大敌。这种非此即彼的德智二元对立的状态,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负面结果,也有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在目前,要消弭二者之间的鸿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既让教师承担解惑的任务,也要有传道的道德担当。通过对《论语》中“学”的分析,笔者认为“学”完全可以作为教师品格建构的一个有效维度,因为“学”的原初含义、《论语》对“学”的内涵及社会功用的分析都表明,“学”之对象、方法、目的和结果都对教师品格建构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显然,这话的含义与我们常说的“不仅要教书,还要教人”的话不尽相同。针对当前教学中时常显露的一些弊端,重温先生的教诲,意味深长,倍感亲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矛盾、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谁也不会否认“教学生学”的道理。但如何“教学生学”却是一门学问,也是一句常讲常新的“老话题”。最简单最直接最有短期效应的办法,莫过于:强迫学生学;批评训斥逼迫学生学。还有一个教学生学的办法,就是思想教育或学习目的教…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教学大纲》写道:“高中阶段……能比较熟练地阅读……艺读物,初步具有鉴别欣赏学作品的能力。”《考试说明》也说:要“具有初步的学鉴赏能力。”这些都在告诉我们,高中生不仅要有读懂、理解学作品的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阅读实践,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发现美、体味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目的。“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章的思想内容和作的观点态度”,都有一些“现成话”可资利用。笔特收集,整理鉴赏评价学作品常用词语多条,现分类辑录如下,以备同学们不时之需。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中的“传神”,是我国学艺术中的优良传统,艺术创作要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和抒情言志。以“传神”作为艺术创作的审美理想境界,也是我国学艺术显的民族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3.
悟“法”与用“法”刘北荣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也表明,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变“学会”为“会学”。一、在“学会”中悟“法”教师怎样教,有其规律可循;学生怎样学,也...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以合作的理念,科学定位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的民主合作关系。教师、学生,人互重,平等自主,共同以主人的份完成教学任务,让双向的创造神得到最优的发挥。2.以互动的理念,科学促进与学之间的“教学合一”关系。以导学,以学促教。教师的教旨在激励—唤醒—鼓舞”,重点放在引导—诱导—指导—辅导”上,学的学旨在“乐学—会学—学会”,点放在“好学多思—发现探索—收消化—迁移创造”上,教要“变制为吸引”,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变“记好”为“用好”。以教服务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改革新探李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必须加大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我认为,这就需要在教学的“精”、“活”、“实”上下功夫。一、所谓“精”,是指内容上的凝炼、恰当、有针对性。这也是“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相似文献   

16.
所谓自学,就是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中获取一定知识的学习过程;所渭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律习惯呢?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足学生内在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学生不积极、不主动,而是教师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满堂灌”、“批评多表扬少”、“必须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素质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惟一主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要“以学为本”,以“学”统“教”,“学”是中心,“教”是为“学”服务的,为“学”提供支撑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体现“以学为本”的知识建构新理念,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语文是需要感情的。麻木的人只会学死板的语文,当然也学不好语文。语文教学更要讲一个“趣”字,一个“情”字,一个“活”字。我们常常高喊让学生去感悟、去感知、去体验,但我们往往少了些耐心,少了点童心。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使学生感受到“我要学科学”,而不是“要我学科学”。让科学课的教学充满童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能有力地促成“我要学科学的”积极态度,并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减负,首先必须改变“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教学现象,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高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教学过程,编写好教案,才可能提高教学效果。很难想像,不认真设计教学并写好教案,而是“抄一辈子教案”的教师会是一个称职的好教师。所以,笔者以为,教案不仅要写,而且要写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编写的教案也要适应改革的需要。1.教案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引导学生“学”,学…  相似文献   

20.
刘艳慧  唐烨 《教书育人》2001,(21):24-26
陶行知先生建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对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坚持“教、学、做合一”,尤其要重视“做”“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实践中体会和出来的,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充分肯定,称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