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玉溪市元江县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因远镇的白族和哈尼族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上元江县因远镇白族与哈尼族的融合痕迹入手,分析该地域白族与哈尼族之间的语言接触方式、语言影响、语言兼用现象,展示白族与周边哈尼族之间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外部语言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明  尚晴  龚勇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7-19
桑植白族游神源于白族民间的"本主会"[1](P99),是白族衣裔为纪念本主神谷均万、钟千一、王朋凯等而创造的独特的宗教民俗文化活动。本主神由民族的祖先、英雄或民间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升格演变而成,对桑植白族社会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试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对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活动范围、活动人群等遗存状况,请神、...  相似文献   

3.
说起白族,人们会自然想起云南大理的白族,然而与大理相邻的丽江境内白族也不少。当地有一个九河白族自治乡,与大理的剑川县相接。只要到过九河的人,都会体验到当地人如火的热情,从而终身难忘。白族妇女的优美舞蹈、多情的山歌,白族小伙子的二胡及琵琶,白族人的热情好客都会令来自于远方陌生的你很快就完全融入其中。语言的不同,风俗的迥异,在这里都不成为问题,只要你来,他们都会无一例外地用火一样的热情将你融化。在白族人家做一天客,你收获的将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寻觅到的真情与纯朴。白族人居住的地方大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山脚下,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适宜居住,便  相似文献   

4.
大理白族地区历来崇拜本主,白族对本主信仰可追溯到白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远古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一种解释,也是白族人早期生活的历史真实及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巫术是实现白族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的基本手段,是白族本主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构成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和审美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问题背景】 鹤蜂县位于鄂西南边陲,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12个特困县之一。在全县28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居着以土家族、苗族和白族为主的22万人。近年来.该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绕三灵”是大理地区白族人民传统的民俗活动,是以唱白族调为主的白族歌舞节,是人们理解白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绕三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其在实现白族文化的传承、强化白族民族认同、实现白族人民审美教育和维护白族人民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白族的水神文化融合了外来龙文化,逐渐形成了白族龙文化,集中表现为对龙的崇拜。白族的节庆活动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主要是祭龙和龙本主崇拜。在白族龙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崇龙意识寄托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族龙文化不断继承与发展,至今仍焕发着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一) 赵式铭,字星海,号弢甫,晚年别号僒翁。云南剑川人,出身于白族人家的“书香门第”。生于一八七三年,卒于一九四二年。青年时代任过县小学堂校长,热心于推广白话文,创办过《丽江白话报》和《保山白话报》,后任过《云南日报》编辑。一九一○年应礼部考试后,到四川任灌县都江堰治河通判。辛亥革命后回云南,协助周惺甫(白族)编纂《云南光复志》。一九一六年随赵藩到广州,在国民政府交通部任职。在那里参加了柳亚子等  相似文献   

10.
白族家谱深受汉族家谱的影响,在秉承中国传统家谱文化的同时,在家谱编纂特征之篇幅、体裁、体例、首纂时间、追溯历史等方面;在家谱内容特性之白族姓氏族源、冠姓父子连名制、重名制、白文记载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家谱是记载白族历史文化的资料库,对补正史料、白族民俗的研究及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白族创造出了缤纷灿烂、独特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刺绣以其绚丽多彩、美观实用、巧夺天工而获得世人的称赞。大理是云南白族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白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上关镇河尾村为例,从挖掘云南白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对大理白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手段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白族刺绣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怒江勒墨人“公房”看其婚恋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勒墨人是白族的一个支系,勒墨人居住于怒江州泸水县洛本卓等地,他们的生活习俗保存着大量的白族古老习俗,今天在怒江流域还可以看到勒墨人最后的“公房”。勒墨人称供青年男女谈恋爱的“公房”叫“观那好”,汉语的意思是“逛情侣的房子”。勒墨人的婚姻经过定情、订婚、结婚三个过程。在婚俗中有优良的传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一些应该丢弃的糟粕。  相似文献   

13.
白族幼儿家庭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幼儿家庭教育既受儒家、释家、道家思想的制约,又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熏陶,因此很有自己的特色。笔者在此就白族幼儿家庭教育作一些介绍,以飨同行。一、竹子趁小握在白族群体中表现不好的人往往被指责为“没有家教”。白族有一句...  相似文献   

14.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由汉、白、彝、回、傈僳等十六个民族276万人口组成的民族自治地方。白族人口87万,占总人口的31.6%,各少数民族人口128万,占总人口的46.4%。解放三十五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州民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83年少数民族在中小学的学生数达到230,702人,占全州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44%,为1951年少数民族在校生数的6.5倍。1951年全州没有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只有三个县在中学办了三个师范班,在校学生39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7人。1983  相似文献   

15.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白族人把唐朝将军李宓奉为本主崇拜,则是这种信仰中令人不解的一个奇特现象。从安抚亡魂到敬奉神灵,白族人祭祀李宓的心态转换实际上完成了从原始崇拜发展到本主崇拜的一次转化,表现出相对理性、智慧和文明的特征。而由《南诏德化碑》中的奸佞小人到忠肝义胆的将军,李宓形象的转换更反映了白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进程。历朝历代的文人、艺术家们奇妙的创作心理,也都在供奉李将军为本主这种文化现象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理白族的历史是神话的历史,在这之中龙神话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拥有一套庞大且完整的形象体系,其中,白族龙神话主要采用白、黑、红或黄、绿、粉及其演变色来塑造各种龙形象。多色龙的形成和白族的历史、宗教有密切的联系,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结合来看多色龙的划分,反映了白族民众对善恶、人神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看法,折射出白族民众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同时,大小传统的融合使多色龙神话得以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分析了白族家具文化的内涵,指出白族家具文化符号是由具有既定含义的图形和实物,又有结构、色彩、装饰、陈设、空间布局、尺度以及肌理等功能构成。现代白族家具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白族家具文化符号,并从社会文化环境、生活方式、使用方式等出发,提出了进行白族家具文化传承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34):19-20
文章阐述了汉化效应的内涵,从语言、服饰、宗教信仰、民居建筑、桑植白族游神等侧面,指出了桑植白族文化在强势汉文化的冲击下正在逐步消亡,提出了制订桑植白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专项规划、开展研究汉文化下桑植白族文化保护机制的基础研究、树立桑植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等建设性应对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于昊燕在其论文《白族民间文学中龙女形象地域性解析》中指出,白族是一个爱龙崇龙的民族,在白族民间文学中,龙故事占有重要地位,以龙王的女儿即龙女(龙公主)为主人公的故事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代表性的龙女故事30则左右,多流传于洱源、大理、鹤庆、剑川、云龙、弥渡、兰坪等白族聚集地区。  相似文献   

20.
白族的宗教文化、民族服饰、民俗风情、建筑装饰、白族语言等都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对这些载体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探析白族文化和数学文化的共通性,有利于白族文化的传承,丰富民族数学的内涵,促进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