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性评判是专利审查和答复审查意见中的重点和难点,专利代理人和审查员对专利的创造性评价的分歧直接影响到专利的授权与否,为了避免在实践中片面的、单独的理解区别技术特征造成的创造性判断错误,需要对发明创造的技术进行整体的判断,本文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对技术方案的整体理解和创造性评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专利行政案件关于区别技术特征是否属于常规技术手段或是否产生意外技术效果的认定在创造性的判断中,如果认为某项技术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或者认为该技术特征没有产生意料之外的技术效果,专利复审委员会可以要求无效宣告请求人提供相应的证据。同样,在相关诉讼中,法院在必要时也可要求专利复审委员會或無效宣告請求人提供相應的證...  相似文献   

3.
中国专利法第 2 2条第 1款明确规定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了解、掌握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判断方法 ,不仅对专利工作者来说是必须的 ,而且对于一般的科研人员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使科研人员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正确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创造”意识 ,以适应专利制度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本文谨就新颖性、创造性判断方法予以讨论 ,以求使读者对此能有一初步的认识。1 .新颖性判断我国专利法第 2 2条第 2款规定 :新颖性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给出外观设计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基本審查方法:第一步,确定用以对比的外观设计或者外观设计特徵;第二步,将涉案外观设计专利与用以对比的外观设计或者外观设计特征相比,找出区别;第三步,以涉案外观设计专利所属产品的本领域设计人员作为判断主体,确定外观设计所属产品的设计空间,据此判断上述区别是否明显。  相似文献   

5.
案例简介 0P213645.X号实用新型专利的背景技术是一种传统压型彩板屋面。专利权人胡兵在该专利无效宣告请求的口头审理中,明确承认上述背景技术为本专利的现有技术。专利复审委员会据此将该背景技术作为现有技术与其他证据结合用以评价本专利的创造性,进而作出了宣告该专利无效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正混沌初开,便有了男女之别。男生和女生在生理上大不一样,在性格上差异很大,消费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发明创造时,我们可以从性别方面进行创造性思考,开创一片新天地。瞄准性别做发明近年来,人们渐渐认识到某一种产品不单是女士或者男士消费的"专利",而应该针对性别差异,开发适合异性使用的同类产品,开拓新市场。  相似文献   

7.
在专利复审程序、无效程序以及后续的司法程序中,国外专利文献经常被用做对比文件以判断一项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对比文件实际上就是一种书证。书证根据形成的地点不同,可以分为域内书证和域外书证。所谓域内证据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8.
判断和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是认定专利侵权的首要问题,也是关键性的问题。如果实施行为落在保护范围之内,就构成侵权,反之则不构成侵权。所谓专利保护范围,是指专利权的法律效力所及的发明创造的技术范围,是专利权所覆盖的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和技术幅度。1、确定保护范围的原则专利权的授予意味着授予专利权人排他性的实施权。因此,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与发明创造人对技术所作出的贡献相符。从专利权人方面讲,专利保护范围应包括发明创造人对社会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所有公开的内容,以确保其发明创造作为商品进入流通后应享有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9.
1.职务发明与相关专利报酬: 根据《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是指发明人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虽然与发明人的本职工作无关,但是属于在执行单位交付的其他任务时所做出的发明创造;主要依靠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0.
唐春 《情报杂志》2012,31(6):19-23,2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专利活动国际化的发展,通过专利合作条约制度和地区专利制度而形成的同族专利越来越多.在辨析了有代表性的两种同族专利定义之后,认为在当前现实下,同族专利应当是主要指根据同一发明创造,在多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的专利申请或者专利授权而形成的专利组合.,往往以优先权申请、PCT申请、地区专利申请为基础.进而分析了综合利用各类国际专利制度取得专利族的多种途径、策略及这些专利族的基础和结构.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于2001年引入革新专利(innovation patent)保护制度,为申请人提供快速、相对简易的知识产权保护.适用于市场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与标准专利(standard patent)一样.革新专利要求发明技术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但创造性的标准低于前者。在最近一起专利无效案件中.澳大利亚联邦法院首次明确革新专利“创造性”(innovative step)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公知常识在发明专利创造性评判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在公知常识的认定、判断以及使用等问题上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标准和规定。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无效案例创造性评判过程中,其公知常识运用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创造性评判中,公知常识的运用不能脱离发明创造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达到的技术效果,应该从技术方案整体上把握区别特征是否构成公知常识,从而对公知常识作出正确地认定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公知常识在发明专利创造性评判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在公知常识的认定、判断以及使用等问题上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标准和规定。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无效案例创造性评判过程中,其公知常识运用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创造性评判中,公知常识的运用不能脱离发明创造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达到的技术效果,应该从技术方案整体上把握区别特征是否构成公知常识,从而对公知常识做出正确地认定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从专利无效、行政诉讼的案例看药物晶型的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晶型发明专利涉及化学制品的研究热点和企业专利布局的重要领域,一直是审查、无效以及专利诉讼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若干涉及药物晶型的无效和诉讼案例的审理过程,围绕药物晶型创造性争议的几个重要问题展开分析,提供目前在无效、诉讼阶段对晶型药物创造性的趋同性判断,以期为药物晶型方面的专利申请、专利审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专利授权,确权行政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公知常识的认定一直是一个争义极大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专利复审委员会)在审理复审或无效安件涉及创造性判断时,经常将区别技术特微认定为公知常识,认为现有技术存在技术启示,据此宣告专利无效。  相似文献   

16.
小鹭鹭听了专利爷爷的一番话 ,她着急地说 :专利爷爷 ,我的发明能够获得专利权吗 ?如果……专利局不给我呢 ?”她“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别哭 ,别哭 ,让我告诉你——一项发明创造要想获得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 ,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所谓“新颖性”,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是这样规定的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就是说 ,一项…  相似文献   

17.
查新即为检索。其目的是从现有技术中找出与该专利申请主题密切相关或者相关的对比文献,以确定该专利申请主题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1 申请专利要查新 如果根据一个人乃至几十个人“未见过”或者在所接触的文献、资料中“未发现”与该专利申请主题相同的发明创造,就判定该专利申请具有新疑性是靠不住的。全世界的发明创造、文献资料极其多,而一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接触面毕竟是有限的,不查新就难以确定某项专利申请是否具有新颖性(是判定该专利申请主题的专利性的首要条件),更无法判定它的创造性(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专利侵权案件越来越多。国内专利司法实践表明,一件专利侵权诉讼案件往往伴随着一起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在越来越多的侵权诉讼中,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程序往往被被告用来作为与专利权人进行抗衡的“武器”,这无疑会使专利权的无效程序偏离其立法宗旨。因而,如何限制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程序的适用以消除其对专利侵权案件审理的负面影响,不仅是专利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更是专利立法的内在要求。本文即拟就此作初步的探讨。一、专利权无效宣告程序设置的必要性一项发明创造要取得专利权,必须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实用新型创造性标准和发明创造性标准在法律规定层面及司法实践层面的差别,通过案例分析现有技术的技术领域如何影响了实用新型和发明创造性审查的区别,指出二者在创造性标准上的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实用新型和发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具有不同的标准,最后提出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定义以及建议设立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的标准,旨在提高实用新型创造性标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专利发明创造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仿生算法程序,其通过自身的认知计算系统来模仿人类智能,使系统具有像人类一样的创新思考能力来进行发明创造活动。人工智能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为了满足技术功能的需要,有可能涉及实施他人的专利,同时也有可能生成与他人专利并无实质性差别的发明,导致存在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潜在风险。尽管人工智能发明创造过程中的专利侵权呈现出多主体、多步骤的分离式侵权特点,看似适用直接侵权或者间接侵权规则来认定侵权均存在法律障碍,但其实质是直接侵害了专利权人的利益。建议引入控制与指挥规则作为全面覆盖原则的补充,成为人工智能专利侵权认定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各方主体之间是否存在独立的侵权人控制或指挥其他主体,来确定一个实际侵权人承担专利直接侵权责任。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未完全脱离于人类主体的控制,从保障技术发展的安全性角度看,人工智能所有者承担专利侵权责任不失为一种权宜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