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就必须认真搞好历史教学,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史德”、高超的“史才”和渊博的“史识”。  相似文献   

2.
陈建 《中学文科》2007,(5):38-38
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时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是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在新一轮历史教学改革中,彻底抛弃原有陈旧的历史教学观念和方法,把实现历史的课程目标南原来“艰苦的任务”变成奉献给学生的“宝贵的礼物”,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主动、积极地学习的内在动力。“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好学。”这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对教育问题所提出的简明而深刻的见解。的确,学有兴趣,有热情,“我要学”学得轻松愉快,要比“要我学”有效得多。对此,凡当教师的及曾做过学生的都有同感。兴趣是促使学生学好知识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点在各学科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知识质量,指导学生学好历中.就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崭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历史教学理念是历史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将历史学科视为以记诵为主的“单向接受的科目”。形成“教师灌输.学生背书”的历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这是历史课长期被学生视为“枯燥、  相似文献   

5.
提高邓小平理论教学效果,必须把握五个“结合点”:邓小平理论教学要与历史教育紧密结合,与其光辉人生历程紧密结合,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以及新时期的的创新理论紧密结合,与鲜活实践尤其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与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面对历史教育备受冷遇的局面,屡有专家学者论述历史学科的价值和呼唤社会对历史教学的重视,也曾见有人发出忽视历史教育将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警告,却鲜见有人认同,反而是“读史无用论”日见流行。历史学科遭遇到今天这样的困境,原因多多。审视历史教学自身所存在的弊端,并对其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相信会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一、当前历史教育的主要弊端1.偏离经世致用的方向,为史学而史学。“鉴古观今,经世致用”是历史学科的价值所在,而历史教育的现实如何呢?孙达人先生指出,当前的史学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割断了史学与现实之…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古人言“史才”、“史学”、“史识”。缺了哪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有缺陷的。能力源于知识。试问,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空都茫然无知,你能说他有历史思维能力吗!当然,知识又有待于转化为能力,单纯地提“知识就是力量”,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多学科的整合——《璀璨的文学艺术》听课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综合性尽人皆知,它几乎包容了我们生活中目所能视、耳所能闻、心所能想的一切。见怪不怪的是,教育中自从有了学科的分野,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不再像生活中的历史那样浑然一体,而是被割裂得支离破碎,某些历史反倒被划归别种学科了。然而,不管你划归了谁,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毕竟要恢复浑然一体的本原,纵使历史教科书不写,历史教师却不能漠然视之,不讲“完整”的历史就难解孩子们心中的疑虑。这样,历史教师就不得不“越界”从所谓其他学科去“借”历史,辛苦归辛苦,但这事却必须做。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语,1983年),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意味着必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学应抓好四个“三”殷文鼎如何搞好中学历史教学,积多年之经验,我认为必须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抓好四个“三”。一、精心备课,做到“三化”。“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在强调学生“学”的效果的同时,也必须注意自己“教”的效果。备课是...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三分法与中国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显示,中国历史上对“历史”有一种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中国的历史哲学;史义包含“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史义与西方历史哲学的重大差异在于:前者与史事、史文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又以史义为体、史事为用,以史文传事载义,而后者是于史事、史文之外的注重对历史反思与批判的以期资治育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12.
公共史学产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还远未成熟,但是其产生的原因、独特的学科属性以及社会公众对它的角色期待,均标识着传统意义上的"史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经历着一次较大调整。导致公共史学产生的那场"危机",与其说源自史学专业化的发展,不如说是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进一步强化之后,社会要求史学做出应变的指令。顺势而兴的公共史学充当连接学院史学和社会公众的特殊社会角色,从而使史学发展中原先存在的诸多困境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3.
妇女史、社会性别史与经济一社会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国内外近一个世纪学术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社会史、经济史虽然都十分关注与妇女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但它们并不能代誉妇女一社会性别史。三者之间是一种交叉、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包容的关系。妇女一社会性别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它不只关注妇女的生活与命运,以及历史上两性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担负着对以往历史知识建构的全面审视和包括两性经验在内的新的历史知识建构的任务。因此,它应该成为整个历史研究中观察、分析、阐释的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进一步拓展延伸历史研究的视野与空间,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通俗史学热正潜在地腐蚀着高校史学教育的目标。面对通俗史学热的冲击,高校史学教育必须寻求相应的对策。通过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吸收和借鉴优秀通俗史学作品的观点、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课堂教学语言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青年学生的史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理性的研究和阐释历史的能力,为史学的健康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对传统史学的反思中,社会史学者大都在整体史的旗帜下力图将社会史研究推向纵深,但整体史的具体内涵只有在不断的史学实践中得到充实。在近几年的社会史研究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否定性思维确定整体史非"普遍史"、整体史不能"碎片化",接着人们还需要通过肯定性思维确立整体史的学术使命,即思维方式的更新,包括历史理念、知识结构、观察视角、史料样式,等等。以社会史的史料发掘与考证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整体史的构建是在不断改变内部要素以适应整体的结构性更新,许多人们并不陌生的传统和其他领域的方法则是借以更新的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界对图书馆史研究内容方面的认知,主体看法有两种。一是应强化近当代图书馆史的研究,二是倡导拓展有关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研究空间,如区域图书馆史、个案研究、学科建设、学术史等。至于外史与内史之争,以前者居有优势。总体而言,我国图书馆史研究内容可资拓展的空间巨大,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文化史的兴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文化史是继文化史和社会史复兴之后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交叉史学流派,自产生十几年来,从学科的理论方法到研究实践,都取得了较大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被吸引到这一领域中来。社会文化史扩展了史学研究新领域,开拓了史学研究新视角和新方法,势将成为史学发展创新的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学史理论是从学实践史和学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对学发展规律的种种见解。学史作为一种学术范型和大学课程在中国出现始于上世纪初,回首年学史之路,不难看出存在着一定的“学史八股”现象, 诸如学史观单一化,研究方法简单化、语言表述社论化等。因而亟须建构并运用多元化的,科学的学史模式理论和方法,指导学史的研究、述和教学。在学史教学中注意在大化视野中把握学史现象,树立以学现象把握的独立品格,引进多元化的参照系统,拓展思维空间等,从而使学史这门传统的大学必修课程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9.
实践历史学——历史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历史学的基本路径和旨趣是,首先入于史:向历史境域回归,重构并回到历史现场,使自己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与“经历人”,用当时、当地人的思维和语言,与当时人对话,以体验和认知历史;还要出于史:从原历史中,发现实践历史逻辑,提炼和建构普遍性理论分析系统。历史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历史研究的分野可化约为“有”与“无”、“实”与“虚”两个区域,传统之所谓“器”与“道”者是也,二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初古老的中国传统史学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兴起“新史学”思潮。此时,通过日本间接传入的西方实验证主义史学对这一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证主义史学倡导的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引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的研究方法等内容,暗合了中国史学发展的需求。新史学和二三十年代的实验主义史学各有侧重地发展了实证主义史学的两个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