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勤俭包括勤和俭两个方面:勤即勤劳、勤奋,指人们对待劳动的一种态度;俭即节约、俭朴,指人们对待生活欲望的一种态度。勤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子曾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将俭提到了个人成败和国家兴亡  相似文献   

2.
论勤俭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虽然是封建官僚,但是他能用勤俭来看待人的健康和地位,是可取之处的. (摘自《养生长寿诗歌诀》600页)论勤俭~~  相似文献   

3.
勤俭之歌     
很小的时候,我读过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心中唱起了"勤"之歌。长大了的时候,我读过《朱子治家格言》,书中有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让我心中唱起了"俭"之歌。后来我又读到一副春联和一副对联:"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又让我心中唱起了"勤俭"之歌。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就是热  相似文献   

4.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素以勤俭为立身之根基,勤和俭是人们最基本的立身处世和待人接物的美德。在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厉行勤俭之风。  相似文献   

5.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素以勤俭为立身之根基,勤和俭是人们最基本的立身处世和待人接物的美德。在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厉行勤俭之风。  相似文献   

6.
勤与俭是支撑个体道德的两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勤是立身社会、服务他人、形成独立人格的基本要求我们这里说的“勤”是劳动、出力、努力和认真的意思。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也创造了人自身。没有劳动,人也就不可能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古人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如何对待劳动,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参加劳动,是衡量人的品行的重要尺度。同时,个人劳动技能的高低,劳动能力的强弱,劳动投入程度的大小,就成为评价个人社会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勤是对个人劳动态度的描述。勤是个人安身立命、建功立…  相似文献   

7.
欧凯 《华章》2011,(26)
朱德在数十年领导人民军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坚持将其勤俭思想贯彻到军队建设中,形成其独特的勤俭建军思想.朱德勤俭建军的思想以“勤”为根本,讲求自力更生,以“俭”为原则,讲求精简节约,勤俭是手段,建军是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美术课彰显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目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被严重忽视,结果导致重模仿轻创造、重功利轻价值、重实用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认识误区,美术教育中人文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勤俭的语词本义入手,揭示勤俭的丰富内涵,论述了严守勤俭道德规范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勤以利民,俭以奉身”,“以人为本,注重实利”和“修身践行,礼不逾节”;提出弘扬勤俭美德的有效途径在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7,(3)
(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国时诸葛亮说"勤以养德,俭以修身",北宋时司马光说"成由勤俭败由奢",今年四月胡  相似文献   

11.
劳动课程评价是推进劳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劳动课程评价存在重劳动显性形式,轻劳动体认;重劳动表演呈现,轻劳动精神;重单次任务劳动,轻劳动习惯;重简单复制劳动,轻劳动创造;重个体独自劳动,轻合作分享等现象,难以获得科学的劳动课程实施评价和信息反馈。为此,必须针对劳动课程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有效的评价策略,促进中小学劳动课程有效实施,从而达成其开设目标。  相似文献   

12.
勤俭包括勤劳、勤奋和节约、俭朴两个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国的美德。《尚书》指出,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恶行中的大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常言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从一些明智有为的统治者到普通老百姓,都能认识到,只有勤勉敬业,家才能兴、国才能立。孟子说:“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意谓一个人倘若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到恭恭敬敬、彬彬有礼,就不会去欺侮他人;倘若能在生活上保持俭朴,不贪嗜财货,…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主义影响下,"90后"大学生在消费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消费自由轻社会责任、重身份认同轻独立意识、重感性消费轻理性消费、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重超前消费轻消费能力等问题。这些不仅会妨碍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恶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同时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作用来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4.
“勤俭”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道德品质,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勤俭教育”是经济教育的一项内容,是传统课题,也是现代课题,即使到21世纪仍然是必要的。 一、“勤俭”的现代诠释 “勤俭”作为“中国和东方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源泉”;作为“中华和东方民族伦理中的精华的首要的和本质的品格”,反映了我们民族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仍然应依据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来把握现时代“勤俭”的内涵。 1.勤劳与效率的统一。传统的勤主要是勤劳、耐劳、苦干、拚命干、硬干。而现在我们讲“勤…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论述的生产劳动有两种含义.生产劳动一般含义即撇开特定社会性质,能够创造出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或者能够使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得以完成的劳动过程.以此为标准,纯粹的服务不是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生产劳动的特殊含义是反映特定生产关系的劳动,以此为标准,纯粹的服务是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但这个价值,已经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原来意义上的价值了.  相似文献   

16.
何为勤?勤就是勤劳,它是我们的财富之源。何谓俭?所谓俭即指节俭,它是我们的财富之源。谁都知道开源节流是财富的生成与积累之根本。只勤不俭,辛辛苦苦得来的财富很难积累;光俭不勤,又如同无泉之水,只能是坐吃山空。懒汉就是因为不勤而受穷;败家子则是因为不俭而败业,这是千古之训。在现实社会中,浪费已经为我们司空见惯。君不见学校食堂边的潲水桶,每天吃不完的饭菜装得尖尖满桶;大白天,没人的教室里,上百瓦的灯泡发着暗淡的光与太阳同辉,几台电扇同时唱着悲凉的歌和灰尘共舞;不用了的水龙头,独自哗哗地流淌着孤芳自赏的泪。要是有谁看不过…  相似文献   

17.
“崇奢黜俭”思想是近代中国消费观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消费观,它不仅鼓励积极消费以扩大市场.为生产发展创造市场前提;而且反对壅积财富,主张投资兴办实业以强国富民。“崇奢黜俭”既是对传统消费观的批判,同时也是对近代消费观重构的一种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扩展劳动外延而将用户消费活动纳入“数字劳动”范畴,或简单否认用户消费活动的劳动属性,抑或认为一切“数字劳动”均具有生产性,都不是认识“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的正确路径。我们有必要运用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对此进行更细致的剖析。基于马克思对生产劳动一般(生产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和表现出生产性的非生产劳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构成占有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的区分,可以得知:用户消费活动虽然构成数字资本的增殖条件,但不是劳动(从而不是生产劳动);投入流通领域的数字劳动是表现出生产性的非生产劳动;作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参与物质生产的数字劳动是生产劳动。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理解数字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的关键一环。新时代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三重逻辑: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历经确立、曲折发展、重塑的过程是其历史遵循;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历史和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其理论指导;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建设一支契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大军是其实践必然。厘清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对于培育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塑造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编 辑 部 :   笔 者 近 来 在 采 访 时 了 解 到 , 无 论 是 在 城 市 还 是 在 农 村 , 一 些 中 小 学 都 不 同 程 度 地 存 在 勤 工 俭 学 走 样 变 形 的 情 况 , 对 此 师 生 们 意 见 较 大 , 希 望 有 关 部 门 能 够 尽 快 制 定 有 关 具 体 政 策 , 促 使 勤 工 俭 学 活 动 走 上 制 度 化 、 规 范 化 轨 道 。   应 该 说 , 勤 工 俭 学 不 失 为 培 养 学 生 热 爱 劳 动 和 勤 俭 节 约 美 德 , 增 强 学 校 自 身 造 血 功 能 , 弥 补 教 育 经 费 不 足 的 一 种 好 途 径 、 好 方 法 , 然 而 在 一 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