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娟  林子沛 《新闻界》2020,(4):65-75,92
匿名消息源的使用容易造成不实新闻与虚假报道的泛滥,但在特殊情况下媒体又不得不采取匿名方式处理,以保证爆料人的安全与信源的持续性,匿名消息源的使用“张力”成为各方考量的重要平衡点。以美国《纽约时报》为例,本文对其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历程进行梳理,重点分析“公共编辑”与“西格委员会”两大约束制度对匿名消息源的规范作用,希望能为我国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2.
消息源探源     
本文认为,消息源的使用必须遵循信用评估、诚实、透明、多源核实和准确归属五原则;对匿名消息源的使用应加倍谨慎;对匿名消息源的保护,需要从职业道德和法律两方面做更多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22):28-32
在新闻的筛选过程中,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话语倾向。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为例,从消息来源的注解、匿名消息源和引语的使用三个维度分析了121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通过分析,发现记者通过对消息来源的别有用心的注解,多次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匿名消息源,更多地选用间接引语的叙事方式等手段使读者对消息源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新闻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控制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闻单位争发独家新闻。一些匿名消息源已经成为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重要的线索提供者。然而,正因为其“匿名”。一旦遇到新闻侵权官司。在法庭要求提供证人证言的情况下。匿名消息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众多涉及匿名消息源的新闻侵权官司,尤其是对两起案例的研究。分析媒体在此类侵权案中屡屡败诉的原因.同时对匿名消息源的保护提出四点司法建议:摒弃实践操作中举证责任不明的现状。明确举证侵权责任的四个要件,将证明责任与主张责任严格区分:对侵权行为的认定明确“基本属实”标准.并将“实际的恶意”纳入我国的法制原则:采用西方国家的“免证特权”。或对有关匿名消息源证据不公开举证;将新闻侵权官司管辖权移至中级人民法院,实行级别管辖。  相似文献   

5.
外国传媒有关"消息来源"的使用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传媒使用"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关注和争论.一件是美国<新闻周刊>因引用匿名来源的错误消息,导致"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失实.5月9日的<新闻周刊>在一篇报道中引用一位匿名政府人士的话说,调查人员已经发现证据--在关塔那摩美国海军监狱的审讯人员将<古兰经>扔进厕所,并用水冲下马桶.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闻记者与匿名消息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记者是否使用、如何使用匿名消息 ,如何处理与匿名消息来源的关系 ,一直是美国新闻界面临的道德和法律上的难题。通过回顾美国新闻史上有关该命题的几件重大事件 ,本文阐述了美国新闻界和司法界处理该问题历史渊源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在“水门事件”中为记者提供关键线索的神秘人物“深喉”的身份公开,匿名消息来源与新闻真实的讨论重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隐匿权·新闻真实·审判公正》指出,匿名消息来源能帮助媒体揭示事实真相,也可能造成新闻失实,并由此引发与审判公正的冲突。为了避免负作用的产生,新闻界、法律界应制定出行业内部可操作性的规则,在新闻自由与公正审判、匿名消息源与新闻真实之间做出慎重权衡。  相似文献   

8.
匿名消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记者不便对外公开消息来源,消息提供者因安全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在新闻中体现出来。在西方新闻界,匿名消息由来已久,如果没有匿名消息来源,就不会挖出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和“五角大楼泄密案”,消息源保密制度也成为西方新闻界最高的伦理准则。即使司法部门要求交出消息来源,媒体宁可顶着“藐视法庭”的罪名也不得违背这一准则。  相似文献   

9.
黄玲 《记者摇篮》2004,(12):47-48
匿名消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记者不便对外公开消息来源,消息提供者因安全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在新闻中体现出来。在西方新闻界,匿名消息由来已久,如果没有匿名消息来源,就不会挖出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和“五角大楼泄密案”.消息源保密制度也成为西方新闻界最高的伦理准则。即使司法部门要求交出消息来源,媒体宁可顶着“藐视法庭”的罪名也不得违背这一准则。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15):28-31
以揭露为主题的调查性报道,在采制过程中更依赖于匿名信源的信息提供,而匿名信源使用本身是新闻界富含争议性的议题之一。本论文致力于从伦理学视阈去解读匿名信源使用问题,以动机效果辩证统一的伦理是非界定准则分析调查性报道匿名信源使用中的种种矛盾,试图从伦理层面为调查性报道匿名信源的使用提供评判依据与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11.
国内有些媒体滥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情况相当严重,笔者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探讨媒体滥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深层原因,提出规范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需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2.
信源差错。新闻记者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寻觅适合的消息来源,从中搜集为完成新闻选题所需的素材资料。虚假新闻的产生与消息来源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消息来源上的差错大致可以归纳为5种类型:“编造消息源”、“来源境外媒体”、“匿名消息来源”、“单一消息源”和“来源网络的消息源”。  相似文献   

13.
庹继光  倪承英 《新闻界》2012,(12):63-65,73
当前,国内报纸在犯罪新闻报道中时常对犯罪嫌疑人、罪犯实行匿名处理,但在某些法律规定必须匿名处理的报道中却对涉案人员使用了真名,导致报纸实行匿名报道的期望目标与实际执行之间出现了很大反差。本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当前国内报纸如何实行匿名报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闻周刊>关于亵渎<古兰经>的报道引发了美国新闻业关于使用匿名来源的大讨论.历史上最著名的匿名来源--"深喉"费尔特在这个时候公开自己的身份,为这场讨论增添了戏剧色彩.  相似文献   

15.
查国伟 《传媒》2007,(4):25-25
ABC近日发布了一份有关跨媒体发行数据的标准报告,这份报告综合了纸质出版物的发行量和其在线发行量的数据.这份新报告不仅展示了报纸和期刊传统的纸质版本的发行量,同时还包括通过ABC电子中心监测到的英国报纸和期刊的在线发行量.  相似文献   

16.
张雁影 《今传媒》2009,(10):63-65
学术期刊建立匿名审稿制,这是提高我国学术研究水准、促进学术长远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进一步与国际规范接轨的要求,它更有利于纠正学术界的不良学风,减少学术腐败,提高刊物质量和刊物的竞争力.长期以来,匿名审稿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使用的范围,如果不结合实际一哄而上,全面依赖匿名审稿,有可能导致匿名审稿的有名无实,使之庸俗化、形式化,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7.
匿名新闻源的功能与使用 仔细分析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的匿名新闻源,可以发现它在不同的报道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我们可以《齐鲁晚报》2012年9月上半月"山东"栏下的新闻报道为例,来剖析一下这些匿名新闻源所起的作用. 在9月5日的《齐鲁晚报》上,《两老人被困电梯20分钟》一文对电梯突然停摆困住两位老人进行报道时,涉及电梯内的紧急呼救电话,报道说:"燕山新居物业的经理赵光庆告诉记者,电梯内的电话线是被人为剪断的.电梯公司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电梯内的电话就算是没有被破坏也不能用,因为长期不缴电话费,已经被通信运营商停机了."电梯公司职员的话修正了物业经理赵光庆的信息,这实际上是新闻报道活动中经常讲到的平衡报道,以不同方面的信息来对事件进行更加立体、客观、真实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11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数据恢复公司Retrodata报告称,苹果MacBooks笔记本所采用的一款希捷硬盘存在重大制造缺陷,可能导致数据永久丢失。  相似文献   

19.
1.全国图书奖 由英国出版消息杂志社设立,该奖为英国出版界设奖项目最多的大奖之一,共13项,被誉为英国出版界的“奥斯卡”奖。每年一届。 2.女性文学奖 由英国图书信托公司和艺术事业主办者协会设立于1994年,为奖额最高的单项奖,用以奖励对文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女作家及  相似文献   

20.
新闻性节目,在广播和电视中是主体是骨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能用较快的速度把最新的消息报告出去.无论是在内容上,数量上和实效上都能够新、短、多、快地满足广大听众或观众及时了解各方面新情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