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马和骑师     
《知识窗》2011,(4):60-60
一个骑师,他的马儿因为接受了长期的训练,所以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使唤它。只要他把鞭子一扬,那马儿就乖乖地听他支配。而且,骑师说的话。马儿句句明白。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候政治家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会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想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两头蛇呢?古代关…  相似文献   

3.
《知识窗》2008,(9):62-62
为什么人每晚都处在一个我们称为睡眠的没有意识的状态下呢?而且一个人如果活70岁,一生有27年都处于这种状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睡觉的那些时间并没有被浪费掉,睡觉的原因有两个:身体原因和大脑原因。  相似文献   

4.
绿妖 《知识窗》2014,(17):41-41
大多数人是害怕寂静的。在春节聚会中,寂静等于冷场。幸运的是永远不会冷场,永远有成长中的孩子成为安全的话题:多大了?多重?他比他大多少?上几年级了?考试考第几?年级名次多少?还有几年高中毕业?找工作了没有?有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打算啥时候要小孩呢?小孩多大了?多重?……在一个大家族里,总有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成为话题中心。  相似文献   

5.
苹果公司是怎么推出“视窗”的呢?27年前,乔布斯来到神秘的“施乐PARC”,第一次看到“视窗”演示,一分钟后,他跳起来,大叫道:“为什么不应用这些技术开发产品呢?这真是最了不起的东西!这就是技术革命!”但“施乐PARC”研究出的伟大技术,又何止一个?它还发明了“以太网”技术标准。但这些并没有为“施乐”创造出巨大财富,原因就在于它没有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他说:“中国为什么产生不了令全球尊重的品牌?这跟我们的大氛围、大环境有关。因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品牌,必将要在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里边。而这样的企业和员工需要在一个国家的大氛围里边才能出现。”为什么呢?他说:“我们的员工一边在工作,一边在想,小孩子上学怎么找一个好老师;他还在想,父母生病怎么找一个好医生。员工没有集中精力去生产产品,  相似文献   

7.
阿碧 《科学大众》2014,(1):52-55
假如没有太阳,就不会有太阳系,我们人类也不会出现,也就没有人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来一次头脑风暴,来一次无敌大猜想:假如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人类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8.
每列火车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终点.都有它必经的归途。每一列火车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方向,而人呢? 多久没有为一件小事而自信满满.连所踏的脚步都变得坚实了呢?多久没有为一个小幸福而甜蜜一天了呢?没有了豪情满怀,没有了凌云壮志,当然,也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时代》2004,(9):95-96
打长途电话太贵了。现在,全世界有400万人使用VoIP技术.通过因特网或专用网络进行通信,代替了传统的电话线。只需要在电话和高速网络之间装上一个适配器,它就会神奇地把你的声音变成一个个的数据包,然后在终点处再把它转换为声音信号。这种方式的通话质量比手机的要好.已经接近座机的通话质量了,而且还能提供众多电话所没有的功能,费用却比你现在所支付的要少(见下页《预计价格》)。既然使用VoIP技术的好处这么多,为什么它还没有普及呢?  相似文献   

10.
<正>讲到机器人与未来,可能大家心目中的机器人还停留在动画片或者很遥远的一个未来,但是实际上经过我们公司的努力,机器人已经在慢慢地走进千家万户。一、为什么要关注机器人要关注和研究机器人,在近十年内有一篇文章是跳不过去的,这就是比尔盖茨在2007年所说的"家家都有机器人"。他提到几个关键点,认为机器人正在经历跟个人电脑一样的路径,机器人行业很像30年前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电脑行业的现状,比如说没有普遍的操作系统,也没有硬件的标准,而且他认为机器人马上就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代表产业界以及科技界的一个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正《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又只是银河系中极小的一部分,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星星会不会掉不来呢?晴朗的白天,太阳光芒四射;夜晚,繁星闪烁,怎么会有垃圾呢?可动物王国的虎大王偏偏认为有垃圾,而且他认为星星也会老,会变成垃圾从天空中掉下来。事实上,星星从天上掉下来的确发生过。有一年,天上突然掉下几块大陨石,"轰隆"几声巨响,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能赶上一束光的话,它看起来会像什么样呢?你会看见一个静止的波冻结在时间中吗? 这是一个小孩子提出的问题,他的教师们没有人能回答。那些教师都讨厌这个爱提傻呼呼的问题的孩子,称他为“愚蠢的梦想家”,甚至有的教师要把他赶出课堂。 但这个问题却使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最后的结果是他给我们人类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宇宙世界,并从此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从小就喜欢提别人看来蠢不可及的问题的人,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天才的本质在于他的好奇心,在于他对科学奥秘不知疲倦的思索。 人类的好奇心始终是人类解答科学之谜的动力源泉。“宇宙到底有多大?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天之外还有天吗?”科学家为解开这些科学之谜费尽了心血,但需要解答的科学之谜仍然无穷无尽。今天的成年人几乎不会有人过问一些有关宇宙和自然的问题,但是,一些天真无邪而又好奇的孩子子们仍然不断地会问那些成年人看来是不知天高地厚的问题:宇宙大爆炸以前是什么?茫茫宇宙还有别的生命存在吗?恐龙还会出现吗?神秘的幽灵真的存在吗?…… 我们身处的世界既简单又复杂,像个亲切和蔼又渊博深沉的学者,它的外表显得平易随和...  相似文献   

13.
管文明 《世界发明》2009,(10):21-21
如果说一个人一辈子和文化打交道,而他只出过一本书,你会怎么看?哦,你也许会说,曹雪芹一辈子也只有一本书呢。如果这一本书还是别人给他整理出采的呢?也许你还会说,《论语》也不是孔子亲自动笔写的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8-10
“当年温州是谁第一个生产打火机的?”在温州,已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温州人都说当年温州最早生产打火机的有四大家族。四大家族究竟是哪四大家,说法并不一致。下面的说法是可靠的:1985年左右,旅居海外的温州人回到温州时,时常要带些小礼品回家,这些礼品中就有日本打火机。一只小小的打火机,竟价值三五百元,把温州人搞得一惊一乍的,那可是一个工人一年的收入!天性聪颖的温州人把打火机拆了,经过数年研制,终于有了温州打火机。面对温州打火机,日本等地的厂商全傻了。温州的打火机,初看与日本打火机差别并不大,虽然做工粗糙,工艺简单,可是,它便宜!日本等地商人作过多种努力,但他们有劲没处使,也没法使:温州打火机太便宜了,它的价格还抵不上日本工人生产它的工钱的一半!  相似文献   

15.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复活节岛,的确是一个充满着许多谜的神奇之岛。那巨大的石像,那从海中升起(又部分沉下)的小岛,那岛上来历不明的居民,等等,已经解开的谜和还无法解开的谜层出不穷。有没有一把万能的钥匙能打开复活节岛的秘密呢? 或许有!这把钥匙就是复活节岛的独特文  相似文献   

16.
用Wii Fit来玩滑雪游戏的确能够体验到更为真实的效果.但是如果没有Wii游戏机又该怎么办呢?这款小巧的滑雪板控制器就可以提供一个比较折衷的方案。虽然不能像Wii Fit那样逼真.甚至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但是它独特的结构设计还是能为那些喜欢滑雪游戏的人提供更多的便利。  相似文献   

17.
正确答案     
想作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都市人还真是难。这不,好日子刚过了没几天,就又要低碳了。又想保护环境,又不能没有汽车,汽车的动力性还不能太差,该怎么办才好呢?面对这么个难题,汽车厂商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选择题——混合动力、清洁柴油、天然气、纯电动、生物乙醇……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这道题该怎么解呢?  相似文献   

18.
把你不用的东西扔掉,它就变成了垃圾。你有没有想过,你不要的东西,也许对别人有用?一个叫德隆&#183;毕尔的美国人想出个主意:何不搞一个网站,让人们把这些不用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呢?这样,既能减少浪费,又能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于是,他创立了“免费捐赠网”。  相似文献   

19.
提起蛋来恐怕很少人不爱吃的。的确,蛋是好东西,不但价钱便宜,养料丰富,而且到处都有,到处都能吃到新鲜的蛋。我们的祖先在还没有知道什么叫做“营养”之前就己经知道蛋是一种滋补的东西,一直到现在有许多人还是喜欢在早饭的时侯用开水冲一二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稀饭里和着吃。普通吃得最多的是鸡蛋,其次是鸭蛋,鹅蛋等就很少人吃了。这里,我们且来看看鸡蛋的营养价值。下面表示鸡蛋白和鸡蛋黄中所含各种养料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20.
林革 《知识窗》2011,(3):43-43
看了标题.很多人会很好奇:“计算机怎么会发狂呢?一定是出故障了吧?”可回答却是否定的.这台电脑一点故障也没有.而且我们假设它运算神速、反应快捷,判断只在转瞬之间。那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请听我细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