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本贯通”专业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融合发展是“中本贯通”专业的核心环节,课程衔接是“中本贯通”专业的内在联系。从“中本贯通”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出发,结合新工科背景下的育人新要求,提出了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新期待,并针对机械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
"3+4"中本贯通学制,由本科院校和中职学校共同设计课程,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专业的高等职业技能人才;探索打通中职学校学生向上深造的通道,让选择就读职业教育的孩子和家长看到希望,读职业教育照样能拿本科文凭。上海电力工业学校于2015年跟上海电力学院合作,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中职与本科贯通的应用型教育试点(3+4),受到社会各家的欢迎,提高了本校招生质量与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发展方向。英语课程是基础类公共课程,教师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中要做好有效衔接,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提高未来职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自 2014 年 9 月起,上海市开始实施中职—应用本科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对接两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就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两个专业展开试点。至 2021 年夏季,首批试点学生完成本科阶段 4 年的学习,走向工作岗位。文章基于对两所首批试点本科院校的追踪调查,结合学生相关成绩分析,总结课程设置及学生培养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为中本贯通模式下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考察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寻求衔接的突破口,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高职衔接正式被提上工作日程起源于上个世纪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的指向下,各个地方积极展开了形式多样中高职衔接探索研究,随着理论和实践程度的不断纵向发展,业内对中高职衔接的认知程度也实现了由表面理解到深刻领会、由敷衍形式到关注内涵的巨大跨越过程。学界有关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的理论成果也越来越多,其中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核心要求,是顺利进行中高职衔接的突破口已经被广大学者、院校普遍接受。模块化课程凭借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强且操作方便、易于推广等优势。为学员在学习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学习内容,而被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大力采用,本文通过对模块化课程贯通在中高职衔接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分析,试图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是确保职业教育"立交桥"顺利通畅的关键。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要实现内涵上的对接,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对接、课程层次由"打基础"递进到"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从"重技能"过渡到"重能力"、课程类型由单一必修课丰富为选修、讲座等多元化课程。文章结合试点工作开展实际对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有效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敬 《现代职业教育》2022,(11):155-157
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是未来职业教育建设的重点体系之一.当前,中高本贯通教学模式应用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不到位、中高本课程衔接不畅通、开展的社会服务模式不匹配、合作共育成效不显著等问题亟待解决.中高本贯通人才教学体系应重新规划和实施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以梯度结构为导向的中高本贯通专业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3+2"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学制,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进行了试点,并在许多地区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之一。纵观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我国已经在"3+2"的理论基础、内涵探索和模式体系的领域里取得了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首先是以美国"技术准备计划"和职业教育的技术哲学研究为思想基础的理论与改革实践的共同发展;其次是从"贯通"到"衔接"的话语转变;最后是从"考试衔接"到"课程衔接"的模式改革。对这些问题的整体把握,是现代职业教育学制体系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0.
比照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剖析中高本教育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按照职业人才规格层次,与高等教育互融互通,构建了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衔接体系,对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贯通思路和方法进行说明,最后给出了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改革途径,形成了"多层立交、互融贯通"衔接框架体系和保障措施,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汀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内中职学校和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对接招生的涉农专业贯通试点为基础,以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课程衔接原则和对策等问题为研究内容,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力求反映当前我国涉农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总体状况,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育扩张背景下,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均面临创新发展的诉求。为应对世界经济对人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中德两国基于各自国情分别发展出“中本贯通”与“职教整合”模式。尽管从形式上看,两种模式均是将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与大学阶段的本科教育进行衔接与贯通,但通过深入对比发现,两种模式在价值意涵、本质属性、架构次序、教育选择、体系规划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较之我国,德国经验在实现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更是借助提升教育领域间的渗透性实现了两类教育的融合发展。这为当前优化我国“中本贯通”模式设计、重新思考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高职教育的紧密衔接、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分析了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和方法,对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课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纽带与抓手,而职业能力是维系课程连续性与梯级性的主线。在对当前中-高-本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纵向上对职业能力进行分级,横向上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课程体系四个要素出发,以职业能力为切入点,以物流专业为例,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标准,探索职业能力递进的中-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5.
比照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剖析中高本教育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按照职业人才规格层次,与高等教育互融互通,构建了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衔接体系,对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贯通思路和方法进行说明,最后给出了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改革途径,形成了"多层立交、互融贯通"衔接框架体系和保障措施,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比较中职、中高职贯通及中本贯通三种不同培养层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探索中本贯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真正凸显中本贯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独特性,以期增强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7.
中职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不仅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育衔接的顺利实现,也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办法,以加快实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专业课程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是中职与高职学科的简单拼接,而是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学程,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基于学前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原则和职业能力标准,专业基础教育、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形成的四大模块,构成了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四位一体”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澳大利亚TAFE理念及特色,并且借鉴“能本教育”的TAFE课程设置,对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的课程设置进行创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数控课程体系.让学生参与课程开发体系,实现课程衔接体系开发多元化,开发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设计,编写以能力为本位的核心课程教材,使用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评估体系.整个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突出职业性、实用性等特色,满足中国制造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自2012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职教体系中本衔接项目的建设,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通过对江苏省中本衔接项目初期试点、规模扩张、稳步实施的三阶段发展历程的梳理,发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申请准入条件尚需规范、过程监控成效尚不显著、校企校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建立、学生对质量文化的认同感缺乏等问题,需要完善中本衔接项目的准入标准、健全中本衔接项目的过程监控机制、打造校政企校协同育人共同体、积极培育学生质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