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探究教学是在学科中开展探究的教学形式,具体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在学科中自由、民主地共同合作探究学科知识,从而理解、质疑、反思、批判、发展学科知识且创造新知,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学科知识且发展与培养创造个性、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胡燕 《亚太教育》2023,(7):108-111
深度学习是一种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索与感悟的学习方法。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与研究,进而真正探索出理论知识的本质内涵。同时,能够使学生在质疑反思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拥有较强的思维运用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改善其课堂认知的质量。为此,从深度学习视角出发,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科学优化教学准备工作、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质量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倡导丰富学科知识,重视知识育人价值,增进学科理解,促进深度教学。以“原子结构”教学为例,归纳了限制深度教学的三方面原因:对原子结构教学整体规划意识浅,对学生已有认知探查浅,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教育教学价值理解浅。并结合实践,提出五点教学策略,激发深度思考,促进学科理解、思维品质和必备品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深度学习是一种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深度性特点的教学方法.高中物理教师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自主性探索与研究,对其产生科学的批判与质疑,从而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内涵,提高学生的多维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本文从深度学习视角出发,阐述高中物理教师通过设计梯度问题、开展实验活动、引发质疑反思、科学串联知识等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思考,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深层内涵,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知识结构化教学,即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理解化学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内在联系,然后进行整体性理解,得出规律,建立模型,促使学生从化学学科本原加深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质疑与批判,能够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知识结构化教学设计中,能展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和内在规律,体现知识的完整性,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在阐释问题解决教学和化学学科理解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丰厚学科知识,增进教师学科理解;开展深度教学,构建结构化的认知;彰显教育启蒙,回归科学探究本义;在实践应用中,提升学生学科理解;以创新为导向,倡导真实多元评价等高中化学教学转型的思考与探寻.  相似文献   

7.
深度教学的有效落实依托于教师的深入理解.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效率与教师深度教学能力的显著提高,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需要进行重构.传统教学中"知识的灌输者"、"忠实的课程实施者"以及"静态的教学组织者"等角色亟待改变.在深度教学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认识并承担起"学科知识的统整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与"情感教学的共鸣者"等角...  相似文献   

8.
郭元祥  李新 《教育研究》2021,42(9):39-49
从教学的角度看,学科想象是一种"意象性的认知",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基于感知理解、思维过程、已有经验和学科知识的加工而建构意象的学习活动,是学科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基于形象思维建立新的图像表征并建构意象的一种综合学习能力.学科想象具有形象性、意义性、超越性和学科差异性等特征.充分表达学科知识的多维属性和价值,充实学科知识与个体认知之间的"间隙",是学科想象建构的前提;统觉感知、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是学科想象生成的过程;而意义建构与经验超越则是学科想象的归属.想象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科想象力的教学活动.实施想象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克服机械训练,通过深度教学把知识带回来,促成学生与知识的生动相遇,让学生真正获得"强有力的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投入,培养学生学科观察能力,发展高阶思维,让深度学习可见;通过增强知识学习的关联性,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让课堂充满画面感.  相似文献   

9.
教学即相遇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是通过美术学科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的,而美术课堂教学是传递美术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实现美术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美术教师需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对课堂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关注学生生活体验的背景,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随时质疑,随时反思,让美术课堂教学实现人与美术学科知识的"相遇",人与人的"相遇";而教学中的"相遇"并不是简单的面对面,而是人通过体验促成心灵的"相遇".  相似文献   

10.
梁海栗 《广西教育》2022,(28):45-49
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为例,探讨通过课堂追问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在掌握学科知识本质的同时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做法,侧重提炼基于深度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基于深度学习推进教学实施、基于深度学习设计课堂追问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科与科学、学科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内涵不同。学科知识有符号、逻辑、描述与解释、意义与价值四个依次递进的层级结构,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一般只关注前三个结构层级,较少涉及学科知识的意义与价值。与科学知识相比,学科知识有鲜明的教育学立场,其生命性与主体性、过程性与生成性、发展性与文化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从质疑与对话、建构与生成以及挖掘学科知识的道德意义及文化价值等方面开展深层教学。  相似文献   

12.
陈晓红 《湖北教育》2023,(11):71-72
<正>深度教学强调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深层次理解。教师要抓住数学学科知识的本质,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课堂有深度。笔者以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为例,阐述深度教学的落实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了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与法律知识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4.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作些合理的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理解学科知识,通过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思维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自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思辨性阅读教学思想,使学生不是停留在对文本的浅层理解上,而是通过深度思考、大胆质疑,走向文本更深处,从而锻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质疑能力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历史与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当前历史与社会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决定的,它是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真正实现新课程强调的主体学习、主体发展的理念。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可以通过除质疑障碍,给质疑机会,教质疑方法,重释疑过程几个步骤完成。  相似文献   

17.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知识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理解学科知识,通过掌握学科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在《谈生活教育》中阐明了生活教育的内涵:“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中政治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将学科知识与时事政治相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启发性、新颖性的原则,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余辅导工作,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梁彦 《学苑教育》2023,(34):16-18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能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在主动思考和探究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本文从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改革入手,针对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系统论证了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旨在能全面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显著改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展开体验式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策略展开体验式教学,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