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南天竹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组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研究从野生南天竹挥发油中鉴定出33种成分,种类丰富,占挥发油总量的37.025%。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并以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中共鉴定了8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77%,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有β-侧柏烯(12.54%)、1-石竹烯(5.96%)、β-桉叶醇(5.85%)、α-按叶烯(4.53%)等.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成分复杂,以萜类及其衍生物为主,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食用茉莉花香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对云南引种食用茉莉花中芳香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对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46种芳香性有机成分,占茉莉花挥发油提取物总含量的99.9005%.通过对食用茉莉花芳香性成分的分析,为茉莉花香精香料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黔东南野生鱼腥草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中的鱼腥草素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鱼腥草挥发油提取率为0,224%,其中有效药用成分鱼腥草素含量为0.0489g,占鱼腥草挥发油14,53%,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不同采摘季节对含笑挥发油成分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含笑中的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说明不同采摘季节对含笑挥发油成分的影响很大.本实验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含笑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苏合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苏合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7%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出5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3%以上。  相似文献   

7.
山东产中药黄花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东德州产黄花蒿挥发油。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百分含量.鉴定出59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97%.从鉴定结果可知,黄花蒿为优良的药用植物。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千山东北铁线莲花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对辽宁千山野生东北铁线链花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分析和鉴定,测得东北铁线莲花挥发油含量为3.1%。用GC/MS从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7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9.
罗布麻叶挥发油的提取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同时蒸馏装置萃取了罗布麻叶中挥发油,测得提取率为1.51%.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布麻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7.83%.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双烯桉叶(17.10%),薄荷醇(7.03%),5,6,7,7a-四氢化4,4,7a-三甲基-2(4H)苯并呋喃(6.64%),三甲基-8-亚甲基-十氢化4-亚甲基萘醇(5.25%),氧化石竹烯(3.94%).  相似文献   

10.
利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冷水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离出56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0种成分,占挥发油的90.14%,其中主要成分为烯类化舍物(9个)占挥发油总含量的48.29%、脂肪酸类化合物(7个)占挥发油总含量的13.10%、醇类化合物(5个)占挥发油总合量的9.51%,其中多种成分具有药理活性。通过对冷水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为其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野果利用、野菜利用、代茶利用、代粮利用、食用油利用、食疗利用、药用利用、生产利用和生活用品利用9个方面对晋东南地区民间利用野生植物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探讨 ,发现有很多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野菜共记录401种,隶属275属125科,占贵州省野菜科、属、种的百分比分别为85.03%、67.73%和48.31%,且珍稀名贵种类丰富.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野菜利用的现状具有民族特色,资源受到较好地保护,但长期保护和科学利用是一个综合的工程,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且亟待投资.  相似文献   

13.
采用5%Pd/C作为转移氢催化剂,原料3,5-二甲基-2-环己烯酮为氢给予剂,以工业双戊烯作为氢接受剂和溶剂,合成了3,5-二甲基苯酚。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3,5-二甲基苯酚的最佳反应条件:原料与5%Pd/C的配比为10:0.8(质量比)、反应时间30min、在回流温度下,在此条件下,3,5-二甲基苯酚的收率可达79%。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次数进行了考察,使用5次后催化剂活性是原来的86.1%。  相似文献   

14.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花生油和一些常见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使用添加法在花生油中掺入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油,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其特征组分的变化成线性规律,由此做出工作曲线,可快速定性、定量掺伪油,且掺伪量的最低检出限可达到5%.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野生猴头菌子实体中粗蛋白,粗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氨基酸等几种主要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猴头菌中蛋白含量高达5.67%,是目前最畅销食用菌蛋白含量的4倍;粗脂肪含量为3.14%,属于低脂肪菌类;微量无素含量均高于当今市场畅销菌;维生素含量丰富,其中维生素C每百克中舍698毫克,远高于一般食用菌.  相似文献   

16.
槐米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槐米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槐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到3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28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5.227%.主要包括8-十七碳烯(26.358%),[S-(R^*,S^*)]-5-(1,5-二甲基4-己烯基)-2-甲基-1,3-环己二烯(12.093%),石竹烯(11.969%),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8.460%)等.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潮汕地区6 种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 的含量. 结果表明, 地肤、杠板归属一级蔬菜可生食、盐渍和熟食; 火炭母和箭叶蓼属于较好的二级蔬菜, 不可生食,可盐渍和熟食; 酸模叶蓼属于三级蔬菜, 不宜生食和盐渍, 可熟食; 番杏属于四级蔬菜, 超出安全食用范围, 但考虑到其Vc 含量较高, 人们食用已久, 因此可以限量熟食, 每天食用0125kg 以下, 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潮州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Jiao gan’)果皮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利用比重瓶法等测定挥发油的相对密度等理化性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为受试菌株,观察潮州柑果皮挥发油对各菌的体外抑制作用;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考察挥发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潮州柑果皮精油共鉴定出66种化学成分,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8.89%,主要为:D-柠檬烯(93.75%)、β-月桂烯(2.46%)、β-芳樟醇(1.55%)、α-蒎烯(0.57%)、乙酸乙酯(0.34%)、3-蒈烯(0.14%),α-水芹烯(0.05%),4,5-二甲基-2,6-辛二烯(0.03%).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潮州柑果皮挥发油的相对密度为0.83,折光率为1.47,酸价为7.29,过氧化值为8.33 meq/kg,含皂量0.07%.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潮州柑果皮挥发油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生长.抗氧化性分析表明:潮州柑果皮挥发油可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其IC50值为50.16μg/mL.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潮州柑果皮精油可作为一种食品防腐剂或抗氧化剂应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野菜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来,对贵州省野菜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及策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野菜资源蕴藏量大,受到较好的保护,生长的环境复杂,环境污染相对较少,野菜开发市场广阔,受到国内外顾客的欢迎,但野菜开发利用的程度弱,基础较差,规模较小。贵州省应结合石漠化治理持续保护和开发利用野菜,构建草坪建植、灌木和森林恢复、林下管理等立体生态农业,实施规模化高科技管理,进行旅游开发等是十分重要的策略,其潜力巨大,具有民族特色,前景好。  相似文献   

20.
运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赣南地区客家居民食用植物种类、食用方法及植物崇拜和信仰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共记录了赣南客家食用植物57种(属于31科),其中栽培的32种,野生的有25种,并对赣南一些蔬菜植物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