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尊华 《文教资料》2006,(8):128-129
《鸬鹚》是根据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的《鹈鹕和鱼》一文的前半部分内容改写的一篇看图学文教材。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叙述了鸬鹚捕鱼的过程,突出表现了小湖由平静到不平静又恢复平静的状态过程,展示了江南水乡美丽恬静的自然风光,表现了渔人的忙碌和欢欣以及满载而归时的轻快、  相似文献   

2.
《鸬鹚》教学谈湛江市麻章区教师进修学校黎进生第九册第三组课文的训练(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读懂一篇课文与掌握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鸬鹚》是排在于本组讲读课文中的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对上述要求掌握的两种基本方法,学生分别通过第二组课文与本组头两篇...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看图想象说话 1.看图说话。先让学生确定恰当的观察顺序,然后要求学生按由远及近、由小湖到岸边的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想象说话,体会意境。先让学生根据垂柳的枝条、平静的湖面及湖中的倒影,去想象天气情况,包括蓝天、白云、太阳和风等;再根据渔人的神态、动作以及鸬鹚站立的姿势,想象渔人当时的心情,最后把图上的景物结合起来,去体会图画给人以静的整体感受。二、品词析句学文悟法 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让学生自读课文,分析湖面的变化过程及其变化原因,弄懂课文是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顺序,描写了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最后又恢复平静的变化过程,从而理清了作  相似文献   

4.
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师:我们预习时提了什么要求 ?(把课文读顺 )读顺了吗 ?请同桌两人把课文轮读一遍,如果没读顺,停下来请同桌指导,好不好 ?  (同桌轮读课文 )  师:如果你认为同桌已经把课文读顺了,请你为他竖起“大拇指” (反馈牌 )。都读顺了吗 ?那我请一位同学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朗读 )  师:看来大家真是读顺了。谁知道“恢复”是什么意思 ?  生:“恢复”是指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师:从“湖面恢复了平静”我们可以推测湖面是怎样变化的 ?  生: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失去了平静,最后又恢复平静…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九册的《鸬鹚》,是我国著名学者、诗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郑振铎先生的散文佳作。这篇文章描写渔人在傍晚用鸬鹚捕鱼的情景,把“鱼米之乡”的江南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含蓄地赞颂了祖国河山的秀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读来令人心态坦然,平添几许遐思。教学时,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教学环节,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是: 1.构思巧妙。作者犹如水墨画家,以清新、朴素的笔触,勾画出三幅画面,用以构筑全文。按照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顺序娓娓叙述,动…  相似文献   

6.
《鸬鹚》(五年制小语第七册)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思路十分清晰,按照“静→动→静”的顺序具体描绘了傍晚时分江南农村的湖面景色。教学本文,可按以下程序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7.
《鸬鹚》一文叙述了江南水乡傍晚平静的小湖上,由于渔人驱赶鸬鹚下水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宁静,随着捕鱼停止,小湖又恢复了平静的美景。作者通过描写湖面、渔夫、鸬鹚,造成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既有水墨画的幽静美,又有舞蹈的动态美,音乐的节奏美,是审美教学的好教材。教学时,应抓住文中的美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9.
《鸬鹚》一文描写了湖面、渔夫、鸬鹚,造成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既有水墨画的静态美,又有舞蹈的动态美,音乐的节奏美。静态美。课文第一段描绘了湖面的静态,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文章依次描写小湖、垂柳、稻田、渔船、渔人、鸬鹚。“没有什么风”“平得像一面镜子”,可见小湖的平静。“一望无垠”写出了空间的广阔,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谧。讲船、人、鸬鹚的静谧:船  相似文献   

10.
所谓突破教学法 ,就是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 ,根据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特点 ,引导学生直接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减少段段分析、句句讲解所造成的大量无效劳动和低效劳动 ,克服语文教学中的平均主义 ,达到一课一得 ,一课多得。下面谈谈怎样用突破法教学《鸬鹚》。一、程序突破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是“词———句———段———篇” ,这是符合阅读心理过程的 ,有它的合理性。但如果不从每篇课文的实际出发 ,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习惯于教学步骤的一成不变 ,将教学程序固定化了 ,就会…  相似文献   

11.
《五彩池》是大家熟悉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本文以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文中处处蕴含着美。教学中我紧扣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美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创设情境,引发美五彩池绚烂多姿,瑰丽无比。为了让学生亲自领略这一美丽的景观,教学开始,让学生边看电视录像边听配乐朗读。那一幅幅流动着的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饱览了五彩池的五光十色和神奇之美;那娓娓柔美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五彩池美的神韵,充分感受到了大…  相似文献   

1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一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优美散。从美学角度看,其意境清新淡雅,语言瑰丽动人,结构缜密精巧,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好教材。教把美育教育贯穿整篇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品味美、鉴赏美,帮助学生感知荷塘月色这一整体形象给人的美感,可以通过把音乐和图画引入课堂教学的形式,深刻感受到作所精心设计的恬静、淡雅、高洁的理想境界。咬嚼字的详细点拨章优美、质朴、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欣赏全那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般的、毫无斧凿痕迹的结构美。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渔人利用鸬鹚捕鱼前后小湖的景色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中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品析词句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想象鸬鹚捕鱼时的情景。教学用具 :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widows98和 powerpoint操作环境、教学光盘。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 .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捕鱼前小湖的景色 ,培养学生形象…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借助各种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江南水乡的优美并体验劳动的欢愉。2.识记“恢复”、“喉囊”、“悠然”、“跳跃”、“粼粼”等词语。3.通过对图的观察,训练想象能力,理解重点语句,发展语言与思维;初步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积累资料的能力。第一课...  相似文献   

15.
广征博引,增加学生审美知识。首先,教师应向学生详尽地介绍大兴安岭的全貌。除了老舍先生笔下所说的,还有气候、水流、动物、其他物产。其次,教师要像老舍先生将大兴安岭与秦岭进行比较那样,介绍祖国各地的风光,如千里草原、江南水乡、南海宝岛等等,这样,在学生心中有了各种美景的印象,形成了参照物,可加深他们对大兴安岭的印象。学生通过比较、判断、交流之后,课文就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美的"影像"。  纵联横合,提高学生审美认识。教师应当从人文方面入手,介绍大兴安岭地域与整个东北地区的民间风俗、文化遗产,让学生对大兴…  相似文献   

16.
《边城》教学中,应借助凸显中心形象、激发情绪记忆想象作文等方式,充分发挥文学的美育功能,顺应学生爱美的天性,使其在美中悟真、在美中求善,培育具有健全个性的人,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因此,它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上,在促使人的健康的心理要素成熟上,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研究显示,决定人成才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它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中,结合整体感知渗透审美的直观性,结合语言品读渗透审美的情感性,结合主体感  相似文献   

19.
2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它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中,结合整体感知渗透审美的直观性,结合语言品读渗透审美的情感性,结合主体感悟渗透审美的社会功利性,从而,使审美渗透如春雨滋润,如春光沐浴,如春潮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