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一名教师,经常看见家长护送孩子走进学校,他们肩上背着书包,手里紧紧牵着孩子的小手,一直送到教学楼门口,有的甚至送进了教室。家访时,我还了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爸爸,这道题怎么做呢?""妈妈,我的衣服哪里去了呢?""妈妈,给我倒杯水!"……孩子上学迟到,作业本上有很多空题,忘记带学习用品,忘记穿校服……当我询问原因时,他们总是振振有词:家长没有及时叫他们起床,没有告诉他们答案,没有收拾好书包,没有提醒他们穿……可想而知,家长对待孩子一定是呵护备至,细致  相似文献   

2.
儿子在中考考美术特长班时,因为学校走后门的学生太多而没有考上。现在孩子心理上受到了负面影响,我该怎么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刘秀英:孩子没有考上特长班是事实,但是孩子没有考上特长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家长应当思考的问题。如果家长对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一名教师,经常看见家长护送孩子走进学校。他们肩上背着书包,手里紧紧牵着孩子的小手,一直送到教学楼门口,有的甚至送进了教室。孩子上学迟到,作业本上有很多空题,忘记带学习用品,忘记穿校服,当我询问原因时,他们振振有词:家长没有及时叫他们起床,没有告诉他们答案,没有收拾好书包,没有提醒他们穿。可想而知,家长对待孩子往往呵护备至,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4.
虽然家长和孩子是天天生活在一起,但是,几乎没有家长不抱怨:实在是不了解孩子!也几乎没有孩子不抱怨: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代沟抑或隔阂让两代人都感到困惑。怎样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与孩子更好地接触,与孩子尽量少一点隔阂?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孩子没有错,分明是家长的错误,或是孩子有错但家长的干预方式是错误的,我们是放下家长的架子,主动向孩子低头认错,诚恳地说一句:"对不起,我错了!"还是拒不认错,而且还想方设法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请先看下面两组镜头: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我们有许多家长在一起讨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不是少题就是丢字落字,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家长问:孩子平时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些什么呢?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玩具,总是将玩具拆下来又装上去,不厌其烦的没完没了,真是没办法。听了这些回答,我就对他们说:这些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  相似文献   

7.
“家园双通道”是我的良师益友。“家园双通道”为我与家长沟通架起了桥梁。我班有一个小朋友 ,长时间养成了吃手指的毛病 ,看见孩子几乎露出嫩肉的小手指 ,我有些于心不忍。有一天早上 ,我当着几个送孩子的家长的面 ,告诉这个小朋友的奶奶吃手既不雅观又不卫生 ,孩子的奶奶顿时面露不悦之色 ,只说了句“孩子还小” ,扭头便走了。我感到尴尬和不解 ,读了“家园双通道”中“把握与家长谈话的技巧”的有关文章 ,我找到了原因 :“孩子是自家的好” ,当着他人的面直接指出孩子的毛病 ,家长心里自然不痛快。是我没有把握好与家长谈话的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之友》2013,(Z1):53
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教育上采取的是孩子缺什么,补什么的策略(以为学习跟补充人体维生素一样),最多的时候,竟然请了所有课程的家教。目前在辅导孩子教育上的钱不下十万了。孩子现在读初一,成绩听说是倒数五名以内。看来家长平时忙于生意,钱赚了不少,但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却认识不够。家长找到我时,谈话很直接:"我听说你教孩子很有一套,只要让孩子学习好,收多少钱都不是问题。"我和这个家长解释:"孩子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比如,孩子现在对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心理上对学习的抵触度到底有多大?在方法上有没有持续改进的地方……"家长说:"你也别跟我说这些大道理,就告诉我,通过你的方法,能不能让我孩子学习好起来?""不能!"我非常肯定地回答。  相似文献   

9.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我数学单元考试得了95分,老师让家长签字:回到家,我让爷爷给我签字,爷爷就说:"你怎么没考100分呢?"我说:"就是没有抄题,直接做了."妈妈说:"人家姜鹤准得100分."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感到很难过,为什么总在我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好,每次我考得不好或做错什么事,家长总是说人家孩子是怎么做的,而不管自己的孩子呢?我不希望家长老是找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批评我,不一定人家的孩子做的就十全十美,我也有优点呀!  相似文献   

11.
引子:很多同学感到作文没有素材,不知道写什么;很多家长也觉得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选择材料。怎么办呢?孩子为难,家长爱莫能助!家长纷纷把孩子带到我这儿求救。小朋友都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我何不……一个蓄谋已久的活动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意外的精彩     
让我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帮孩子写评语了。现在家长对孩子各方面都很重视,尤其是孩子的评语,又有哪个家长不看呢!不光看,仔细推敲琢磨的家长也不少呢。有的老师说:有很多家长通过看评语来评价老师有没有水平,还有很多家长通过评语来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家长半日活动后的家长问卷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留言:“在活动时,我没有看到老师对我的孩子进行指导。他选择的活动过于简单了,老师应该引导孩子选择适合他年龄的活动。老师总是指导淘气的孩子,他们太牵扯老师的注意力。而我们这些乖孩子是不是不太受老师的关注?”我非常理解家长的感受,但是这位家长多虑  相似文献   

14.
常有孩子或孩子的家长这样问我:我或者我的孩子读了很多书,为什么作文还是写不好呢?每每被这样问及时,我多半会支吾过去,倒不是回答不了,是担心实话实说挫败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因为阅读和作文写得好是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老师:今天我去接孩子放学时,孩子说您找我,我们父子怀着忐忑的心情看着您与其他家长的谈话,因为找家长就意味着孩子犯了比较大的错。眼看着那几位家长也都个个灰头土脸地聆听着您的教导,有一个家长由于气愤还当场打了孩子,我的孩子紧紧地拉着我的衣角,我说,放心,无论你犯多大的错,我也不在这里打你。终于,其他家长都谈完了,我看到您疲惫的神色,真的感到很惭愧。您说,您早就发现孩子的写字作业是我替他写的,还说一直没有说穿是想让孩子主动承认……我感到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时我什么话也说不出,除了羞愧还有深深的沮丧,我也…  相似文献   

16.
开学一个月了,不少家长向我诉苦:孩子在家不服管,连处罚都没用。听了几个家长的反映,我认为他们处罚孩子的方式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向家长提几个建议:“先礼后兵”什么事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父母需要事先向孩子讲清楚,在孩子知道该怎么做而不这样做时才处罚孩子。一贯性对孩子的要求得有一贯性,不能因为昨天心情舒畅,孩子做错了事可以不批评、不处罚;而今天因为心情不舒畅,尽管孩子干的是和昨天完全一样的错事,父母却大发雷霆。没有规章的管理就像没有相应规定的交通信号灯一样危险,今天“红灯”是“停”,明天“绿灯”是“停”,…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2012,(6)
正A家长: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啊小传是一个让我极其头疼的学生,作业不好好做,整天在班内打闹,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影响班级秩序。我找他谈过多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他每次都是三分钟热度,很快就把我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无奈之下,我只好联系家长,谁知家长却说:"老师,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啊!教育孩子你比我专业,我把孩子交给你,你放手管就行,打他骂他都没事。"(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实验中学王燕提供251600)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开班会,我问在座的家长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飞翔,你准备好了吗?"有的家长说,通过打拼,自己已经为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将来会让孩子考名牌大学,甚至送他们去国外读书;有的家长说,在生活中,他们会对孩子无微不至,会保证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健康的体魄。"那么,你们有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些‘荆棘’和尖锐的‘石子’呢?"听家长们讲完,我微笑地问他们。家长们面面相觑。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老鹰筑巢的故事。我说:"老鹰是一种奇特的飞禽,因为它们都把巢筑在树梢,或是  相似文献   

19.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里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到家长无奈地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半夜十二点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  相似文献   

20.
问:我的女儿不太合群,喜欢一个人玩,一个人看书。有次班级搞了个晚会,也邀请家长参加。我发现在活动中,很多孩子都活泼开朗,大胆表演节目,争着做游戏,可我的孩子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拿着一本书看,一点也不参与。我说了她几次都不见效,我该怎么办呢? 答:如今孩子不合群的问题已成为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不少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认为这是孩子“乖”的表现,可等孩子进了初中、高中,却不免有些着急:孩子不合群,不愿与人打交道,以后踏上社会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